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實功

《外科正宗》~ 卷之二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7)

1. 腦疽應用方

隔蒜灸法,拔筒法,琥珀蠟礬丸,太乙膏,真君妙貼散護心散(方俱見腫瘍門),蟾酥丸,蟾酥條(俱見疔瘡門)

十全大補湯,人參養榮湯,乳香定痛散,聖愈湯(方俱見潰瘍門)

白話文:

腦疽的治療方法:

可以使用隔著蒜的艾灸方法,或是拔罐法。內服藥可以選擇琥珀蠟礬丸。外敷藥則有太乙膏、真君妙貼散或護心散(這些藥方都可以在腫瘤相關的章節找到)。另外,也可以使用蟾酥丸或蟾酥條(這些藥方可以在疔瘡相關的章節找到)。

如果要用內服藥補養身體,可以選擇十全大補湯、人參養榮湯,或是乳香定痛散、聖愈湯(這些藥方都可以在潰瘍相關的章節找到)。

2. 疔瘡論第十七

夫疔瘡者,乃外科迅速之病也。有朝發夕死,隨發隨死,有三日、五日而不死,一月、半月而終死,此在於毒中之淺深,臟腑之乖逆,節候之寒溫,肅殺之瞬息,畜類屍忤,性情激變,暴戾一時,發生立判,人之氣血虛者,各隨臟腑而中之。

且如毒氣發於心經者生為火焰疔。其患多生唇口、手掌、指節間,其發初生一點紅黃小泡,抓動癢痛非常,左右肢體麻木;重則寒熱交作,頭暈眼花,心煩發躁,言語昏憒,此等出於心經之病也。

毒氣發於肝經者生為紫燕疔。其患多生手足、腰脅、筋骨之間,初生便作紫泡,次日破流血水,三日後串筋爛骨,疼痛苦楚;重則眼紅目昧,指甲純青,舌強神昏,睡語驚惕,此等出於肝經之病也。

毒氣發於脾經者生為黃鼓疔。其發初生黃泡,光亮明潤,四邊紅色纏繞其患,初生口角、腮顴、眼胞上下及太陽正面之處,發之便作麻癢,繃急硬強;重則噁心嘔吐,肢體木痛,寒熱交作,煩渴乾噦,此等出於脾經之病也。

毒氣發於肺經者生為白刃疔。其發初生白泡,頂硬根突,破流脂水,癢痛驟然,易腐易陷;重則腮損咽焦,毛聳肌熱,咳吐膿痰,鼻焮氣急,此等出於肺經之病也。

毒氣發於腎經者生為黑靨疔。其患多生耳竅,胸腹、腰腎偏僻軟肉之間,其發初生黑斑紫泡,毒串皮膚,漸攻肌肉,頑硬如疔痛,徹骨髓;重則手足青紫,驚悸沉困,軟陷孔深,目睛透露,此等出於腎經之病也。

以上五疔,相應五臟。又紅絲疔起於手掌節間,初起形似小瘡,漸發紅絲上攻手膊,令人多作寒熱,甚則噁心嘔吐;遲者紅絲至心,常能壞人。用針於紅絲盡處挑斷出血,尋至初起瘡上挑破,俱用蟾酥條插入,膏蓋,內服汗藥散之自愈。凡治此症,貴在乎早。初起即治者十全十活,稍遲者十全五、六,失治者十全一、二。

初起項以上者,三陽受毒,必用披針刺入瘡心四、五分,挑斷疔根,令出惡血,隨用回疔丹或蟾酥條插入孔內膏蓋之。如項之以下者,三陰受毒,即當艾灸,灸之不痛,亦須針刺、插藥方效;隨後俱用蟾酥丸,冬月萬靈丹發其大汗,毒方得解,庶不稽留毒氣,致生變症。

今人治法,不論陰陽、表裡、部位上下,凡見是瘡,便加艾灸,殊不知頭乃諸陽之首,亢陽熱極所致,其形雖小,其惡甚大,再加艾灸,火益其勢,逼毒內攻,反為倒陷走黃之症作矣。既作之後,頭、面、耳、項俱能發腫,形如屍胖,七惡頓起,治雖有法,百中難保一、二。

外又有疔名數種,形狀紛紛,故有舊說未及重錄也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疔瘡,是外科疾病中發展迅速的一種。有些會早上發病,晚上就死亡,或者一發病就立刻死亡;有些則會撐個三到五天不死,但最終也會在一、兩個月後死亡。這些差異取決於毒素侵入的深淺程度、臟腑功能的失調、季節氣候的寒熱變化、以及環境中肅殺之氣的影響。此外,動物屍體或不潔之物接觸、情緒的劇烈波動、突然的暴躁行為等都可能導致發病,而且發病後很快就能判斷出病情。如果人體氣血虛弱,疔瘡則會依照臟腑的不同而侵入。

舉例來說,毒氣侵入心經,就會產生「火焰疔」。這種疔瘡多長在嘴唇、手掌、手指關節等部位。剛開始會出現紅黃色的小水泡,抓撓時會感到非常癢痛,甚至會導致四肢麻木。病情嚴重時,會出現發冷發熱交替、頭暈眼花、心煩意亂、焦躁不安、胡言亂語等症狀,這些都是由心經引起的疾病。

如果毒氣侵入肝經,則會產生「紫燕疔」。這種疔瘡多長在手足、腰部兩側、肋骨、筋骨等部位。剛開始會出現紫色的水泡,隔天就會破裂流出血水,三天後毒素就會蔓延到筋骨,導致劇烈疼痛。病情嚴重時,會出現眼睛發紅、視力模糊、指甲呈現青紫色、舌頭僵硬、神志不清、說夢話、容易驚醒等症狀,這些都是由肝經引起的疾病。

如果毒氣侵入脾經,則會產生「黃鼓疔」。這種疔瘡剛開始會出現黃色水泡,表面光亮,周圍呈現紅色。多長在嘴角、臉頰、顴骨、眼瞼上下、太陽穴等部位。發病時會感到麻癢、緊繃僵硬。病情嚴重時,會出現噁心嘔吐、四肢麻木疼痛、發冷發熱交替、煩渴、乾嘔等症狀,這些都是由脾經引起的疾病。

如果毒氣侵入肺經,則會產生「白刃疔」。這種疔瘡剛開始會出現白色水泡,頂部堅硬、根部突出,破裂後會流出油脂狀液體,發病時會感到突然的癢痛,容易腐爛塌陷。病情嚴重時,會出現腮部腫脹、咽喉乾燥、汗毛豎立、皮膚發熱、咳嗽吐膿痰、鼻子發熱、呼吸急促等症狀,這些都是由肺經引起的疾病。

如果毒氣侵入腎經,則會產生「黑靨疔」。這種疔瘡多長在耳朵、胸腹部、腰部兩側等較偏僻的軟組織之間。剛開始會出現黑色斑點或紫色水泡,毒素會蔓延到皮膚,逐漸侵入肌肉,變得堅硬如疔且疼痛,甚至會侵蝕到骨髓。病情嚴重時,會出現手腳青紫、驚恐、精神萎靡、患處軟陷成深洞、眼睛突出等症狀,這些都是由腎經引起的疾病。

以上五種疔瘡,分別對應著人體的五個臟器。另外,還有一種「紅絲疔」,多發於手掌關節處。剛開始像小瘡,接著會出現紅色的絲狀線條向上蔓延至手臂,導致患者出現發冷發熱,嚴重時還會噁心嘔吐。如果紅絲蔓延到心臟,往往會危及生命。治療方法是用針將紅絲末端挑斷出血,然後找到最早的瘡口挑破,再將蟾酥條塞入傷口,用膏藥覆蓋,並內服發汗藥物,就能痊癒。治療疔瘡的關鍵在於及早,如果及早治療,幾乎都能痊癒;稍晚治療,可能還有五六成的治癒機會;如果延誤治療,可能只有一兩成的治癒機會。

如果疔瘡長在脖子以上的部位,屬於三陽經受毒,必須用披針刺入瘡中心四五分深,挑斷疔根,讓惡血流出,然後將回疔丹或蟾酥條塞入傷口並用膏藥覆蓋。如果疔瘡長在脖子以下的部位,屬於三陰經受毒,則應當進行艾灸。如果艾灸沒有感覺疼痛,也需要用針刺破並塞入藥物才能有效。隨後都要服用蟾酥丸,冬天則要服用萬靈丹來發汗,讓毒素排出,避免毒氣滯留,導致其他病變。

現在的治療方法,不論陰陽、表裡、部位上下,只要看到是瘡,就直接用艾灸,這是錯誤的。要知道,頭部是陽氣匯聚的地方,是陽氣過盛導致的發病,即使瘡口很小,危害卻很大。如果再用艾灸,火上加油,反而會迫使毒素內侵,導致疔瘡倒陷潰爛,甚至引發黃疸。一旦出現這種情況,頭部、面部、耳朵、頸部都會腫脹,像浮腫的屍體一般,各種危險症狀隨之而來。即使有治療方法,也很難保住性命。

此外,還有其他種類的疔瘡,形狀各異,因為以前的書籍沒有詳細記載,這裡就不再重複敘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