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宏源

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三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8)

1. 發頤

發頤腫痛結核般,經屬陽明身熱寒,傷寒疹毒汗失表,腫至咽喉調治難。

白話文:

發頤腫痛像結核一樣,屬於陽明經的症狀會有身體發熱和發冷,傷寒疹毒因為出汗不暢而表現出來,如果腫脹到了咽喉部位就很難調理治療了。

【注】此證又名汗毒,發於頤頷之間,屬足陽明胃經。初起身發寒熱,腫如結核,微熱微痛,漸腫如桃如李,疼痛倍增,由傷寒發汗未盡,或疹形未透,壅積而成。初起宜荊防敗毒散汗之,外以二味拔毒散敷之即消。如消之不應者,腫痛日增,勢必潰膿,宜服托裡透膿湯,潰後按癰疽潰瘍門治法。

白話文:

【註解】這種疾病也稱為汗毒,發生在下巴或上頜骨之間,屬於足陽明胃經。最初發病時,會感到畏寒發熱,腫脹如結核,略微發熱疼痛,逐漸腫脹如桃如李,疼痛加劇,這是由於傷寒發汗未盡,或疹子未透發,積聚而成。在疾病初期,應該服用荊防敗毒散來發汗,在外敷上二味拔毒散,就可以消腫。如果消腫無效,腫痛日益增加,必然會潰爛化膿,應該服用託裡透膿湯。在潰爛後,按照癰疽潰瘍的治療方法治療。

若此證失於調治,或誤投寒涼克伐之藥,毒必內陷,腫至咽喉,痰湧氣堵,湯水難嚥者逆。

荊防敗毒散(見項部腦疽)

二味拔毒散(見腫瘍門)

托裡透膿湯(見頭部侵腦疽)

白話文:

如果這個病症沒有得到妥善的治療,或者誤用寒涼的藥物來抑制病邪,毒素就會侵入內部,腫脹到咽喉,痰液湧出,呼吸不暢,連湯水都難以吞嚥,這就屬於逆證了。

治療方法:

  • 荊防敗毒散: 適用於項部腦疽。
  • 二味拔毒散: 適用於腫瘍。
  • 托里透膿湯: 適用於頭部侵腦疽。

註:

  • “證”指病症。
  • “克伐”指抑制。
  • “逆”指病情加重,甚至危及生命。
  • 以上提供的治療方法僅供參考,實際用藥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由醫師診斷後決定。

2. 時毒

時毒初發類傷寒,漫腫無頭在項間,因感四時不正氣,治分壯弱疏解痊。

白話文:

時毒初期的症狀類似於傷寒,會在脖子周圍出現無頭的腫脹。這是因為感受了四季不正常的氣候所致。治療時要根據患者的體質強弱來進行調理和解毒,才能痊癒。

【注】此證初起,狀類傷寒,憎寒發熱,令人恍惚不寧,肢體痠疼,或兼咽痛,一二日間,發於項腮、頷頤,作腫無頭,漸漸焮赤疼痛,或似結核有根,漫腫色赤,俱由感冒四時不正邪氣,客於經絡,釀結而成,非發於病後之頤毒也。惟在醫者,精察瘡色,辨別虛實。治法須宜疏解,不可驟用寒涼,致毒不外發,而內攻咽喉者險矣。

白話文:

這種疾病在最初發作時,症狀類似傷寒,畏寒發熱,令人神志恍惚,不安寧,四肢痠痛,或兼有咽痛,一兩天后,發作於頸項、腮頤,腫脹無頭,逐漸發紅疼痛,或者像結核有根,漫腫發紅,都是由於感受風寒,四時不正邪氣,客於經絡,釀結鬱積,並不是發於病後服毒所致。惟有醫生才能精察瘡色,辨別虛實。治療的方法宜疏解,不可驟用寒涼之劑,致使毒邪不外發,而內攻咽喉,那就危險了。

初服荊防敗毒散汗之,其腫不消者,宜服連翹消毒飲;腫仍不消,膿勢將成,壯者宜服透膿散,弱者宜服托裡透膿湯,外敷二味拔毒散,膿熟針之。潰按癰疽潰瘍門治法。

白話文:

第一次服用了荊防敗毒散發汗,腫瘤還沒有消退的,應該服用連翹消毒飲;腫瘤還是沒有消退,膿液即將形成的,壯實的人應該服用透膿散,虛弱的人應該服用託裡透膿湯,外敷二味拔毒散,膿液成熟後針挑排膿。潰爛按照癰疽潰瘍門的方法治療。

荊防敗毒散(見項部腦疽)

連翹消毒飲(見背部酒毒發)

透膿散(見腫瘍門)

托裡透膿湯(見頭部侵腦疽)

二味拔毒散(見腫瘍門)

白話文:

如果頸部出現腦疽,可以用荊防敗毒散;背部出現酒毒發,可以用連翹消毒飲;腫瘍可以用透膿散治療;頭部出現侵腦疽,可以用托裡透膿湯;腫瘍也可以用二味拔毒散來治療。

3. 鳳眉疽

鳳眉疽生兩眉稜,形長如瓜漫腫紅,膀胱小腸肝膽熱,煩悶嘔逆不食凶。

白話文:

鳳眉疽生長在兩眉的眉稜部位,形狀長得像瓜一樣,腫脹且呈現紅色,這是由於膀胱、小腸、肝臟和膽囊有熱所致,會感到煩躁不安、嘔吐逆氣,並且沒有食慾,病情嚴重。

【注】此疽亦名眉發,生於眉稜,無論左右,俱屬足太陽膀胱、手太陽小腸、足厥陰肝、足少陽膽四經積熱所致。形長如瓜,疼痛引腦,二目合腫,堅硬色赤,按之有根。六日內刺之得膿則吉,無膿則險。甚則十四日不潰,煩悶、嘔逆、不食者凶。初宜服仙方活命飲,次服托裡透膿湯。速潰為妙,遲則恐攻眼損睛矣。其餘內外治法,按癰疽潰瘍門。

仙方活命飲(見腫瘍門)

托裡透膿湯(見頭部侵腦疽)

白話文:

這個毒瘡也叫眉發,長在眉毛上,無論是左右邊,都是足太陽膀胱經、手太陽小腸經、足厥陰肝經、足少陽膽經四條經絡積熱引起的。形狀細長如瓜,疼痛會牽連到腦部,雙眼腫合,硬而發紅,按壓有根。六天內刺破放膿吉利,沒有膿則兇險。嚴重的十四天不潰爛,煩悶、嘔吐、不食者兇。早期服用仙方活命飲,然後服用託裡透膿湯。儘快潰爛最好,不然恐怕會攻眼傷及眼睛。其餘內治外治的方法,按癰疽潰瘍門執行。

4. 眉心疽

眉心疽生在印堂,硬腫為疽浮腫瘍,督經風熱氣凝滯,根堅木痛當疔防。

白話文:

眉心長出的毒瘡位於印堂部位,如果硬腫則是毒瘡,浮腫則是潰瘍。這是因為督脈受到風熱影響,導致氣血凝滯不暢。當病根堅固且觸碰時如同木頭般疼痛,應該要小心防範並及時治療。

【注】此證生於兩眉中間,疽名曰印堂疽。毒初起色暗根平,腫硬疼痛,至二十一日,腐潰出稠膿者順,無膿黑陷者逆。瘍名曰面風毒。瘍毒初起,色赤浮腫,焮痛易治,七日潰膿。若色黑木痛,麻癢太過,根硬如鐵釘之狀,寒熱並作,即眉心疔也,俱由督脈經風熱壅結氣滯所成。疽瘍二證,俱按百會疽,眉心疔治法同疔。

白話文:

【註釋】這種症狀出現在兩眉之間,疽的名字叫做印堂疽。毒瘡初起時顏色暗淡,根部平坦,腫脹疼痛,到第二十一天,膿液稠厚,腐爛潰爛,這種情況是順利的。沒有膿液、顏色發黑的洞穴,這種情況是不好的。另一種叫做面風毒的瘡,毒瘡初起時,顏色發紅、浮腫,疼痛灼熱,容易治療,七天後潰爛排膿。如果顏色發黑、疼痛劇烈,麻癢太過,根部堅硬如鐵釘,寒熱交替,這就是眉心疔,都是督脈經絡中的風熱壅滯氣滯所致。疽和瘡這兩種症狀,都按照百會疽的方法來治療,眉心疔的治療方法與疔相同。

5. 龍泉疽

龍泉疽起在人中,麻癢堅疼赤豆形,上焦風熱攻督脈,憎寒壯熱治同疔。

白話文:

龍泉疽這種病症出現在人中部位,會有麻木、癢感、堅硬和疼痛的症狀,形狀像赤豆。這是因為上焦的風熱攻擊了督脈,病人會感到寒冷和高燒,治療方法與疔瘡相同。

【注】此證生於水溝穴,即人中是也,屬督脈經。形如赤豆,勢小根深,堅硬木痛,色紫頂焦,寒熱交作,不時麻癢,由上焦風熱,攻於督脈而成。宜按疔門急速治之,遲則毒氣內攻,令人煩悶,噁心乾嘔,神亂昏憒,腮項俱腫,多致不救。

白話文:

這種病症發生在水溝穴,也就是人中,它屬於督脈經。它的形狀像赤豆,勢小而根部深,堅硬而疼痛,顏色是紫色而頂部焦黑,寒熱交替,時不時地麻癢,是由上焦風熱攻入督脈而形成的。應當按照疔瘡科的治療方法迅速治療,如果延遲治療,毒氣就會內攻,使人煩悶,噁心乾嘔,精神錯亂、昏迷不醒,腮項都腫脹,多會導致無法救治。

6. 虎髭毒

虎髭毒在頦下生,胃腎積熱入任經,癰焮腫痛速潰易,疽堅硬痛麻癢疔。

白話文:

虎髭毒生在下巴下面,是因為胃和腎的熱毒進入了任脈,這種情況下會形成紅腫疼痛的癰瘍,容易快速潰爛;如果病變部位堅硬、疼痛並且有麻木癢感,則可能是疔瘡。

【注】此毒一名頦癰,腫痛焮赤,速潰易治;一名承漿疽,堅硬痛腫,遲潰難治。若根深,形小似豆,麻癢痛甚,惡寒發熱,心煩作嘔者疔也,當從疔治。皆由過食炙爆,以致胃腎二經積熱上攻任脈而成。癰疽二證初起,宜服仙方活命飲,加升麻、桔梗消之。若便秘、唇焦、大渴者,宜內疏黃連湯清之。

其餘內外治法,俱按癰疽、腫瘍潰瘍門。初起麻癢如疔,治法按疔門。

白話文:

解釋:這種毒瘡,一個名稱叫頦癰,腫痛火紅,潰爛快、容易治癒;另一個名稱叫承漿疽,堅硬疼痛腫脹,潰爛慢而且難以治癒。如果瘡根很深,形狀小得像豆子,發出麻癢痛感,惡寒、發燒,心煩、作嘔,那就是疔瘡,應該按照疔瘡來治療。這些都是因為吃太多烤肉和爆炒食品,導致胃腎二經的熱氣上升到任脈而形成的。癰疽這兩種病症剛開始發作時,應該服用仙方活命飲,加上升麻和桔梗來消散。如果出現便祕、脣焦、口渴的症狀,應該服用內疏黃連湯來清熱。

仙方活命飲內疏黃連湯(俱見腫瘍門)

白話文:

仙方活命飲內疏黃連湯(都可在腫瘤病症中看到)

7. 燕窩瘡

燕窩瘡在下頦生,如攢粟豆癢熱疼,形類黃水瘡破爛,此證原來濕熱成。

白話文:

燕窩瘡生在下巴,像聚集的小米豆子一樣癢熱疼痛,形狀類似黃水瘡破爛,這種病症原來是由濕熱引起的。

【注】此證生於下頦,俗名羊鬍子瘡。初生小者如粟,大者如豆,色紅熱癢微痛,破津黃水,形類黃水瘡,浸淫成片,但疙瘩如攢,由脾胃濕熱而成。宜服芩連平胃湯,外搽碧玉散即效。

芩連平胃湯

白話文:

這個病症生長在下巴,俗稱羊鬍子瘡。剛開始長的時候,小的像小米粒,大的像黃豆,顏色發紅,有熱感、發癢,微痛。破裂後流出黃色的液體,形狀像黃水瘡,逐漸蔓延成一片,但疙瘩像一堆堆的聚集在一起,是脾胃濕熱引起的。宜服芩連平胃湯,外敷碧玉散,即可見效。

黃芩(一錢五分),黃連(一錢),厚朴(薑炒,一錢),蒼朮(炒,二錢),甘草(生,五分),陳皮(一錢)

水二盅,薑一片,煎八分,食後服。

白話文:

黃芩(1.5錢),黃連(1錢),厚朴(用薑炒過,1錢),蒼朮(炒過,2錢),甘草(生的,0.5錢),陳皮(1錢)

【方歌】芩連平胃燕窩瘡,除濕清熱服更良,薑炒厚朴蒼朮草,陳皮同煎引生薑。

白話文:

【歌訣】黃芩、黃連平胃和治癒燕窩瘡,除濕清熱服用更佳,生薑焙炒的厚朴、蒼朮,配搭陳皮一同煎服,引導生薑發揮藥效。

碧玉散

黃柏末,紅棗肉(燒炭存性,各五錢)

共研極細末,香油調搽患處。

【方歌】碧玉散搽燕窩瘡,色紅疙瘩津水黃,棗炭柏末香油拌,消疼止癢滲濕方。

白話文:

將黃柏末和燒成炭的紅棗肉各五錢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香油調勻,塗抹在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