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十二 (2)
卷十二 (2)
1. 疔瘡
凡證輕者,宜服化疔內消散;若疔毒將欲走黃,急服疔毒復生湯;已走黃者,令人心煩昏憒,急用七星劍湯以救之。若手足冷,六脈暴絕者,系毒氣閉塞,元氣不能宣通,先宜蟾酥丸,隨服木香流氣飲行氣,其脈自見。若疔毒誤灸,煩躁譫語者,乃逼毒內攻也,宜服解毒大青湯。
若潰後餘毒未盡,五心煩熱者,宜服人參清神湯,針後出膿之時,氣虛驚悸者,宜服內托安神散。若攻利太過,以致發渴六脈虛大者,宜服補中益氣湯,若發汗之後,汗不止,熱不退,瘡不疼,便不利者,此屬裡虛,宜服八珍湯加黃耆、麥冬治之。凡疔潰後不宜補早,雖見真虛,只可平補,忌用溫補之藥。
外治用藥、針灸亦當循其次第。書云:疔瘡先刺血,內毒宜汗瀉,禁灸不禁針,怕綿不怕鐵,初覺貴乎早治,十證十全;稍遲者,十全五六;失治者,十壞八九。初發項以上者,三陽受毒,必用鈹針刺入瘡心四、五分,挑斷疔根,令出惡血;隨用立馬回疔丹,或蟾酥條插入孔內,外以巴膏蓋之。
如項以下生者,三陰受毒,即當艾灸以殺其勢,灸之不痛,亦須針刺出血,插蟾酥條,旁腫以離宮錠塗之。如旁腫頑硬,推之不動,用針亂刺頑硬之處,令多出惡血,否則必致走黃。挑法,先用針干將毒頂焦皮刮開,針入疔根,堅硬如針者為順;若針刺入綿軟如瓜穰,而不知痛者為逆,百無一生。
凡挑疔根,先出紫黑血,再挑刺至鮮血出,以知痛為止;隨填拔疔散令滿,以萬應膏蓋之,過三、四時,撥去舊藥,易以新藥;若藥干無水不痛者,此挑法未斷疔根也,再深挑之,必以上藥知痛,藥入水流為率;三四日後,瘡頂乾燥,以琥珀膏貼之,令疔根托出,換九一丹撒之,黃連膏抹之,外蓋白膏藥生肌斂口。
若初起失治,或房勞、夢遺損氣,以致毒氣內攻,走黃不住者,其瘡必塌陷,急當隨走黃處,按經找尋,有一芒刺直豎,即是疔苗,急當用鐵針刺出惡血,即在刺處用艾壯灸三壯,以宣餘毒。若身面漫腫,神昏悶亂,乾嘔心煩作渴,遍身起疱抽搐者,俱為逆證。惟紅絲疔於初起時,急用瓷針於紅絲盡處,砭斷出血;尋至初起瘡上挑破,即用蟾酥條插入,萬應膏蓋之,隨服黃連解毒湯。
再暗、內二疔,不用挑法,先以蟾酥丸含化令盡,以冷水漱去毒涎,再用三丸嚼蔥白三寸,裹藥黃酒送下,蓋臥出汗;少時無汗,再飲熱酒催之;仍無汗,系毒熱滯結,急用霹靂火法令汗出,毒熱隨之而解。次用雙解貴金丸下之自效。若暗、內二疔初起,牙關緊急者,用蟾酥丸三、五粒,蔥頭煎湯研化灌之;俟稍蘇,治法如前。
至羊毛疔,先將紫黑斑點,用衣針挑出如羊毛狀,前後心共挑數處,用黑豆、蕎麥研粉塗之,即時汗出而愈。一法:用明雄黃末二錢,青布包扎,蘸熱燒酒於前心擦之,自外圈入內,其毛即奔至後心,再於後心擦之,其羊毛俱拔出於布上,埋之,忌茶水一日。
白話文:
一般來說,病情輕微的,適合服用化疔內消散;如果疔瘡的毒素即將擴散到全身,導致黃疸,要趕緊服用疔毒復生湯;如果已經出現黃疸,導致心煩意亂、意識模糊,要趕緊用七星劍湯來救治。如果出現手腳冰冷,脈象微弱甚至消失的情況,這是因為毒氣阻塞,導致身體的元氣無法運行,應該先服用蟾酥丸,再搭配木香流氣飲來運行氣血,脈象自然就會恢復。如果因為錯誤的艾灸導致病情加重,出現煩躁不安、胡言亂語的狀況,這是因為毒素被逼入體內,應該服用解毒大青湯。
如果潰瘍後還有殘留的毒素,出現手心、腳心煩熱的情況,應該服用人參清神湯;在針刺排膿的時候,如果出現氣虛、心悸,應該服用內托安神散。如果使用藥物過於猛烈,導致口渴、脈象虛弱無力,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;如果發汗後,汗流不止,熱度不退,瘡口不痛,大便不順暢,這是屬於身體內部虛弱,應該服用八珍湯加入黃耆、麥冬來治療。一般來說,疔瘡潰爛後不適合馬上進補,即使看起來身體虛弱,也只能平補,忌用溫補的藥物。
外治用藥、針灸也應該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。古書上說:疔瘡要先用針刺放血,內部的毒素要通過發汗或排泄來排除,不適合用灸法,但可以用針刺,不怕用鐵製的器具,而怕使用棉布。剛發現疔瘡的時候,治療越早越好,十個病人有十個都能治好;稍微拖延的話,十個病人大概只能治好五六個;如果錯過了治療時機,十個病人大概會有八九個病情惡化。如果疔瘡長在脖子以上,這是三陽經受到毒邪侵襲,必須用鈹針刺入瘡口中心四、五分深,挑斷疔根,讓惡血流出;接著用立馬回疔丹,或者將蟾酥條塞入瘡口內,外面用巴豆膏覆蓋。
如果疔瘡長在脖子以下,這是三陰經受到毒邪侵襲,應該用艾灸來抑制毒素的擴散,如果灸的時候沒有疼痛感,也必須用針刺放血,然後塞入蟾酥條,旁邊腫脹的地方用離宮錠塗抹。如果旁邊腫脹的地方又硬又難以推動,用針在堅硬的地方亂刺,讓惡血流出,否則很可能會導致黃疸。挑疔根的方法是,先用針將毒瘡頂部焦黑的皮膚刮開,然後將針刺入疔根,如果感覺堅硬如針是順利的;如果針刺入時感覺像瓜瓤一樣柔軟,而且不痛,那就是不妙的情況,幾乎沒有存活的機會。
挑疔根時,要先讓紫黑色的血流出來,再繼續挑刺直到有鮮血流出,感覺到疼痛時停止;然後填滿拔疔散,用萬應膏覆蓋,過三四個小時後,撥開舊藥,換上新藥;如果藥乾了,沒有水滲出,而且不痛,表示沒有挑斷疔根,要再次深挑,直到用上述的藥物時感覺到疼痛,藥物能夠滲入並隨著水流出,才算有效;三四天後,瘡口頂部乾燥,用琥珀膏貼敷,讓疔根自行脫落,然後換上九一丹撒在瘡口上,再塗抹黃連膏,外面蓋上白膏藥來促進肌肉生長,讓傷口癒合。
如果剛開始沒有及時治療,或者因為房事勞累、遺精導致氣虛,使得毒氣侵入體內,造成黃疸,而且病情不斷惡化,瘡口一定會塌陷,要趕緊在黃疸出現的地方,按著經絡尋找,如果有像芒刺一樣豎立的點,那就是疔苗,要趕緊用鐵針刺出惡血,然後在刺的地方用艾草灸三壯,以便清除剩餘的毒素。如果身體和臉部出現大面積腫脹,意識不清,感到胸悶想吐、心煩口渴,全身長出水泡,甚至抽搐,這些都是不好的徵兆。至於紅絲疔,在剛開始出現時,要趕緊用瓷針在紅絲的盡頭刺破放血,然後找到最開始長瘡的地方,挑破它,塞入蟾酥條,用萬應膏覆蓋,再服用黃連解毒湯。
至於暗疔和內疔,不適合用挑破的方法,先含化蟾酥丸,然後用冷水漱口,把毒涎吐掉,再用三顆蟾酥丸,搭配三寸長的蔥白嚼爛,用黃酒送服,蓋上被子發汗;如果過一會兒沒有出汗,再喝熱酒催汗;如果還是不出汗,表示毒熱堆積,要趕緊用霹靂火法,使身體出汗,毒熱就會隨之消散。接著服用雙解貴金丸,自然就會有效。如果暗疔和內疔剛開始發作,出現牙關緊閉的情況,可以用三到五顆蟾酥丸,用蔥頭煎湯化開後灌服;等到稍為甦醒後,再按照前面的方法治療。
至於羊毛疔,先用衣針挑出紫黑色的斑點,呈現出像羊毛一樣的形狀,在胸前和背後各挑數處,用黑豆、蕎麥研磨成的粉末塗抹,馬上就會出汗而痊癒。另外一種方法:用二錢明雄黃末,用青布包起來,沾上熱的燒酒,在胸前擦拭,由外向內擦,羊毛就會跑到背後,再在背後擦拭,羊毛就會全部被拔到布上,然後埋掉,一天內不要喝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