祁宏源

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二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6)

1. 腫瘍敷貼類方

凡腫瘍初起時,腫高赤痛者,宜敷涼藥,以寒勝熱也。然亦不可太過,過則毒為寒凝,變為陰證。如漫腫不紅,似有頭而不痛者,宜敷溫藥,乃引毒外發也。經云:發表不遠熱,敷熱藥亦發表之意。凡調敷藥,須多攪,則藥稠黏。敷後貼紙,必須撕斷,則不崩裂,不時用原汁潤之。

蓋借濕以通竅,干則藥氣不入,更添拘急之苦矣。凡去敷藥必看毛孔有汗,意者為血脈通,熱氣散也,反此者逆。

如意金黃散,此散治癰疽發背,諸般疔腫,跌撲損傷,濕痰流毒,大頭時腫,漆瘡火丹,風熱天泡,肌膚赤腫,乾溼腳氣,婦女乳癰,小兒丹毒,凡一切諸般頑惡熱瘡,無不應效,誠瘡科之要藥也。

南星,陳皮,蒼朮(各二斤),黃柏(五斤),薑黃(五斤),甘草(二斤),白芷(五斤),上白天花粉(十斤),厚朴(二斤),大黃(五斤)

上十味共為咀片,曬乾磨三次,用細絹羅篩,貯瓷罐,勿泄氣。凡遇紅赤腫痛,發熱未成膿者,及夏月時,俱用茶清同蜜調敷。如欲作膿者,用蔥湯同蜜調敷。如漫腫無頭,皮色不變,濕痰流毒,附骨癰疽,鶴膝風等證,俱用蔥酒煎調敷。如風熱所生,皮膚亢熱,色亮遊走不定,俱用蜜水調敷。

如天泡火丹,赤遊丹,黃水漆瘡,惡血攻注等證,俱用大藍根葉搗汁調敷,加蜜亦可。湯潑火燒,皮膚破爛,麻油調敷。以上諸引調法,乃別寒熱溫涼之治法也。

【方歌】如意金黃敷陽毒,止痛消腫實良方,南陳蒼柏薑黃草,白芷天花樸大黃。

五龍膏,此膏治癰疽陰陽等毒,腫痛未潰者,敷之即拔出膿毒。

五龍草(即烏蘞。詳《本草綱目》蔓草部。俗名五爪龍,江浙多產之),金銀花,豨薟草,車前草(連根葉),陳小粉(各等分)

上四味俱用鮮草葉,一處搗爛,再加三年陳小粉,並飛鹽末二三分,共搗為稠糊。遍敷瘡上,中留一頂,用膏貼蓋,避風為主。若冬月草無鮮者,預採蓄下,陰乾為末,用陳米醋調敷,一如前法並效。如此方內五龍草,或缺少不便,倍加豨薟草亦效。

【方歌】五龍膏用拔膿毒,平劑五龍草銀花,薟草車前俱搗爛,小粉飛鹽攪糊搽。

四虎散,此散治癰疽腫硬,厚如牛領之皮,不作膿腐者,宜用此方。

草烏,狼毒,半夏,南星(各等分)

上四味為細末,用豬腦同搗,遍敷瘡上,留頂出氣。

【方歌】四虎散敷陰疽癰,頑腫不痛治之平,厚似牛皮難潰腐,草烏狼毒夏南星。

真君妙貼散,此散治癰疽諸毒,頑硬惡瘡,散漫不作膿者,用此藥敷之,不痛者即痛,痛者即止。如皮破血流,濕爛疼苦,天泡火丹,肺風酒刺等證,並用之皆效。

蕎麵(五斤),明淨硫黃(為末,十斤),白麵(五斤)

白話文:

腫瘍敷貼類方

初期腫脹、紅腫疼痛的腫瘍,應敷用涼性藥物,以寒性克服熱性。但也不可過度,過度則寒邪凝滯毒氣,轉變為陰證。如果腫脹範圍廣泛,不紅不熱,似有腫塊但不疼痛,則應敷用溫性藥物,引導毒氣外發。古書記載:「發表不遠熱」,敷用溫熱藥物也是為了發散之意。調製敷藥時,需充分攪拌,使藥物稠密粘稠。敷藥後貼上紙片,必須將紙片撕成碎片,這樣才不會崩裂,並需時常以藥汁潤濕。

這是藉助濕潤來疏通經絡,乾燥則藥氣無法滲入,反而增加疼痛。去除敷藥後,必須觀察毛孔是否有汗液,這是血脈通暢、熱氣散發的徵兆,反之則為逆。

如意金黃散,此方可治療癰疽、發背、各種疔腫、跌打損傷、濕痰流毒、大頭腫脹、漆瘡、火丹、風熱泡疹、皮膚紅腫、乾濕腳氣、婦女乳癰、小兒丹毒,以及一切頑固的熱性瘡瘍,均有效,是瘡瘍科的重要藥物。

組成:南星、陳皮、蒼朮(各二斤)、黃柏(五斤)、薑黃(五斤)、甘草(二斤)、白芷(五斤)、白附子(十斤)、厚朴(二斤)、大黃(五斤)。

用法:將以上十味藥材研磨成片,曬乾後磨三次,用細絹篩選,儲存在瓷罐中,避免受潮。遇到紅腫疼痛、發熱尚未化膿者,以及夏季,均用茶水加蜂蜜調敷。如果要促進化膿,則用蔥湯加蜂蜜調敷。如果腫脹範圍廣泛無明顯膿頭,皮膚顏色無變化,屬於濕痰流毒、附骨癰疽、鶴膝風等症狀,則用蔥酒煎煮後調敷。如果是風熱引起的,皮膚發熱,顏色鮮亮且遊走不定,則用蜂蜜水調敷。如果是天泡、火丹、遊走性丹毒、黃水瘡、惡血淤積等症狀,則用大青根葉搗碎取汁調敷,加蜂蜜亦可。如果是湯水燙傷或火燒傷,皮膚破損,則用麻油調敷。以上各種調敷方法,是根據寒熱溫涼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。

歌訣:如意金黃敷陽毒,止痛消腫實良方,南陳蒼柏薑黃草,白芷天花樸大黃。

五龍膏,此膏可治療癰疽等陰陽毒,腫痛尚未潰爛者,敷上即可拔出膿毒。

組成:五龍草(即烏蘞,詳見《本草綱目》蔓草部,俗稱五爪龍,江浙地區多產)、金銀花、豨薟草、車前草(連根葉)、陳年滑石粉(各等分)。

用法:以上四味均用新鮮的草葉,搗爛,再加入三年陳的滑石粉和飛鹽末二三錢,一起搗成稠糊狀。均勻敷在瘡瘍上,中間留一小孔透氣,用膏藥貼蓋,避免風吹。如果冬天沒有新鮮藥草,可以預先採集,陰乾研磨成粉,用陳年米醋調敷,方法與之前相同,療效一樣。如果方中五龍草缺少或不便取得,可以加倍豨薟草代替,也同樣有效。

歌訣:五龍膏用拔膿毒,平劑五龍草銀花,薟草車前俱搗爛,小粉飛鹽攪糊搽。

四虎散,此散治療癰疽腫脹堅硬,腫塊厚如牛頸,不化膿不潰爛者,宜用此方。

組成:草烏、狼毒、半夏、南星(各等分)。

用法:將以上四味研磨成細末,用豬腦一起搗勻,均勻敷在瘡瘍上,中間留一小孔透氣。

歌訣:四虎散敷陰疽癰,頑腫不痛治之平,厚似牛皮難潰腐,草烏狼毒夏南星。

真君妙貼散,此散治療癰疽諸毒,頑固惡瘡,腫脹範圍廣泛不化膿者,用此藥敷貼,不痛的則會感到疼痛,疼痛的則會止痛。如果皮膚破損出血,濕爛疼痛,天泡、火丹、肺風酒刺等症狀,都可用此方治療,均有效。

組成:蕎麥麵(五斤)、純淨硫磺(研磨成粉,十斤)、白麵(五斤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