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少林真傳傷科秘方》~ 正文 (11)
正文 (11)
1. 接骨膏
(又名損傷膏)
當歸,川芎,赤芍,杜仲,白芷,殭蠶,銀花,川烏,草烏,羌活,獨活,防風,荊芥,山甲,大黃,黃芩,黃柏,蟬蛻,管仲,龜板,皂角,連翹(各一兩),五倍子(五錢),蜈蚣(五條),松節(五錢),薺泥(五錢,此一味可有可無),加三七(三兩),上用真豆油五斤,漸下諸藥,煎至滴油不散,候藥枯,濾淨去渣。
將東丹兩包炒至紫色,以篩漸入調勻,滴入水內看老嫩,再加下乳香五錢、沒藥五錢、樟冰五錢、蟾酥末三錢,略蒸調勻,至半個時辰傾水中,逐隨水去火氣,聽候攤用。每膏重四錢,每張麝香二三分、桂心二分。
吉利散,
(治新舊一切損傷,又名七釐散,即黃末藥。)當歸(一兩),川芎(四錢),赤芍(一兩),烏藥(八錢),枳殼(六錢),防風(八錢),甘草(一錢),陳皮(四錢),香附(一兩),紫蘇(一兩),羌活(四錢),獨活(四錢),薄荷(一兩),芨薰,藛陶(各三錢),根廣(五錢),上為細末,以紅糖、油、陳酒調,空心服。
封口金瘡藥,
(專治一切破損及刀斧砍傷,腐爛血流不止,久不封口。封之能生肌長肉,第一種藥也不可忽之。)
乳香(去油),沒藥(去油,各五錢),芸香(一錢),瓜堨(錢半),白芨(四錢),白蠟(看老嫩隨量酌用,水銀五分),地鱉蟲(五分),艾(七分),樟冰(一錢),用豬油半斤熬淨去筋,另用菜油半斤炭火熬,先下白芨煎至枯,濾去渣,然後入豬油與菜油調勻,後下細藥,再以夏布濾淨,再下白蠟,調至極勻,候生油熱透,收貯瓷器內,五六日去火氣聽用。每用要油紙覆上,仍用青布或軟青絹扎縛。
琥珀丸,
歸身,蘇木,生地,熟地,羌活,丹皮,杜仲(鹽水炒),以上各一兩,白朮(二兩,土炒),赤芍,南星,陳皮,獨活,續斷(各一兩),乳香(去油),沒藥(去油,各一兩),川芎,黃芩,桂枝青皮,白芍(各一兩),牛膝,苡仁(各六兩),琥珀(二錢),桑枝(二錢),加皮(四兩),甘草(五錢),柏木(三錢),黑豆(二合),桂肉(二錢),上共研極細末,用紅糖為丸,重三錢,分兩次空心服,陳酒送下。
止血定痛散,
降香(一錢),五倍(五分),大色石(三分),巾灰(五分)
琥珀膏,
(專能生肌長肉之良藥也)
歸身,生地(各一兩),尖圓(五錢),郭用(三錢)
上用真菜油四兩、板豬油二兩,將當歸、生地諸藥與菜油熬枯,濾去渣,將豬油熬烊調和,將黃占收。老嫩不拘多少,貯磁器內聽用。
代痛散,
(即麻藥)
蟾酥(三分),麝香(二分),乳香(六分,去油),沒藥(六分,去油),上研細末,乾摻二三釐,不可多用。
白話文:
接骨膏
(又名損傷膏)
將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杜仲、白芷、殭蠶、銀花、川烏、草烏、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荊芥、山甲、大黃、黃芩、黃柏、蟬蛻、管仲、龜板、皂角、連翹(各一兩)、五倍子(五錢)、蜈蚣(五條)、松節(五錢)、薺泥(五錢,可加可不加)、三七(三兩)等藥材,用五斤真豆油慢火煎煮,直至油滴不散,藥材枯焦。過濾,去除殘渣。將兩包東丹炒至紫色,過篩後加入藥油中攪拌均勻。滴入水中觀察濃稠度,再加入乳香、沒藥、樟腦(各五錢)、蟾酥末(三錢),略微蒸煮攪拌,約半個時辰後倒入水中,去除火氣,待涼後即可使用。每膏重四錢,每張膏藥需加入麝香二分三分、桂心二分。
吉利散
(治新舊一切損傷,又名七釐散,即黃末藥)
將當歸(一兩)、川芎(四錢)、赤芍(一兩)、烏藥(八錢)、枳殼(六錢)、防風(八錢)、甘草(一錢)、陳皮(四錢)、香附(一兩)、紫蘇(一兩)、羌活(四錢)、獨活(四錢)、薄荷(一兩)、芨薰、藛陶(各三錢)、根廣(五錢)研磨成細末。以紅糖、油、陳酒調和,空腹服用。
封口金瘡藥
(專治一切破損及刀斧砍傷,腐爛血流不止,久不封口。封之能生肌長肉,第一種藥也不可忽之。)
將乳香(去油)、沒藥(去油,各五錢)、芸香(一錢)、瓜蔞(半錢)、白芨(四錢)、白蠟(依情況適量使用)、水銀(五分)、地鱉蟲(五分)、艾葉(七分)、樟腦(一錢),用半斤豬油熬製去除雜質,另用半斤菜油以炭火熬製。先將白芨煎至枯焦,過濾去除殘渣,再加入豬油和菜油攪拌均勻,然後加入其他細末藥材,用夏布過濾,再加入白蠟,攪拌至完全均勻。待油熱透後,收貯於瓷器內,五六日後去除火氣即可使用。每次使用時需用油紙覆蓋,再用青布或軟青絹包紮。
琥珀丸
將歸身、蘇木、生地、熟地、羌活、丹皮、杜仲(鹽水炒),以上各一兩,白朮(二兩,土炒)、赤芍、南星、陳皮、獨活、續斷(各一兩)、乳香(去油)、沒藥(去油,各一兩)、川芎、黃芩、桂枝、青皮、白芍(各一兩)、牛膝、苡仁(各六兩)、琥珀(二錢)、桑枝(二錢)、加皮(四兩)、甘草(五錢)、柏木(三錢)、黑豆(二合)、桂肉(二錢)等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紅糖做成丸藥,每丸重三錢,分兩次空腹服用,用陳酒送服。
止血定痛散
降香(一錢)、五倍子(五分)、大色石(三分)、爐灰(五分)
琥珀膏
(專能生肌長肉之良藥也)
將歸身、生地(各一兩)、尖圓(五錢)、郭用(三錢)等藥材,用四兩真菜油、二兩板豬油熬煮至藥材枯焦,過濾去除殘渣,再將豬油熬化調和,收存。濃稠度可依情況調整,貯存於瓷器中備用。
代痛散
(即麻藥)
將蟾酥(三分)、麝香(二分)、乳香(六分,去油)、沒藥(六分,去油)研磨成細末,使用時乾摻二三釐,不可過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