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宏源

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十六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六 (1)

1. 赤遊丹毒

胎毒初患赤遊丹,腹肢先後內外參,內服外貼兼砭血,紅輕紫重黑難痊。

【注】小兒赤遊丹之證,皆由胎毒所致。欲發之時,先身熱,啼叫,驚搐不寧,次生紅暈,由小漸大,其色如丹,遊走無定,起於背腹,流散四肢者順;起於四肢,流入胸腹者逆。或初生之後,外用熱水洗浴,兼以火烘衣物,觸動內毒,遂成此證。治之者,先宜砭出惡血,看血色紅者輕,紫者重,黑者死。

白話文:

小兒患上赤遊丹的症狀,都是由胎毒引起的。當病情要發作的時候,小兒會先全身發熱、啼哭、驚悸不安,然後身上會出現紅暈,由小漸大,顏色像是丹朱一樣,到處遊走,沒有固定的地方。如果紅暈從背部和腹部開始,然後散佈到四肢,病情比較順利。如果紅暈從四肢開始,然後流入胸腹,病情比較危急。有的小兒出生後,大人用熱水給他洗澡,然後用火烘烤衣物,將內毒觸發出來,也會導致這種症狀。治療這種症狀,首先要將毒血放出來,觀察血的顏色,紅色的是病情較輕,紫色的病情較重,黑色的則可能會死亡。

次宜牛、羊肉片,遍貼紅暈處,微干再易,俟肉片不幹,換如意金黃散,用藍靛清汁調敷。內初服大連翹飲,次服消毒犀角飲。大便秘結,加生大黃三五分;若煩躁、唇焦、面赤者,宜服五福化毒丹;若失治,毒氣入里,腹脹堅硬,聲音雌啞,吮乳不下咽者,宜服紫雪散下之。一二日間,身輕腹軟,熱退身涼,砭處肉活,乳哺如常者生,反此者不治。

白話文:

接下來宜用牛肉或羊肉片,遍敷紅暈處,略微乾燥後再更換,等到牛肉或羊肉片不乾,換上如意金黃散,用藍靛汁調敷。內服方面,初次服用大連翹飲,接著服用消毒犀角飲。如果大便祕結,加入生大黃三到五分;若煩躁、脣焦、臉赤者,宜服用五福化毒丹;如果延誤治療,毒氣侵入體內, 腹脹堅硬,聲音雌啞,吮乳不下嚥者,宜服用紫雪散下之。一二日間,如果身體輕鬆,腹部柔軟,熱退身涼,針灸處的肉色正常,哺乳如常者生,反此則不治。

連翹(去心),當歸赤芍防風木通滑石(水飛),牛蒡子(炒,研),蟬蛻(去足,翅),瞿麥石膏(煅),荊芥甘草(生),柴胡黃芩梔子(生,研),車前子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連翹(去中心),當歸,赤芍藥,防風,木通草,滑石(經過水處理),牛蒡子(炒熟,研磨),蟬蛻(去除足和翅),瞿麥,石膏(煅燒過),荊芥,生甘草,柴胡,黃芩,生梔子(研磨),車前子(各取五分)

水二盅,燈心二十根,煎八分,子與乳母同服。

【方歌】大連翹飲赤遊丹,歸芍防通滑蒡蟬,瞿麥石膏荊芥草,柴芩梔子共車前

白話文:

方歌

大連翹飲加上赤遊丹,歸芍防通滑蒡蟬,

瞿麥石膏荊芥草,柴芩梔子加上車前。

消毒犀角飲

犀角(鎊),防風(各一錢),甘草(生,五分),黃連(生,三分)

白話文:

  • 犀角(研磨成粉):1 錢

  • 防風:1 錢

  • 甘草(生):5 分

  • 黃連(生):3 分

水二盅,燈心二十根,煎四分,徐徐服之。

【方歌】消毒犀角飲黃連,防風甘草共和煎,赤遊丹毒啼驚搐,氣粗身熱服之安。

五福化毒丹

黑參赤茯苓桔梗(各二兩),牙硝,青黛,黃連,龍膽草(各一兩),甘草(生,五錢),人參硃砂(各三錢),冰片(五分)

白話文:

**黑參、赤茯苓、桔梗:**各二兩。

牙硝、青黛、黃連、龍膽草: 各一兩。

甘草(生): 五錢。

人參、硃砂: 各三錢。

冰片: 五分。

共研細末,煉蜜為丸,如芡實大,金鉑為衣。每服一丸,薄荷、燈心煎湯化服。

白話文:

研磨成細末,加入蜂蜜做成丸子,如芡實那麼大,用金鉑做外衣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薄荷和燈芯煎水送服。

【方歌】五福化毒清熱速,瘡瘤丹毒服即除,參苓桔草硝冰黛,黃連膽草黑參朱。

如意金黃散(見腫瘍門)

紫雪(見舌部重舌)

2. 胎瘤

嬰兒初產患胎瘤,胎熱瘀血是根由,色紫漸大熟透刺,放出膿汁自可瘳。

【注】此證由胎前孕母積熱,以致胞熱,更兼血瘀滯結而成。多生頭上及胸乳間,初如李核,漸大如饅,色紫微硬,漫腫不甚疼痛。嬰兒初生即有者,候過滿月熟透,方可針之,放出赤豆汁或膿水汁,其腫即消。初服五福化毒丹,兼貼黃連膏;潰貼生肌玉紅膏,生肌斂口。若滿月後生者,必待膿鼓熟透針之。若瘤皮含血絲者,詳註於紅絲瘤。

白話文:

鼻下腫瘤:此證是由於胎兒在懷孕期間受到熱氣的影響,導致胞熱,加上血瘀積滯而形成。多發於頭部及胸乳之間,初期像李核大小,逐漸增大成饅頭大小,呈紫微硬,腫脹但不十分疼痛。嬰兒出生時如果就有此腫瘤,要等到滿月後腫瘤成熟潰爛,才能用針刺破,會流出像赤豆汁或膿水一樣的液體,腫瘤就會消失。初期服用五福化毒丹,同時外敷黃連膏;潰爛後外敷生肌玉紅膏,生肌收口。如果滿月後才長出腫瘤,則必須等到膿腫成熟潰爛後才能用針刺破。如果腫瘤的皮膚含有血絲,則詳見紅絲瘤。

五福化毒丹(見赤遊丹毒)

黃連(見鼻部鼻瘡)

生肌玉紅膏(見潰瘍門)

3. 紅絲瘤

嬰兒初生紅絲瘤,皮含血絲先天由,精中紅絲腎伏火,相傳患此終難瘳。

【注】此證一名胎瘤,發無定處,由小漸大,嬰兒落草,或一、二歲之間患之。瘤皮色紅,中含血絲,亦有自破者。治法雖同胎瘤,但此患由先天腎中伏火,精有血絲,以氣相傳,生子故有此疾,終變火證,潰處亦難收斂。

白話文:

【解釋】這種疾病也被稱為胎瘤,發病的位置沒有規律,從小逐漸長大,嬰兒出生後或一到兩歲之間患上。瘤皮是紅色的,裡面有血絲,也有自己破損的情況。治療方法雖然和胎瘤相同,但這種疾病是由先天的腎臟潛藏的火氣引起的,精液中有血絲,通過氣息傳播,生出的孩子因此有這種疾病,最終變成火證,潰爛的地方也難以收斂。

4. 胎𤼏瘡

哯瘡始發頭眉間,胎中血熱受風纏,干癢白屑濕淫水,熱極紅暈類火丹。

【注】此證生嬰兒頭頂,或生眉端,又名奶癬。癢起白屑,形如癬疥,由胎中血熱,落草受風纏綿,此係干𤼏;有誤用燙洗,皮膚起粟,搔癢無度,黃水浸淫,延及遍身,即成濕𤼏。俱服消風導赤湯,乾者抹潤肌膏;濕者用嫩黃柏頭末,與滑石等分撒之。膿痂過厚,再以潤肌膏潤之。

白話文:

這種症狀好發於初生嬰兒的頭頂,或生長在眉毛上方,又名「奶癬」。發生的症狀為癢起白色屑屑,外型很像皮膚癬疥,是由於胎中火熱,在出生時受風吹纏綿而得,這是「乾癬」;有的人是因誤用熱水洗澡,皮膚起粟,搔癢無度,所致黃水浸潤,擴延至遍身,這種就是「濕癬」。兩種症狀皆須服用「消風導赤」湯劑來治,乾癬可用「潤肌膏」來塗抹,潤澤肌膚;濕癬則可用嫩黃柏樹的末端與滑石粉,以等量混和後撒上患部。膿痂太厚時,再以潤肌膏塗潤即可。

又有熱極皮膚火熱,紅暈成片,遊走狀如火丹,治法不宜收斂,只宜外發,宜服五福化毒丹,亦以潤肌膏抹之;癢甚者,俱用烏雲膏搽之。乳母俱忌河海魚腥、雞、鵝、辛辣、動風、發物,緩緩自效。

白話文:

另外,有熱極皮膚火熱,紅暈成片,遊走狀如火丹,治療方法不宜收斂,只宜外發,宜服用五福化毒丹,也以潤肌膏塗抹。癢得厲害的,都用烏雲膏塗抹。哺乳婦女都忌河海魚腥、雞、鵝、辛辣、動風、發物,緩緩自效。

消風導赤湯

生地,赤茯苓(各一錢),牛蒡(炒,研),白鮮皮金銀花,南薄荷葉木通(各八分),黃連(酒炒),甘草(生,各三分)

白話文:

人參、赤茯苓(各一錢),牛蒡(炒,研),白鮮皮、金銀花、南薄荷葉、木通(各八分),黃連(酒炒),甘草(生,各三分)

燈心五十寸,水煎,徐徐服。

【方歌】消風導赤醫胎𤼏,疏風清熱蒡黃連,白鮮生地赤苓薄,銀花燈草木通甘。

烏雲膏

松香末(二兩),硫黃末(一兩)

研勻,香油拌如糊,攤南青布上少半指厚,捲成條,線扎之,再用香油泡一日,取出刮去余油,以火點著一頭,下用粗碗接之,布灰陸續剪去,取所滴藥油,浸冷水內一宿,出火毒抹用。

白話文:

把藥研磨均勻,用香油拌成糊狀,攤放在南青布上,厚度約半指,捲成條狀,用線紮好,再用香油浸泡一天,取出後颳去多餘的油,用火點著一頭,下面用粗碗接住,讓布灰逐漸剪去,收集滴下的藥油,浸泡在冷水中一夜,去除火毒即可使用。

【方歌】烏雲膏搽胎𤼏瘡,油拌松香末硫黃,布攤卷扎香油泡,火燃去灰用油良。

潤肌膏(見頭部白屑風)

五福化毒丹(見赤遊丹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