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三 (6)
卷三 (6)
1. 顴瘍、顴疽
顴瘍顴疽漸榴形,風熱積熱小腸經,瘍起焮紅浮腫痛,疽紫漫硬木麻疼。
白話文:
臉頰上的潰瘍和癰腫形狀像石榴,是因為風熱和積熱影響了小腸經。潰瘍開始時紅腫疼痛,而癰則呈現紫色,範圍擴大且硬結,伴有麻木和疼痛感。
【注】此二證發於顴骨尖處,屬小腸經,不論左右,初小漸大如榴。發陽分者,由風熱而生,初起焮紅,浮腫,疼痛,七日即潰,名為顴瘍,毒輕根淺易愈;發陰分者,由積熱而生,色紫,漫腫,堅硬,麻木,疼痛,三七方潰,名為顴疽,毒甚根深難愈。瘍證初宜仙方活命飲,疽證初宜內疏黃連湯或麥靈丹。其餘內外治法,俱按癰疽腫瘍潰瘍門。
白話文:
這兩種疾病都發生在顴骨最尖的地方,屬於小腸經,不分左右。剛開始的時候很小,逐漸長大,像石榴一樣。如果是發作在人體陽性的部分,是由風熱引起的,剛開始的時候又紅又腫,疼痛,七天後就會潰爛,叫做顴瘍,毒性輕微、根源淺顯,容易治癒。如果是發作在人體陰性的部分,是由積熱引起的,顏色發紫、腫脹、堅硬、麻木、疼痛,二到三天後才會潰爛,叫做顴疽,毒性嚴重、根源深厚,很難治癒。顴瘍疾病剛開始應該服用仙方活命飲,顴疽疾病剛開始應該服用內疏黃連湯或麥靈丹。其他的內服、外治方法,都按照癰疽腫瘍潰瘍門的治療方法來進行。
仙方活命飲,內疏黃連湯,麥靈丹(俱見腫瘍門)
白話文:
仙方活命飲、內疏黃連湯、麥靈丹(以上皆屬於腫瘍篇)
2. 顴疔
顴疔初起粟米形,證由陽明火毒生,堅硬頂凹根深固,寒熱交作麻癢疼。
白話文:
顴部的疔瘡剛開始時像小米粒一樣大小,這種症狀是因為陽明經的火熱毒素引起的。患處會變得堅硬,頂部凹陷,根部深入且固定,病人會感到一陣冷一陣熱,並伴有麻木和瘙癢疼痛的感覺。
【注】此證生在顴骨之間,屬陽明胃經,不論左右,初如粟米黃色小疱,次如赤豆,頂凹堅硬,按似疔頭,麻癢疼痛。多因過食炙爆、藥酒,以致胃經積火成毒而生。初宜蟾酥丸,或麥靈丹汗之,次服黃連消毒飲清之。外治法同疔門,凡疔皆屬迅速之證,初覺即當急治,遲則毒火攻心,令人昏憒譫語,惡證悉添,多致不救。
白話文:
這種病症生長在顴骨之間,屬於陽明胃經,無論左右臉,剛開始時像粟米一樣大小的黃色小水泡,後來變成像赤小豆一樣大小,頂部凹陷堅硬,按壓起來像疔瘡的瘡頭,並且麻癢疼痛。大多數是因過量食用烤炙、爆炒的食物,以及藥酒,導致胃經積聚火熱,化為毒素而產生。初期宜用蟾酥丸,或麥靈丹發汗治療,然後服黃連消毒飲來清熱解毒。外治方法同疔瘡。凡是疔瘡都屬於發展迅速的病症,剛患病時即應立即治療,如果遲延了,毒火就會攻心,使人昏迷、胡言亂語,各種惡劣的症狀都會增加,多半導致無法救治。
蟾酥丸(見疔瘡門)
麥靈丹(見腫瘍門)
黃連消毒飲(見頭部百會疽)
白話文:
蟾酥丸用於治療疔瘡,麥靈丹用於治療腫瘍,黃連消毒飲則用於治療頭部百會疽。
3. 面發毒
面發毒在頰車生,初少漸多赤豆形,腫硬焮疼津黃水,證屬風熱客陽明。
白話文:
臉上長出的毒素起初在顴骨處出現,開始時很少,後來逐漸增多,形狀像赤豆一樣,腫脹且硬,伴有紅腫疼痛,還會滲出黃色液體,這種症狀屬於風熱侵犯陽明經所致。
【注】此證生面上頰車骨間。初生一個,漸發數枚,形如赤豆,色紅焮痛,堅硬似疔,時津黃水。由風熱客於陽明,上攻而成。初宜服荊防敗毒散汗之。若胃火盛,則唇焦口渴,便燥者即服涼膈散下之,外以清涼消毒散敷之即愈。
涼膈散
白話文:
【註解】
這種病症發生在臉頰車骨之間。開始時只生一個,逐漸長出好幾個,它們形狀像赤豆,顏色紅得熾熱而且疼痛,硬得像疔瘡,時常流出黃色水。這是因為風熱侵犯了陽明經,向上攻而造成的。初期應該服用荊防敗毒散來發汗。如果胃火旺盛,嘴脣乾裂,口渴,大便乾燥,就服用涼膈散往下瀉,外敷清涼消毒散就能夠治癒。
黃芩,薄荷,梔子(生研),連翹(去心),石膏(生),甘草(生),芒硝,大黃(各等分)
白話文:
黃芩、薄荷、梔子(生的,研成粉末)、連翹(去核)、石膏(生的)、甘草(生的)、芒硝、大黃(各等份)
水二盅,苦竹葉二十片,煎八分;加蜂蜜三匙和服。
白話文:
將兩碗水與二十片苦竹葉一同煎煮,至煮成八分之一的份量;再加入三匙蜂蜜,混合服用。
【方歌】涼膈散醫肺胃熱,口渴唇焦便燥結,芩薄梔翹石膏草,芒硝大黃苦竹葉。
清涼消毒散
白話文:
涼膈散治療肺胃熱症,口渴、嘴脣乾燥、大便燥結。處方中的中藥包括:黃芩、薄荷、梔子花、翹搖、石膏、芒硝、大黃、苦竹葉。
白芨,乳香,雄黃,天花粉,麝香,烏藥,山慈菇,黃柏
白話文:
-
白芨:它是一種蘭科植物的根莖,具有收斂、止血、消炎的作用。
-
乳香:它是一種橄欖科植物的樹脂,具有止痛、消炎、化瘀的作用。
-
雄黃:它是一種硫化砷礦物,具有殺蟲、解毒、止癢的作用。
-
天花粉:它是一種百合科植物的塊根,具有清熱、生津、止渴的作用。
-
麝香:它是一種香科動物的香腺分泌物,具有開竅、活血、止痛的作用。
-
烏藥:它是一種樟科植物的根莖,具有溫中、止痛、散寒的作用。
-
山慈菇:它是一種薯蕷科植物的塊莖,具有益氣、補虛、止瀉的作用。
-
黃柏:它是一種小檗科植物的根皮,具有清熱、燥濕、止痢的作用。
各等分,共研細末,雞子清和蜜水調敷。
【方歌】清涼消毒去風熱,及乳雄黃花粉麝,烏藥慈菇黃柏研,雞清蜜調毒即滅。
荊防敗毒散(見項部腦疽)
白話文:
把所有藥材按照比例分好,磨成細粉,用雞蛋清和蜂蜜水調勻敷在患處。
4. 面遊風
面遊風燥熱濕成,面目浮腫癢蟲行,膚起白屑而癢極,破津黃水津血疼。
白話文:
面部的遊風是因為燥熱和濕氣引起的,會導致臉部浮腫、發癢,好像有蟲子在皮膚下爬動一樣。皮膚上會出現白色的皮屑並且非常癢,抓破後會流出黃色的液體,還會感到疼痛。
【注】此證生於面上,初發面目浮腫,癢若蟲行,肌膚乾燥,時起白屑。次後極癢,抓破,熱濕盛者津黃水,風燥盛者津血,痛楚難堪。由平素血燥,過食辛辣厚味,以致陽明胃經濕熱受風而成。癢甚者,宜服消風散;痛甚者,宜服黃連消毒飲,外抹摩風膏緩緩取效。
摩風膏
白話文:
這種皮膚病發生在臉上,一開始臉部浮腫,感覺很癢,好像有蟲子在爬,皮膚乾燥,時常有白色的皮屑產生。之後變得極癢,會因為抓破而流出黃色的液體,如果風燥較盛,則會流出帶血的液體,十分疼痛難耐。這通常是由於平素血燥,過度食用辛辣刺激、油膩的食物,導致陽明胃經濕熱受風所引起。如果很癢,適合服用消風散;如果很痛,適合服用黃連消毒飲,再搭配外敷麻風膏,慢慢地就會見效。
麻黃(五錢),羌活(一兩),白檀香(一錢),升麻(二錢),白芨(一錢),防風(二錢),當歸身(一錢)
白話文:
麻黃(25公克),羌活(50公克),白檀香(5公克),升麻(10公克),白芨(5公克),防風(10公克),當歸(5公克)
用香油五兩,將藥浸五日,文火炸黃,即撈去渣,加黃蠟五錢,溶化盡,用絹濾過,攪冷塗抹瘡上。
白話文:
-
取香油 5 兩,將藥材浸泡 5 天。
-
用小火將油加熱,炸至藥材呈金黃色。
-
撈出藥渣,加入黃蠟 5 錢,加熱至黃蠟完全融化。
-
用紗布過濾藥油,去除雜質。
-
待藥油冷卻後,塗抹在患處。
【方歌】摩風膏抹遊風證,麻黃羌活白檀升,及防歸身香油泡,炸黃去渣加蠟凝。
消風散(見項部鈕釦風)
黃連消毒飲(見頭部百會疽)
白話文:
摩風膏用於治療遊風症狀,由麻黃、羌活、白檀等藥材組成,加上防風和當歸身,用香油浸泡後煎炸至金黃色,去除渣滓後加入蜂蠟使其凝固。
消風散(詳見項部鈕釦風)
黃連消毒飲(詳見頭部百會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