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八 (5)
卷八 (5)
1. 兌疽
兌疽生腕動脈間,堅硬漫腫兌骨邊,痛徹手膊為險證,本屬肺經穴太淵。
【注】此證生於手腕裡面,橫紋前稍動脈之間,兌骨里側,屬肺經太淵穴,由憂思氣滯風火結成。堅硬漫腫,疼痛徹骨,手膊不能轉動。此動脈處,乃肺經門戶,若發此疽,或潰深大泄肺氣,最為險候。內外治法,俱按癰疽腫瘍、潰瘍門。
白話文:
手腕動脈附近長了疽,腫塊堅硬且範圍廣泛,蔓延到腕骨附近,疼痛劇烈,甚至蔓延至整個手臂,這是非常危險的病症,因為它發生在肺經的太淵穴處。
這種病症長在手腕內側,橫紋前方靠近動脈的地方,在腕骨內側,屬於肺經的太淵穴。它是由於憂慮思慮導致氣血瘀滯,加上風火邪氣入侵而形成的。腫塊堅硬,腫脹範圍廣泛,疼痛劇烈,甚至痛到骨頭裡,手臂都無法活動。這個動脈部位是肺經的門戶,如果在此處發生疽,可能潰爛很深,嚴重損傷肺氣,這是最危險的徵兆。治療方法,無論內服還是外敷,都參考治療癰疽腫瘍和潰瘍的辦法。
2. 穿骨疽
穿骨疽生間使穴,掌後三寸包絡經,堅硬漫腫因蘊熱,毒盛潰深穿骨疼。
【注】此證生於間使穴處,在掌後橫紋上三寸兩筋陷中,屬包絡經,蘊熱凝結而成。初起如粟,漸增堅硬,漫腫微紅,臖熱疼痛,應期速潰者順;若潰破遲緩,膿毒潰穿骨縫,從臂外側出膿者險。內外治法,俱按癰疽腫瘍、潰瘍門。
白話文:
穿骨疽發生在間使穴,也就是手掌後橫紋往上三寸,兩筋之間的凹陷處,屬於包絡經循行路線。 它是由於體內蘊積熱毒凝結而成的。初期像小米粒大小,逐漸長大變硬,周圍腫脹微紅,局部發熱疼痛。如果及時潰破,則病情較輕;但如果潰破緩慢,膿毒穿透骨縫,從手臂外側流出膿液,則病情危急。治療方法,無論內服還是外敷,都應參考治療癰疽腫瘍和潰瘍的相關方法。
3. 骨螻疽
骨螻疽生臂外廉,經屬陽明憂怒纏,瘡疼根束多善順,紫暈腐串七惡難。
【注】此證生於臂外側前廉,大骨之後,屬手陽明大腸,由憂鬱暴怒凝結而成。初如粟豆,旬日大如桃李,腫硬疼痛,瘡根收束,多見五善之證者順;若紫暈開大,腐爛斑點,串通肌肉,抽搐拘急,多見七惡之證者逆。始終內外治法,俱按癰疽腫瘍、潰瘍門。
白話文:
骨螻疽長在手臂外側靠近前緣,屬於手陽明大腸經,多因憂愁憤怒鬱結而生。初期像小米粒大小,十天左右就能長到像桃李一樣大,腫脹堅硬疼痛,瘡瘍根部收束,如果出現五善的症狀,病情發展較順利;但如果出現紫色的腫塊擴大,潰爛出現斑點,並蔓延到肌肉,伴隨抽搐痙攣,則病情發展較為凶險。無論疾病發展到哪個階段,治療方法都參考癰疽腫瘍、潰瘍的治療方法。
4. 螻蛄串
螻蛄串生臂內中,思傷脾氣包絡凝,筋骨如中流矢痛,由潰串孔似漏形。
【注】此證生於臂內中廉,屬包絡經。由思慮傷脾,脾傷則運化遲,故生濁液,流於肌肉,脾氣滯郁不舒,凝結而成。此患初起,筋骨如中流矢,疼痛漸增,漫腫堅硬,不紅不熱,連腫數塊,臂膊不能轉動,日久其腫塊漸次潰破,孔孔時流白漿,內潰串通諸孔,外勢腫硬不消,膿水淋瀝如漏,虛證悉添,如面黃、食少、削瘦,甚則午後寒熱交作,而成敗證也。
初起宜服逍遙散,外敷太乙紫金錠;次服人參養榮湯,調和氣血,扶助脾胄,十中可保二三。潰,按癰疽潰瘍治法,若投藥不效者,屬逆。
逍遙散(見背部上搭手)
太乙紫金錠(見胸部脾發疽)
人參養榮湯(見潰瘍門)
白話文:
螻蛄串是指發生在手臂內側的疾病,原因是思慮過度傷及脾氣,導致包絡經受阻,筋骨疼痛如被箭射中,最後潰爛形成多個孔洞,像漏斗一樣。
這種病症初期,會感到筋骨疼痛如箭射,疼痛逐漸加重,腫脹變硬,但沒有發紅發熱,腫塊會連成一片,手臂無法活動。時間久了,腫塊會逐漸潰爛,形成許多孔洞,流出白色膿液,這些孔洞互相連通,外部腫硬不消,膿水不斷滲出,如同漏水一般。患者同時會出現面色發黃、食慾不振、消瘦等虛弱症狀,嚴重者還會出現午後發冷發熱交替的症狀,病情惡化。
初期治療宜服用逍遙散,並在外敷太乙紫金錠;病情發展到潰爛階段,則需服用人參養榮湯,以調理氣血,增強脾胃功能。十個病人中,大概能治好兩三個。如果潰爛了,就按照治療癰疽潰瘍的方法處理。如果用藥無效,則表示病情發展到比較棘手的階段。
5. 手部
6. 手發背
手發背初芒刺形,三陽風火氣濕凝,堅硬潰傷筋骨險,高腫速潰易收功。
【注】此證生於手背,屬手三陽經,由風火與濕凝滯而成。初起形如芒刺,漸覺疼痛,高腫紅活,焮熱潰速為癰;若漫腫堅硬,無紅無熱,潰遲為疽。其證無形論勢大小,但潰深露筋骨者難痊。初俱宜服羌活散汗之,次服內疏黃連湯清之。其餘內外治法,俱按癰疽腫瘍、潰瘍門。
羌活散
羌活,當歸(各二錢),獨活,烏藥,威靈仙(各一錢五分),升麻,前胡,荊芥,桔梗(各一錢),甘草(生,五分),肉桂(三分)
酒、水各一盅,煎一盅,食遠服。
【方歌】羌活散醫手發背,除濕發汗把風追,升麻前獨荊歸草,烏藥威靈桔桂隨。
內疏黃連湯(見腫瘍門)
白話文:
手背腫痛初期,感覺像芒刺一樣扎痛,這是三陽經受風火濕邪凝滯所致。若腫塊堅硬,潰爛後傷及筋骨,則情況危險。腫脹明顯且迅速潰爛的,較易治癒。
若腫起初像芒刺般疼痛,接著腫脹發紅、局部發熱,很快就會潰爛成癰;如果腫脹範圍較大,堅硬而不發紅發熱,則潰爛較慢,形成疽。無論腫塊大小,但若潰爛深入,露出筋骨,則難以痊癒。
初期宜服用羌活散,發汗祛風;之後再服用內疏黃連湯,以清熱解毒。其他治療方法,可參考治療癰疽腫瘍、潰瘍的相關文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