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實功

《外科正宗》~ 卷之三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8)

1. 乳癰應用方

十全大補湯,八珍湯(見癰疽潰瘍門)

逍遙散,冰螄散,小柴胡湯(見瘰癧門)

托裡消毒散(見腫瘍門)

阿魏化痞膏(見痞疾門)

白話文:

乳癰的應用方:

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、八珍湯(具體內容請參考癰疽潰瘍的相關章節)。

也可以使用逍遙散、冰螄散、小柴胡湯(具體內容請參考瘰癧的相關章節)。

還可以考慮使用托裡消毒散(具體內容請參考腫瘤的相關章節)。

另外,阿魏化痞膏也可以使用(具體內容請參考痞疾的相關章節)。

2. 附骨疽第二十七

(附:鶴膝風)

夫附骨疽者,乃陰寒入骨之病也。但人之氣血生平壯實,雖遇寒冷則邪不入骨。凡入者,皆由體虛之人,夏秋露臥,寒濕內襲;或房欲之後,蓋復單薄,寒氣乘虛入里,遂成斯疾也。初起則寒熱交作,稍似風邪;隨後臀腿筋骨作疼,不熱不紅,疼至徹骨。甚者曲伸不能轉側,日久陰變為陽,寒化為熱,熱甚而腐肉為膿,此疽已成也。

凡治此症,初起寒熱作痛時,便用五積散加牛膝、紅花發汗散寒、通行經絡,或萬靈丹發汗亦可;次以大防風湯行經活血、滲濕補虛。又有生於尻臀部位漫腫作疼者,內托羌活湯;腿內近膝股,漫腫木痛者,內托耆柴湯;腿外側者,內托酒煎湯。

初起通用人參敗毒散加木瓜、牛膝、蘇木、紅花,虛者十全大補湯加羌活、防己、牛膝;已成欲作膿者,附子八珍湯;膿成脹痛者,即針之;膿稠而黃體實者,十全大補湯;膿清色白體虛者,保元大成湯;食少體倦者,香砂六君子湯;脾虛寒熱者,補中益氣湯,以此調理可也。

又有風濕相乘之症,初起寒熱交作,次傳腿腫作痛,其形光亮微紅,發熱腫痛,按之如泥不便起者,宜當歸拈痛湯或茯苓佐經湯,間服萬靈丹和之。以上之症,皆由元氣不足中來,不可誤用損脾、泄氣、敗毒等藥,外禁寒涼等法,如誤用之,必致氣血冰凝,內肉瘀腐,日久化為汙水敗膿,流而不禁者終死,又有房欲勞傷,寒熱互變,氣血乖違,經脈橫解,受病日深以成斯疾者,其患大腿漸漸腫如冬瓜,上過胯腹,下連足底,牽連漫腫,皮色不紅,日久潰膿,色白腥穢,腫仍不消,痛仍不減,元氣日衰,身體縮小,唇舌乾焦,二便枯秘,諸藥不效,飲食不進者,終為不治。又有鶴膝風,乃足三陰虧損之症。

初起寒熱交作時,亦宜五積散加牛膝、紅花,或萬靈丹發汗俱可;如汗後腫痛仍不消減,此陰寒深伏,以大防風湯溫暖經絡,重者兼灸膝眼二穴,敷以琥珀膏,亦可漸漸取效。又如以上之法俱不效者,終成痼疾,不必強藥消之,只宜先天大造丸、史國公酒藥每常服之,終年亦可轉重就輕,移步行履,尚可圖也。

白話文:

(附帶說明:鶴膝風)

所謂的附骨疽,是一種陰寒侵入骨頭的疾病。一般來說,如果一個人氣血旺盛,身體強壯,即使遇到寒冷,寒邪也不會侵入骨頭。會得這種病的人,通常是體質虛弱的,在夏秋之際露天睡覺,導致寒濕侵入體內;或是行房事後,蓋的被子太單薄,寒氣趁虛而入,就形成了這種病。剛開始會發冷發熱交替,有點像感冒;接著臀部、腿部筋骨會疼痛,但不紅不腫,疼痛深入骨髓。嚴重時會彎曲伸展困難、無法翻身,時間久了,陰寒會轉為陽熱,熱氣過盛導致肌肉腐爛化膿,這時疽就形成了。

治療這種病,剛開始發冷發熱疼痛時,可以用五積散加上牛膝、紅花來發汗散寒、疏通經絡,也可以用萬靈丹來發汗;接著用大防風湯來活血、去濕、補虛。如果病發在臀部,出現漫腫疼痛,可以用內托羌活湯;如果病發在大腿內側接近膝蓋,出現漫腫麻木疼痛,可以用內托耆柴湯;如果病發在大腿外側,可以用內托酒煎湯。

剛開始發病,可以用人參敗毒散加上木瓜、牛膝、蘇木、紅花;體虛的,可以用十全大補湯加上羌活、防己、牛膝。如果已經化膿,但還沒有流出來,可以用附子八珍湯;如果膿已經形成,並且脹痛,就可以用針刺放出膿液;如果膿液濃稠黃色,身體狀況還不錯,可以用十全大補湯;如果膿液清淡白色,身體虛弱,可以用保元大成湯;如果食慾不佳、身體疲倦,可以用香砂六君子湯;如果是脾虛引起發冷發熱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,這樣調理就可以了。

還有一種情況是風濕同時侵入,剛開始發冷發熱交替,接著腿部腫脹疼痛,皮膚光亮微紅,發熱腫痛,按下去像泥一樣難以彈起,這種情況適合用當歸拈痛湯或茯苓佐經湯,搭配服用萬靈丹。以上這些情況,都是因為元氣不足引起的,絕對不能誤用損傷脾胃、耗散氣血、解毒的藥物,以及禁止使用寒涼療法,如果誤用,會導致氣血凝結、肌肉腐爛,時間久了會化為污水膿液,不斷流出而無法止住,最終導致死亡。還有一種情況是因房事過勞,導致寒熱交替、氣血失調、經脈錯亂,病情加深而形成的,這種情況會導致大腿逐漸腫脹,像冬瓜一樣,向上蔓延至胯部和腹部,向下連到腳底,牽連漫腫,皮膚顏色不紅,時間久了會潰爛流膿,膿液顏色白而腥臭,腫脹依舊不消,疼痛依舊不減,元氣日益衰弱,身體逐漸消瘦,嘴唇和舌頭乾燥焦裂,大小便不通暢,各種藥物都無效,飲食也吃不下,這種情況也是無法治癒的。還有一種鶴膝風,是足三陰經虧損的疾病。

剛開始發冷發熱交替時,也可以用五積散加上牛膝、紅花,或是用萬靈丹發汗;如果發汗後,腫痛仍然沒有消退,說明陰寒深藏,這時可以用大防風湯來溫暖經絡,嚴重的話可以加上針灸膝眼穴,敷上琥珀膏,也可以逐漸見效。如果以上方法都沒有效果,就會變成慢性病,不必勉強用藥來消除它,只需要經常服用先天大造丸、史國公酒藥,常年服用也可以讓病情從重轉輕,可以勉強行走,尚可有改善的機會。

3. 附骨疽看法

初起身微寒熱,飲食如常,結腫微紅,疼不附骨者順。已成舉動自便,結腫成囊,疼痛有時,膿易成者為吉。已潰膿稠,腫消痛減,身體輕便,醒蘇睡穩、不熱者吉。潰後元氣易復,飲食易進,內肉易實,膿水易乾者吉。

初起身發寒熱,漫腫色白,肢體牽強,疼痛附骨者險。已成舉動不便,通腿漫腫,不熱不紅,不作膿者為險。已潰膿水清稀,氣穢腥臭,腫痛不消,形體日削者死。潰後脾胃虛弱,飲食無味,口渴不止,唇白皮枯者死。

白話文:

剛開始發病時,會稍微感到寒冷發熱,但飲食正常,腫塊呈現微紅,疼痛不貼著骨頭的是好現象。已經形成的,活動還算自如,腫塊變成囊狀,疼痛有時發作,容易化膿的是吉兆。膿液已經潰破,膿液濃稠,腫脹消退,疼痛減輕,身體感覺輕便,清醒時精神好,睡覺也安穩,沒有發熱症狀的是吉兆。潰破後元氣容易恢復,飲食容易進食,肌肉容易長實,膿水容易乾涸的是好現象。

剛開始發病時,會感到寒冷發熱,腫脹範圍大且顏色蒼白,肢體活動不順暢,疼痛貼著骨頭的是危險的徵兆。已經形成的,活動不方便,整個腿部都腫脹,不發熱也不紅腫,不會化膿的是危險的徵兆。膿液已經潰破,膿水清澈稀薄,氣味污穢腥臭,腫痛不消退,身體一天天消瘦的人是死症。潰破後脾胃虛弱,吃東西沒味道,一直口渴,嘴唇發白皮膚乾燥的人是死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