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宏源

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七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7)

1. 內癰部

2. 肺癰

肺癰肺熱復傷風,肺臟生癰隱痛胸,狀若傷寒燥咳甚,稠濁痰涎腥臭膿。未潰射干麻黃汗,壅不得臥葶藶攻,潰後膿稠能食吉,膿清兼血不食凶。

【注】此證系肺臟蓄熱,復傷風邪,郁久成癰,以致胸內中府穴隱隱疼痛,振寒脈數,狀類傷寒,咽燥不渴,咳而喘滿,唾稠黏黃痰,兼臭穢膿血也。治之者,於未潰時乘膿未成,風鬱於表者,法宜疏散,用射干麻黃湯以汗之。

如氣壅喘滿,身不得臥者,急服葶藶大棗湯以瀉之;如咳有微熱,煩滿胸中甲錯,膿欲成者,宜《千金》葦莖湯以吐之;若吐膿腥臭,形如米粥者,宜桔梗湯以排余膿;若吐膿腥臭,咳而胸滿者,宜《外臺》桔梗白散,以開瘀塞;若咯吐膿血,兼午後身熱煩躁,宜金鯉湯主之,兼飲童便;若潰後胸膈脅肋隱痛不止,口燥咽乾,煩悶多渴,自汗盜汗,眠臥不得,咳吐稠痰腥臭,此係癰膿不盡,而兼裡虛,宜寧肺桔梗湯主之;若癰膿已潰,喘滿腥臭,濁痰俱退,惟咳嗽咽乾,咯吐痰血,脅肋微痛,不能久臥者,此屬肺癰潰處未斂,宜紫菀茸湯清補之,渴甚去半夏加石膏服之;若癰膿潰後,咳嗽無休,膿痰不盡,形氣虛羸者,宜清金寧肺丸主之。

凡治此證,惟以身溫脈細,膿血交黏,痰色鮮明,飲食甘美,膿血漸止,便潤者為吉;若手掌皮粗,潰後六脈洪數,氣急顴紅,汙膿白血,懶食及大便結燥者為凶。

中府穴又名肺募,在乳上第三根肋骨間。

射干麻黃湯

射干(十三枚或三兩),麻黃,生薑(各四兩),細辛,紫菀,款冬花(各三兩),大棗(七枚),五味子,半夏(洗,各半升)

水煎溫服。

【方歌】射干麻黃咳上氣,肺癰喉中水雞聲,射麻生薑辛菀食,五味大棗並款冬。

葶藶大棗湯

苦葶藶(輕者五錢,重者一兩),大棗(去核,輕者五枚,重者十枚)

以水三盅,煎至一盅,服之。

【方歌】葶藶大棗治肺癰,咳不得臥有癰膿,葶藶苦寒瀉實熱,佐棗之甘和胃經。

《千金》葦莖湯

葦莖(二升),薏苡仁(炒),瓜瓣(即冬瓜仁,各半升),桃仁(去皮尖,炒、研,五十粒)

水煎服。

【方歌】《千金》葦莖肺癰咳,微熱煩滿吐敗濁,皮膚甲錯宜葦莖,薏苡桃仁瓜瓣合。

桔梗湯

苦桔梗(一兩),甘草(生,二兩)

水煎服。

【方歌】桔梗湯用排余膿,肺癰吐膿米粥形,清熱解毒須甘草,開提肺氣桔梗功。

《外臺》桔梗白散

苦桔梗,貝母(各三分),巴豆(去皮熬,研如脂,一分)

上三味為散。強人飲服半錢匕,羸者減之。病在膈上者吐膿,在膈下者瀉出。若下多不止,飲冷水一杯則定。

【方歌】《外臺》桔梗白散方,肺癰便秘服之良,桔梗貝母與巴豆,藥微力大功速強。

白話文:

[肺癰],也就是肺部產生膿腫的情況。這通常是由肺部受熱,再遭風邪侵襲所導致,使肺部形成膿腫,造成胸部隱隱作痛。病人會像得了感冒一樣乾咳,且咳嗽劇烈,痰液濃稠且帶有腥臭味。

在膿腫尚未破裂前,如果風邪仍在體表,應使用射干麻黃湯來發汗,以幫助排除風邪。若呼吸困難到無法躺下,應立即服用葶藶大棗湯來疏導氣息。一旦膿腫破裂,若膿液濃稠且病人能正常進食,這是好的跡象。但若膿液變清澈且混有血絲,病人又食慾不振,這就非常危險了。

治療肺癰的方法,主要看病人體溫、脈搏、膿血粘稠度、飲食狀況以及大便情況。若膿血粘稠,顏色鮮明,病人能正常進食,膿血逐漸停止,大便順暢,這就是好的跡象。反之,若手腳冰冷,膿血清澈,食慾不佳,大便乾燥,這就是危險的徵兆。

在治療過程中,會使用各種藥方,如射干麻黃湯、葶藶大棗湯、葦莖湯、桔梗湯等,以幫助病人排膿、緩解症狀。而在膿腫破裂後,若病人仍持續咳嗽,膿痰不斷,身體虛弱,則需使用清金寧肺丸來清熱補肺,緩解症狀。

以上是對肺癰的一般治療方法,但具體的治療方案還需根據病人的情況進行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