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宏源

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十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3)

1. 疔瘡

再諸疔部位、形色,亦有急緩,生於頭項、胸背者最急,生於手、足骨節之間者稍緩。一疔之外別生一小瘡,名曰應候;四圍赤腫而不散漫者,名曰護場;四旁多生小瘡者,名曰滿天星;有此者緩,無此者急。

疔證初起,至四、五日間,由白色而至青紫色,疔頭潰膿,形似蜂窩,內無七惡等證者為順;若初起似疔非疔,灰色頂陷,如魚臍,如蠶斑,青紫黑疱,軟陷無膿,內見七惡等證者逆。凡疔毒俱由火毒而生,忌服辛熱之藥,恐反助其邪也;忌敷寒涼之藥,恐逼毒攻裡也。再膏藥不宜早貼,惟在將潰已潰時貼之,呼膿長肉,以避風寒。

初潰時,忌用生肌藥,恐毒未除,反增潰爛。生項以上者,屬三陽經,不宜灸。若火日生疔,亦禁灸,犯之或為倒陷,或至走黃。俱忌椒、酒、雞、魚、海味、鵝肉、豬首、辛辣、生冷等物,氣怒、房勞、諸香並孝服、經婦、僧道、雞犬等項,犯之必致反復,慎之。

蟾酥丸

蟾酥(酒化,二錢),輕粉,銅綠,枯礬,寒水石(煅),膽礬,乳香,沒藥,麝香(各一錢),硃砂(三錢),雄黃(二錢),蝸牛(二十一個)

以上各為末,稱准,於端午日午時,在淨室中先將蝸牛研爛,同蟾酥和研稠黏,方入各藥共搗極勻,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三丸,用蔥白五寸,令患者嚼爛,吐於手心內,男用左手,女用右手,將藥丸裹入蔥泥內,用無灰熱酒一茶盅送下:被蓋約人行五六里路,病者出汗為度;甚者再用一服。如外用之法,搓條作餅,隨證用之。修合時,忌婦人、雞犬等見之。

【方歌】蟾酥丸治諸疔毒,初起惡瘡皆可逐,外用化腐又消堅,內服驅毒發汗速。硃砂輕粉麝雄黃,銅綠枯礬寒水入,膽礬乳沒共蝸牛,丸如綠豆蔥酒服。

五味消毒飲

金銀花(三錢),野菊花,蒲公英,紫花地丁,紫背天葵子(各一錢二分)

水二盅,煎八分,加無灰酒半盅,再滾二、三沸時,熱服。渣如法再煎服,被蓋出汗為度。

【方歌】五味消毒療諸疔,銀花野菊蒲公英,紫花地丁天葵子,煎加酒服發汗靈。

化疔內消散

知母,貝母(去心,研),穿山甲(炙,研),蚤休,白芨,乳香,天花粉,皂刺,金銀花,當歸,赤芍,甘草(生,各一錢)

酒、水各一盅,煎一盅,去渣,量病上、下服之。

【方歌】化疔內消知貝甲,蚤休及乳草天花,皂刺銀花歸芍酒,疔證毒輕服更嘉。

疔毒復生湯

金銀花,梔子(生,研),地骨皮,牛蒡子(炒,研),連翹(去心),木通,牡蠣(煅),生軍,皂刺,天花粉,沒藥,乳香(各八分)

酒、水各一盅,煎一盅,食遠服。不能飲者,只用水煎,臨服入酒一杯,和服亦效。脈實便秘者,加朴硝。

白話文:

關於疔瘡,生長的位置和顏色深淺,也分輕重緩急。長在頭部、頸項和背部的最為危急;長在手腳骨節之間的則比較緩和。一個疔瘡旁邊又長出一個小瘡,叫做「應候」;周圍紅腫但沒有擴散開來的,叫做「護場」;四周長出很多小瘡的,叫做「滿天星」。有這些現象的,病情相對緩和,沒有這些現象的就比較危急。

疔瘡剛開始發病時,大約四、五天內,會從白色轉為青紫色,疔瘡頭部會潰爛流膿,形狀像蜂窩,如果沒有出現七種惡證(指嚴重的併發症狀),就屬於順證;如果剛開始看起來像疔瘡又不像疔瘡,瘡頭呈現灰色且凹陷,像魚臍或蠶斑一樣,或是出現青紫色的水泡,軟軟的沒有膿,並且出現七種惡證的,就屬於逆證。凡是疔毒都是因為火毒引起的,忌吃辛辣燥熱的藥物,以免反而助長邪氣;也忌敷寒涼的藥物,以免把毒逼入體內。膏藥也不宜太早貼,只有在將要潰爛或已經潰爛的時候才能貼,以促進膿液排出,幫助傷口長出新肉,並且避免風寒侵襲。

剛開始潰爛的時候,忌用生肌藥,以免毒素還沒清除,反而加重潰爛。長在脖子以上的疔瘡,屬於三陽經脈的部位,不宜用艾灸。如果疔瘡在火日(指特定日子,具體不詳)發作,也禁止用艾灸,犯忌的話可能會導致潰爛下陷,或是造成毒邪流竄。應當禁食辣椒、酒、雞、魚、海產、鵝肉、豬頭、辛辣、生冷等食物。也要避免情緒激動、房事勞累、使用香料以及參加喪事、接觸月經期的婦女、僧道之人、雞犬等。如果觸犯這些禁忌,必然會導致病情反覆,一定要謹慎。

蟾酥丸

蟾酥(用酒化開,二錢),輕粉、銅綠、枯礬、寒水石(煅燒過)、膽礬、乳香、沒藥、麝香(各一錢),硃砂(三錢),雄黃(二錢),蝸牛(二十一個)。

以上藥材全部研磨成粉末,稱量準確,在端午節午時,於乾淨的房間裡,先把蝸牛研成爛泥,再和蟾酥混合研磨成黏稠狀,然後加入其他藥粉一起搗勻,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丸,用五寸長的蔥白讓病人嚼爛,吐在手心裡,男性用左手,女性用右手,把藥丸包在蔥泥裡面,用一杯溫熱的無灰酒送服。蓋上被子,讓病人出汗,大約行走五六里路的時間。如果病情嚴重,可以再服一劑。外用方法則是將藥搓成條狀或餅狀,根據病情敷用。製作藥丸時,忌諱讓婦女、雞犬看見。

【方歌】蟾酥丸能治各種疔毒,初期惡瘡都能驅除,外用可以腐蝕壞肉、消腫散結,內服可以驅除毒素、加速發汗。主要成分有硃砂、輕粉、麝香、雄黃、銅綠、枯礬、寒水石、膽礬、乳香、沒藥和蝸牛,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,用蔥白和酒送服。

五味消毒飲

金銀花(三錢),野菊花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紫背天葵子(各一錢二分)。

用水兩盅煎至八分,加入半盅無灰酒,再次煮沸兩三次,趁熱服用。藥渣也用同樣的方法再煎一次服用,同樣需要蓋被子讓身體出汗。

【方歌】五味消毒飲能治療各種疔瘡,主要成分是金銀花、野菊花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和紫背天葵子,煎煮後加酒服用,能幫助發汗。

化疔內消散

知母、貝母(去心,研磨)、穿山甲(炙烤過,研磨)、蚤休、白芨、乳香、天花粉、皂刺、金銀花、當歸、赤芍、甘草(生的,各一錢)。

用酒和水各一盅,煎至一盅,去除藥渣,根據病情輕重,分上、下服用。

【方歌】化疔內消散的成分有知母、貝母、穿山甲、蚤休、白芨、乳香、甘草、天花粉、皂刺、金銀花、當歸、赤芍,用酒煎服,對於病情較輕的疔瘡療效更佳。

疔毒復生湯

金銀花、梔子(生的,研磨)、地骨皮、牛蒡子(炒過,研磨)、連翹(去心)、木通、牡蠣(煅燒過)、生大黃、皂刺、天花粉、沒藥、乳香(各八分)。

用酒和水各一盅,煎至一盅,在飯後服用。不能飲酒的人,只用水煎煮,臨服藥時加入一杯酒調和服用,也有效。如果脈象有力且便秘,可以加入芒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