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正宗》~ 卷之四 (15)
卷之四 (15)
1. 耳病第八十五
耳病乃三焦肝風妄動而成,大人有虛火、實火之分,小兒有胎熱、胎風之別。虛火者,耳內蟬鳴,或兼重聽,出水作癢,外無焮腫,此屬虛火妄動之症也;四物湯加牡丹皮、石菖蒲及腎氣丸主之。實火者,耳根耳竅俱腫,甚則寒熱交作,疼痛無時,宜柴胡清肝湯治之。又有耳挺結於竅內,氣脈不通,疼痛不止,以梔子清肝湯為治,外用黃線藥插入挺肉縫傍,化盡乃愈。
小兒胎熱或浴洗水灌竅中,亦致耳竅作痛生膿,初起月間,不必搽藥,治早項內生腫,候毒儘自愈。如月外不瘥,以紅綿散治之則安矣。
紅綿散
紅綿散內用枯礬,麝香胭脂在其間
小兒耳內流膿疾,一摻將來換笑顏
治耳內流膿,腫痛已消,膿尚不止,方用此摻之。
枯礬(上白,三錢),干胭脂(二錢),麝香(一分五釐)
共研極細末,瓷罐收貯,先用綿裘絞盡耳內膿濕,綿裘滾藥送入耳底自愈。
聰耳蘆薈丸
聰耳蘆薈丸木香,芩歸膽草與大黃
山梔青黛南星等,柴麝青皮共此良
治肝膽有火,耳內蟬鳴,漸至重聽不聞聲息者。
蘆薈,大黃(蒸熟),青黛,柴胡(各五錢),龍膽,當歸,山梔,青皮,黃芩(各一兩),木香(二錢),南星(三錢),麝香(五分)
上為末,神麯糊為丸,綠豆大,每服二十一丸,食後薑湯送下,日服三次漸效。
柴胡清肝湯,梔子清肝湯(俱見鬢疽門)
四物湯(見潰瘍門)
腎氣丸(見肺癰門)
白話文:
耳疾的發生是由於三焦和肝臟的風邪妄動所造成的。成年人的耳疾有虛火和實火之分,而小孩則有胎熱和胎風的區別。虛火型的耳疾,症狀是耳內有如蟬鳴的聲音,有時會伴隨聽力下降,耳朵會流水且發癢,但外觀沒有紅腫,這屬於虛火妄動的症狀;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牡丹皮、石菖蒲,以及腎氣丸來治療。實火型的耳疾,症狀是耳根和耳孔都腫脹,嚴重時會出現忽冷忽熱、疼痛不止的情況,應該用柴胡清肝湯來治療。還有一種情況是耳朵裡面長出硬結,阻塞耳孔,導致氣血不通、疼痛難耐,這可以用梔子清肝湯來治療,並在外部使用黃線藥,將藥線插入硬結的縫隙,使其化解,就能痊癒。
小孩的耳疾可能是因為胎熱,或是洗澡時水灌入耳孔所導致,造成耳孔疼痛化膿。剛開始的幾個月內,不必塗抹藥物,只要治療好脖子裡長出的腫塊,等毒素排盡自然就會痊癒。如果超過一個月還沒好轉,可以用紅綿散來治療。
紅綿散
紅綿散內含枯礬、麝香和胭脂。
專治小兒耳內流膿的疾病,只要塗上就能讓孩子露出笑容。
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耳內流膿,腫痛已經消退但膿液還沒止住的情況。
藥材組成:枯礬(純白色,三錢)、干胭脂(二錢)、麝香(一分五釐)
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瓷罐保存。使用前,先用棉花絞盡耳內的膿液和濕氣,然後用棉花裹上藥粉,塞入耳底,病症就會自然痊癒。
聰耳蘆薈丸
聰耳蘆薈丸的成分包含木香、黃芩、當歸、龍膽草、大黃、山梔子、青黛、南星等,還有柴胡、麝香、青皮,這些藥材能共同發揮功效。
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肝膽火氣旺盛,導致耳內蟬鳴,逐漸發展成重聽甚至聽不見聲音的病症。
藥材組成:蘆薈、大黃(蒸熟)、青黛、柴胡(各五錢),龍膽、當歸、山梔子、青皮、黃芩(各一兩),木香(二錢),南星(三錢),麝香(五分)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神麯糊做成丸子,像綠豆般大小。每次服用二十一顆,飯後用薑湯送服,每天服用三次,就會逐漸見效。
柴胡清肝湯、梔子清肝湯(藥方內容都收錄在治療鬢疽的章節裡)
四物湯(藥方內容收錄在治療潰瘍的章節裡)
腎氣丸(藥方內容收錄在治療肺癰的章節裡)
2. 漆瘡第八十六
漆瘡由來自異,有感而弗感也,俗稱木生人感之非也。但漆乃辛熱火象有毒之物,人之皮毛腠理不密,故感其毒。先發為癢,抓之漸似癮疹出現皮膚,傳遍肢體,皮破爛斑,流水作痛,甚者寒熱交作,宜韭菜汁調三白散塗之,服化斑解毒湯。忌浴熱水,兼戒口味,不然變為頑風、癬、癩,愈而又發者多矣。
三白散
三白散中用石膏,杭粉輕粉不相饒
調搽必用生韭汁,漆瘡敷上即時消
杭粉(一兩),石膏(三錢),輕粉(五錢)
各為末,韭菜汁調敷,紙蓋,如無菜汁,涼水調敷。
化斑解毒湯(見火丹門)
白話文:
漆瘡的發生原因各不相同,有些人接觸到漆卻沒有感覺,一般人說是因為木頭生長而導致人體過敏,這是不對的。其實漆是辛辣燥熱、屬火而且有毒性的東西,如果人的皮膚毛孔不夠緊密,就容易受到漆的毒害。一開始會感到搔癢,抓撓後會逐漸出現像癮疹一樣的紅疹,蔓延到全身各處,皮膚潰爛、出現斑點、流水並感到疼痛,嚴重時還會發冷發熱。應該用韭菜汁調和三白散塗抹,並服用化斑解毒湯。要避免用熱水洗澡,同時要忌口,否則可能會變成頑固的風疹、癬、癩等皮膚病,而且會反覆發作。
三白散
三白散裡面用了石膏、杭粉和輕粉,它們缺一不可。
調配外敷時一定要用新鮮的韭菜汁,塗在漆瘡上很快就能消退。
杭粉(一兩),石膏(三錢),輕粉(五錢)
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用韭菜汁調和後外敷,再用紙蓋住。如果沒有韭菜汁,也可以用冷水調和。
化斑解毒湯(配方在火丹門篇有記載)
3. 竹木刺第八十七
竹木刺,外入之患,有軟硬之分,淺深之異。軟淺者,以針頭撥見刺形,拔出則愈。硬深難出者,用螻蛄搗爛塗刺上一時許,其刺自然吐出,取去之則愈矣。
花蕊石散(見跌撲門)
治竹木刺傷,腫痛流膿,以蔥湯洗淨,用此摻之。
白話文:
竹木刺是從外侵入的病患,有軟硬之分,也有深淺之別。如果刺是軟的而且扎得淺,用針頭撥開就可以看到刺的形狀,拔出來就會痊癒。如果刺是硬的而且扎得很深難以取出,可以用螻蛄搗爛後塗在刺的部位,過一段時間,刺就會自己吐出來,拿掉後就會痊癒。
花蕊石散(做法見跌撲門)
可以治療竹木刺傷造成的腫痛流膿,先用蔥湯清洗乾淨傷口,然後把花蕊石散敷在上面。
4. 痤痱瘡第八十八
痤痱者,密如撒粟,尖如芒刺,癢痛非常,渾身草刺,此因熱體見風毛竅所閉。宜服消風散,洗用苦參湯;甚者皮損,匝匝成瘡,以鵝黃散軟絹帛蘸藥撲之。
苦參湯
苦參湯用大菖蒲,河水煎來患上磨
臨洗再加豬膽汁,可教諸癢自然除
治痤痱瘡作癢,抓之又疼,坐如糠穩,難以安睡。
用苦參四兩,大菖蒲二兩,河水五瓢,同煎數滾,添水二瓢,蓋片時;臨洗和入公豬膽汁四、五枚淋洗患上,不二、三次全愈。愈後避風,忌食發物。
鵝黃散
鵝黃散中真豆粉,黃柏滑石輕粉稱
四味將來研細末,止痛收干遂吾心
治痤痱瘡作癢,抓之皮損,隨後又疼,用此撲之。
綠豆粉(一兩),滑石(五錢),黃柏(三錢),輕粉(二錢)
上為細末,以軟絹帛蘸藥撲於患上,止痛收干。
消風散(見疥瘡門)
白話文:
痤痱這種病,看起來像撒了一堆小米粒一樣,尖端像芒刺,又癢又痛,全身像長滿了草刺,這是因為體質燥熱的人吹到風,毛孔被堵塞所造成的。應該服用消風散,外洗用苦參湯;如果情況嚴重,皮膚破損,一圈圈變成瘡,可以用鵝黃散沾在軟絹布上,輕輕撲在患處。
苦參湯
苦參湯要用大菖蒲,用河水煎煮後塗抹在患處。 快要洗的時候再加入豬膽汁,就可以讓各種癢的感覺自然消失。
這個方子是治療痤痱瘡發癢,抓了又痛,坐立難安,難以入睡的情況。
用苦參四兩,大菖蒲二兩,河水五瓢,一起煎煮幾滾,再加入兩瓢水,蓋著悶一下;快要洗的時候,加入四、五個公豬膽汁,淋洗患處,洗個兩三次就會痊癒。痊癒後要注意避風,忌吃會引發病情的食物。
鵝黃散
鵝黃散裡面有真的綠豆粉,加上黃柏、滑石、輕粉, 這四種藥材研磨成細末,就可以止痛、收乾,讓我滿意。
這個方子是治療痤痱瘡發癢,抓破皮後又疼的情況,可以用這個藥粉來撲。
綠豆粉(一兩),滑石(五錢),黃柏(三錢),輕粉(二錢)。
把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軟絹布沾取藥粉,撲在患處,可以止痛收乾。
消風散(請參考疥瘡篇章)
5. 痄𤸛第八十九
癢𤸛乃風熱、濕痰所生,有冬溫後天時不正感發傳染者多。兩腮腫痛,初發寒熱,以柴胡葛根湯散之,外敷如意金黃散。在裡內熱口乾,二便不利者,四順清涼飲利之。表裡俱解,腫仍不消,必欲作膿,托裡消毒散,膿成者即針之。體虛人兼服補托自愈。
柴胡葛根湯(見傷寒發頤門)
四順清涼飲(見湯潑門)
白話文:
痄腮(俗稱豬頭皮)這種病,是因為風熱、濕痰引起的,其中很多是冬天得了溫病後,因為季節不對、身體抵抗力差而傳染到的。症狀是兩邊腮部腫痛,剛開始發病時會有發冷發熱的現象,可以用柴胡葛根湯來疏散風熱,外敷如意金黃散。如果身體內部有熱、口乾、大小便不順暢,可以用四順清涼飲來疏導。如果表裡都解除了,腫脹還是沒有消退,那肯定是會化膿的,這時要用托裡消毒散,等膿形成了就把它刺破。體質虛弱的人,同時服用補氣的藥物,自然就會痊癒。
柴胡葛根湯(參考傷寒發頤門的內容)
四順清涼飲(參考湯潑門的內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