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實功

《外科正宗》~ 卷之三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12)

1. 附骨疽主治方

附子(一枚,一兩之外製之),當歸,明天麻,牛膝,酸棗仁,熟地(搗膏),防風(各二兩),木瓜(四兩),全蠍(淨身,一兩),麝香(一錢),乳香,木香,沒藥,羌活,甘草(炙,各五錢),檳榔,川萆薢,肉蓯蓉,破故紙,巴戟(去心),蒼朮(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空心淡鹽湯、溫酒任下。病近者七日,年深者半月見效。

健步丸

健步丸中用苦參,防風防己澤柴呈

羌活滑石栝蔞等,甘草川烏肉桂評

治生平好飲,食燒酒多,傷於脾肺,膝中無力,伸不能屈,屈不能伸,膝脊腿腳沉重,行步艱難者。

苦參(酒洗),防己(酒浸,微焙),羌活,柴胡,滑石(炒),栝蔞根,甘草(各五錢),防風,肉桂(各三錢),澤瀉(一兩半),川烏(泡,二錢)
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大腹子散

大腹子散蘇木瓜,羌荊赤芍木通加

獨活桑皮並枳殼,甘草青皮效可誇

治風毒腳氣上攻,寒熱交作,肢節煩疼,心神壅悶。

大腹子,紫蘇,木瓜,羌活,荊芥,赤芍,木通,獨活,桑白皮,青皮(各五分),枳殼(一錢),甘草(三分)

水二鍾,姜五片,蔥白三莖,煎八分,空心服。

加味敗毒散

加味敗毒散人參,羌獨前柴芎桔梗

茯苓枳殼同甘草,木瓜蒼朮此為能

治足三陽經濕熱、毒氣流注腳踝,焮赤腫痛,寒熱如瘧,自汗惡風,或無汗惡寒,或惡聞飲食者。

人參,羌活,獨活,前胡,柴胡,川芎,桔梗,茯苓,枳殼,甘草,木瓜,蒼朮(各八分)

水二鍾,姜三片,煎八分,食前服,便秘加炒大黃。

千里健步散

千里健步散奇功,細辛防風白芷同

加上草烏為細末,長安瞬息即時通

治遠行兩腳腫痛,若用之可行千里輕便甚妙。

細辛,防風,白芷,草烏

上等分為末,摻在鞋底內,如底干即以水微濕過,摻藥著腳行走,自不吃力,再不作腫。

雷火神針

雷火神針效罕稀,丁香蘄艾麝香隨

風寒濕毒艱難病,針之患上效堪推

治風寒濕毒襲於經絡為患,漫腫無頭,皮色不變,筋骨疼痛,起坐艱難,不得安臥者,用此針之。

蘄艾(三錢),丁香(五分),麝香(二分)

藥與蘄艾揉和,先將夾紙作筒如指粗大,用艾藥疊實收用。臨用以肖山紙七層平放患上,將針點著一頭對患向紙捺實,待不痛方起針,病甚者再復一次,七日後,火瘡大發,自取功效矣。

追風逐濕膏

逐濕膏中川草烏,麻藤星桂半萆圖

羌辛芷術歸豨薟,大黃獨活共相扶

治風寒暑濕相傷,以致骨節疼痛,筋攣不能步履,或麻木濕痹等症並效。

豨薟草,麻黃,川烏,草烏,風藤,半夏,南星,羌活,蓖麻子(打碎),桂枝(各三兩),獨活,細辛,當歸,白芷,蒼朮,大黃(各二兩)

白話文:

附骨疽主治方

使用炮製過的附子(一枚,約一兩),當歸、明天麻、牛膝、酸棗仁、熟地(搗成膏狀)、防風(各二兩),木瓜(四兩),去除內臟的全蠍(一兩),麝香(一錢),乳香、木香、沒藥、羌活、炙甘草(各五錢),檳榔、川萆薢、肉蓯蓉、破故紙、去心的巴戟、蒼朮(各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時用淡鹽水或溫酒送服。病程較短的,七天可見療效;病程較長的,半個月可見療效。

健步丸

健步丸的配方中使用了苦參,以及防風、防己、澤瀉、柴胡。還有羌活、滑石、栝蔞根等藥材,並加入了甘草、川烏、肉桂等加以調和。

此方主治平時喜歡飲酒,尤其嗜好烈酒,導致脾肺受損,出現膝蓋無力、不能自由伸屈,膝蓋、背部、腿腳沉重,行走困難等症狀。

藥材包括:用酒洗過的苦參、用酒浸泡後微焙的防己、羌活、柴胡、炒過的滑石、栝蔞根、甘草(各五錢),防風、肉桂(各三錢),澤瀉(一兩半),泡製過的川烏(二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酒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時用溫酒送服。

大腹子散

大腹子散的配方包括大腹子、蘇木、木瓜,以及羌活、荊芥、赤芍、木通。還有獨活、桑白皮、枳殼,並用甘草、青皮加以輔助。

此方主治風毒引起的腳氣上攻,導致寒熱交替發作,四肢關節煩躁疼痛,胸悶不適等症狀。

藥材包括:大腹子、紫蘇、木瓜、羌活、荊芥、赤芍、木通、獨活、桑白皮、青皮(各五分),枳殼(一錢),甘草(三分)。

用水兩碗,加生薑五片、蔥白三段,煎煮至八分,空腹服用。

加味敗毒散

加味敗毒散中加入了人參,以及羌活、獨活、前胡、柴胡、川芎、桔梗。還有茯苓、枳殼、甘草,並以木瓜、蒼朮加強藥效。

此方主治足三陽經的濕熱毒氣下注腳踝,引起紅腫熱痛,寒熱交替如瘧疾,伴隨自汗、惡風,或者無汗惡寒,甚至厭惡聞到飲食氣味等症狀。

藥材包括:人參、羌活、獨活、前胡、柴胡、川芎、桔梗、茯苓、枳殼、甘草、木瓜、蒼朮(各八分)。

用水兩碗,加生薑三片,煎煮至八分,飯前服用。便秘時可加用炒大黃。

千里健步散

千里健步散具有神奇的功效,配方中包含細辛、防風、白芷,並加上草烏製成細末。據說使用後能像在長安城行走一樣輕便。

此方主治遠行導致兩腳腫痛。使用此方,可以行走千里路程都感覺輕便,非常有效,且不會再次腫痛。

藥材包括:細辛、防風、白芷、草烏。

將以上藥材等量研磨成粉末,撒在鞋底內,如果鞋底乾燥,就稍微用水潤濕,再撒上藥粉,然後穿鞋行走,自然不會感到吃力,也不會再出現腫痛。

雷火神針

雷火神針的療效非常少見且獨特,配方中包括丁香、蘄艾,並配合麝香使用。

此方主治風寒濕毒侵襲經絡引起的疾病,表現為皮膚漫腫無頭,顏色不變,筋骨疼痛,起坐困難,無法安睡等症狀。可以使用此法進行治療。

藥材包括:蘄艾(三錢),丁香(五分),麝香(二分)。

將藥材與蘄艾揉和在一起,先用夾紙做成如手指粗細的圓筒,將艾草藥裝入並壓實備用。臨用時,將七層肖山紙平鋪在患處,將艾針點燃一頭,對準患處按壓,等到不覺得痛時就可以移開針頭。如果病情嚴重,可以再次施針。七天後,患處會出現火瘡,自然就會見效。

追風逐濕膏

逐濕膏的配方中使用了川烏、草烏,以及麻黃藤、南星、桂枝、半夏、萆薢。還有羌活、細辛、白芷、蒼朮、當歸、豨薟草,並用大黃、獨活加以輔助。

此方主治風寒暑濕侵襲導致的骨節疼痛,筋脈拘攣不能行走,或麻木濕痺等各種症狀。

藥材包括:豨薟草、麻黃、川烏、草烏、風藤、半夏、南星、羌活、打碎的蓖麻子、桂枝(各三兩),獨活、細辛、當歸、白芷、蒼朮、大黃(各二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