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宏源

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)

1. 百會疽

百會疽在巔頂結,經屬督脈百會穴,初如粟米漸如錢,甚似葡萄堅似鐵。高腫熱實清毒火,平塌陽虛溫補怯,腫連耳項動痰聲,七日不潰命必絕。

白話文:

百會疽在頭頂部形成,經絡循行屬於督脈的百會穴,起初如米粒大小,漸漸像銅錢,很像葡萄一樣堅硬如鐵。高高腫起,熱毒很盛,應該清解毒火;平坦萎陷,陽氣虛弱,應該溫補虛弱的陽氣;腫脹蔓延到耳朵和頸項,動起來有痰鳴聲,七天之內不潰破,生命一定會終結。

【注】此百會疽又名玉頂發,生在巔頂正中,屬督脈經百會穴。由膏粱太過,火毒凝結而成。初起形如粟米,漸腫根大如錢,甚則形似葡萄,堅硬如鐵,高尖紅腫,焮熱疼痛,瘡根收束,憎寒壯熱,大渴隨飲隨干,口苦唇焦,便秘煩躁,脈見洪數者,此屬氣實。宜服黃連消毒飲,以清毒火,外敷沖和膏。

白話文:

這個百會疽又叫做玉頂發,長在頭頂正中間,屬於督脈經百會穴。是由於吃膏粱厚味太多,火毒凝聚而形成的。一開始形狀像粟米,逐漸腫大,根部像銅錢一樣大,嚴重的話形狀像葡萄,堅硬如鐵,尖端紅腫,灼熱疼痛,瘡根收束,怕冷怕熱,很渴,喝水很快乾,嘴巴苦,嘴脣焦黑,便祕,煩躁不安,脈象洪數,這種屬於氣實。應該服用黃連消毒飲,以清熱解毒,外敷沖和膏。

若漫腫平塌,紫暗堅硬,臖痛根散,惡寒便瀉,脈見細數者,此屬陽虛,宜服十全大補湯,以溫補之,外敷回陽玉龍膏。若面赤過煩,口乾不渴,唇潤者,此屬陽虛浮泛,宜服桂附地黃丸,引火歸源,更用生附子餅,置兩足心湧泉穴,各灸五壯,以泄其毒。初起貼琥珀膏,已潰糝黃靈藥、太乙膏蓋貼;腐盡,再易生肌之藥治之。

白話文:

  1. 如果腫脹平坦,顏色紫暗而堅硬,大腿根部疼痛且散開,會畏寒腹瀉,脈象細而數,則屬於陽虛,應該服用十全大補湯來溫補,外敷回陽玉龍膏。

  2. 如果臉色紅赤過於煩熱,口乾但不想喝水,嘴脣滋潤,則屬於陽虛浮泛,應該服用桂附地黃丸來引火歸源,此外還可以把生附子餅放在雙腳底湧泉穴,各灸五壯來排出毒素。初期可以用琥珀膏貼敷,潰爛後用黃靈藥、太乙膏覆蓋貼敷;腐肉清除乾淨後,再換用生肌藥物治療。

若腫連耳項,痰如拽鋸,七日無膿不潰,神昏者命必絕矣!

黃連消毒飲

白話文:

如果腫脹連到耳朵和脖子,呼吸時喉嚨裡的痰聲像是拉鋸一樣,七天內沒有化膿也沒有破裂,並且病人神志不清的話,那麼病人的生命就非常危險了!需要用到黃連消毒飲來治療。

蘇木(二分),甘草(三分),陳皮(二分),桔梗(五分),黃芩(五分),黃柏(五分),人參(三分),藁本(五分),防己(五分),防風(四分),知母(四分),羌活(一分),獨活(四分),連翹(四分),黃連(一錢),生地黃(四分),黃耆(二錢),澤瀉(二分),當歸尾(四分)

水煎,食遠溫服

白話文:

蘇木(12 公克),甘草(18 公克),陳皮(12 公克),桔梗(30 公克),黃芩(30 公克),黃柏(30 公克),人參(18 公克),藁本(30 公克),防己(30 公克),防風(24 公克),知母(24 公克),羌活(6 公克),獨活(24 公克),連翹(24 公克),黃連(6 公克),生地黃(24 公克),黃耆(12 公克),澤瀉(12 公克),當歸尾(24 公克)

【方歌】黃連消毒清毒火,諸般火證服最良,蘇木甘草陳皮桔,芩柏人參藁二防,知母羌活獨活等,連翹黃連生地黃,黃耆澤瀉當歸尾,服後最忌飲寒涼。

沖和膏四陽玉龍膏(俱見腫瘍門)

白話文:

方歌

黃連具有消毒和清熱解毒的作用,對於各種火性病症,都是非常好的選擇。蘇木、甘草、陳皮、桔梗、黃芩、柏子仁、人參、藁本、防風、防己、知母、羌活、獨活等,連翹、黃連、生地黃、黃耆、澤瀉、當歸尾,服用後最忌諱飲用寒涼之物。

生肌散十全大補湯黃靈藥太乙膏(俱見潰瘍門)

桂附地黃丸附子餅(見前灸法)

琥珀膏(見後髮際瘡)

白話文:

生肌散、十全大補湯、黃靈藥、太乙膏、桂附地黃丸、附子餅、琥珀膏,這些都是中醫常用的藥方,分別針對不同的病症。

2. 透腦疽

透腦疽生百會前,形如雞子痛而堅,軟漫膿稀虛塌陷,紅硬膿稠實腫尖。

白話文:

透腦疽生在百會穴前方,形狀像雞蛋,疼痛且堅硬。如果變軟、膿液稀薄則表示虛弱塌陷;若紅腫且膿液濃稠則表示實腫尖突。

【注】此證生於百會穴之前,囟門之際,亦由督脈經火毒而成。初如粟米,漸如雞子,堅硬疼痛。瘡頂塌陷,根腳漫腫,色暗者屬虛;若色紅腫硬、頂尖膿稠者屬實。速潰者順,遲潰透腦髓者逆。其腫潰內外治法,俱按百會疽。

白話文:

這種疾病發生在百會穴之前,囟門的旁邊,也是因為督脈經絡受到火毒而形成的。剛開始像米粒,逐漸變大像雞蛋,堅硬疼痛,瘡口頂部凹陷,根部腫脹,顏色暗淡的屬於虛證;如果顏色紅腫堅硬,瘡口頂端有膿的屬於實證。潰爛快的是順證,潰爛慢,膿液流入腦髓的是逆證。腫脹潰爛的內外治療方法,都按照百會疽的方法來治療。

3. 侵腦疽

侵腦疽生透腦旁,濕火攻發屬太陽,穴名五處知其位,紅順紫逆要審詳。

白話文:

腦部旁邊長了穿透性的潰瘍,這種情況是由濕熱引起的,屬於太陽經的範疇。這個位置對應的穴位叫做五處穴,要注意觀察病變部位的顏色,紅色表示病情順利發展,紫色則表示病情逆轉,需要仔細辨別。

【注】此疽生於透腦疽側下,由太陽膀胱經濕火而成,穴名五處。紅腫高起,焮熱疼痛,膿色如蒼蠟者,屬氣血俱實,順而易治;若紫陷無膿,根腳散大者,氣血兩虛,逆而難治。初起宜服荊防敗毒散汗之,次服內疏黃連湯下之,將潰服托裡透膿湯,已潰服托裡排膿湯,外貼琥珀膏,圍敷沖和膏。其餘內外治法,俱按癰疽潰瘍門。

托裡透膿湯

白話文:

這種瘡生在穿破腦部的瘡瘡的下側,是由太陽膀胱經的濕熱引起的。瘡瘡穴位有五處。紅腫高起,灼熱疼痛,膿色像蒼蠟一樣的,屬於氣血都實,順著治容易好治;如果紫黑下陷沒有膿,根腳散大的,氣血兩虛,逆著治難治。剛開始起瘡時應該服用荊防敗毒散發汗,然後服用內疏黃連湯瀉下,將要潰爛時服用託裡透膿湯,已經潰爛時服用託裡排膿湯,外敷琥珀膏,圍敷沖和膏。其餘的內外治療方法,都按照瘡疽潰瘍門。

人參,白朮(土炒),穿山甲(炒研),白芷(各一錢),升麻,甘草節(各五分),當歸(二錢),生黃耆(三錢),皂角刺(一錢五分),青皮(炒,五分)

白話文:

人參、白朮(用土炒過)、穿山甲(炒過研磨成粉)、白芷(各一錢),升麻、甘草節(各五分),當歸(二錢),生黃耆(三錢),皁角刺(一錢五分),青皮(炒過,五分)。

水三盅,煎一盅。病在上部,先飲煮酒一盅,後熱服此藥;病在下部,先服藥後飲酒;瘡在中部,藥內兌酒半盅,熱服。

白話文:

將三碗水煎成一碗藥汁。如果疾病在身體上部,就先喝一碗熱的煮酒,然後再趁熱服用此藥;如果疾病在身體下部,就先服用藥汁,然後再喝煮酒;如果瘡在身體中部,就在藥汁中加入半碗煮酒,然後趁熱服用。

【方歌】托裡透膿治癰疽,已成未潰服之宜,參朮甲芷升麻草,當歸黃耆刺青皮。

白話文:

【方歌】託裡透膿治癰疽,已成未潰服之宜,參朮甲芷升麻草,當歸黃耆刺青皮。

用中藥來治療癰疽,在膿包已經形成但尚未破潰的時候服用,用黨參、白朮、防風、升麻、生地黃、當歸、黃耆、刺青皮來做藥引。

荊防敗毒散(見項部腦疽)

內疏黃連湯沖和膏(俱見腫瘍門)

托裡排膿湯(見項部魚尾毒)

琥珀膏(見髮際瘡內)

白話文:

荊防敗毒散(見於治療頸部腦疽的方劑)

內疏黃連湯,沖和膏(兩者均見於腫瘍相關的治療方劑中)

托裡排膿湯(見於治療頸部魚尾毒的方劑)

琥珀膏(見於頭髮邊緣瘡瘍的治療方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