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實功

《外科正宗》~ 卷之一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20)

1. 腫瘍主治方

神授衛生湯

神授衛生方芷甲,羌乳紅沉石決明

皂翹歸尾銀花草,大黃花粉效如神

治癰疽、發背、腦疽、對口、丹瘤、瘰癧、惡毒疔瘡、濕痰流注及外科一切瘡症,但未成者即消;已成者即潰。能宣熱散風,行瘀活血,解毒消腫,疏通臟腑。且藥性平和,功效甚速,誠外科首用方也。

羌活(八分),防風,白芷,穿山甲(土炒研),沉香,紅花,連翹,石決明(煅,各六分),金銀花,皂角刺,歸尾,甘草節,花粉(各一錢),乳香(五分),大黃(酒拌炒二錢,脈虛便利者不用)

水二碗,煎八分,病在上部先服藥,隨後飲酒一杯;病在下部先飲酒一杯,隨後服藥以行藥勢。

內消沃雪湯

內消沃雪青陳皮,乳沒翹針甲芷耆

射干芍貝銀花粉,木香甘草大黃歸

治發背並五臟內癰,尻臀諸腫,大小腸癰,肛門臟毒,初起但未出膿,堅硬疼痛不可忍者並服。

青皮,陳皮,乳香,沒藥,連翹,黃耆,當歸,甘草節,白芷,射干,天花粉,穿山甲,貝母,白芍,金銀花,皂角刺(各八分),木香(四分),大黃(二錢)

水、酒各一碗,煎至八分,量病上下,食前後服之。

內疏黃連湯

內疏黃連湯木香,梔歸芩芍薄荷郎

桔梗甘草連翹等,大黃加倍效能強

治癰疽腫硬,發熱作嘔,大便秘澀,煩躁飲冷,噦啘心煩,舌乾口苦,六脈沉實有力,此邪毒在臟也。急宜服此以內除之,使邪氣不得傳變經絡。

木香,黃連,山梔,當歸,黃芩,白芍,薄荷,檳榔,桔梗,連翹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大黃(二錢)

水二茶鍾,煎八分,食前服,臨服加蜜二匙亦可。

保安萬靈丹

保安萬靈丹術蠍,天麻歸斛草芎朱

羌活荊防細辛等,麻雄黃二共三烏

治癰疽、疔毒、對口、發頤、風濕、風溫、濕痰流注、附骨陰疽、鶴膝風症,左癱右瘓,口眼喎斜,半身不遂,氣血凝滯,偏身走痛,步履艱辛,偏墜疝氣,偏正頭痛,破傷風牙關緊閉,截解風寒,無不應效。

茅朮(八兩),全蠍,石斛,明天麻,當歸,甘草(炙),川芎,羌活,荊芥,防風,麻黃,北細辛,川烏(湯泡,去皮),草烏(湯泡,去皮尖),何首烏(各一兩),明雄黃(六錢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彈子大,每藥一兩分作四丸,一兩作六丸,一兩作九丸三等做下,以備年歲老壯、病勢緩急取用。預用硃砂六錢,研細為衣,瓷罐收貯。如惡瘡初起二、三日之間,或癰疽已成至十朝前後但未出膿者,狀若傷寒,頭疼煩渴,拘急惡寒,肢體疼痛,噁心嘔吐,四肢沉重,恍惚悶亂,坐臥不寧,皮膚壯熱。又治傷寒四時感冒,傳變疫症,但惡寒身熱表症未盡者俱宜服之。

用連須大蔥白九枝煎湯一茶鍾,將藥一丸乘熱化開,通口服盡,被蓋出汗為效。如服後汗遲,再用蔥白湯催之,後必汗如淋洗,漸漸退下覆蓋衣物,其汗自收自斂,患者自然爽快,其病如失。但病未成者,隨即消去;已成者,隨即高腫潰膿。如諸疾無表症相兼不必發散者,只用熱酒化服。

白話文:

腫瘍主治方

神授衛生湯

此方治療癰疽、發背、腦疽、對口腫、丹毒、瘰癧、惡性疔瘡、濕痰流注以及各種外科瘡瘍。尚未成形的腫瘍能使其消散,已成形的則使其潰破。具有宣散風熱、活血化瘀、解毒消腫、疏通臟腑的功效。藥性平和,療效迅速,是外科常用方劑。

組成:羌活(八分)、防風(六分)、白芷(六分)、穿山甲(土炒研,六分)、沉香(六分)、紅花(六分)、連翹(六分)、石決明(煅,六分)、金銀花(一錢)、皂角刺(一錢)、川芎(一錢)、甘草節(一錢)、花粉(一錢)、乳香(五分)、大黃(酒拌炒二錢,脈虛便溏者不用)。

用法:水煎兩碗,取八分服。病在上部,先服藥後飲酒一杯;病在下部,先飲酒一杯後服藥。

內消沃雪湯

此方治療發背及五臟內癰、臀部腫痛、大小腸癰、肛門臟毒等。適用於病症初期,尚未化膿,腫塊堅硬疼痛難忍者。

組成:青皮(八分)、陳皮(八分)、乳香(八分)、沒藥(八分)、連翹(八分)、黃耆(八分)、當歸(八分)、甘草節(八分)、白芷(八分)、射干(八分)、天花粉(八分)、穿山甲(八分)、貝母(八分)、白芍(八分)、金銀花(八分)、皂角刺(八分)、木香(四分)、大黃(二錢)。

用法:水酒各一碗,煎至八分,根據病灶部位,飯前飯後服用。

內疏黃連湯

此方治療癰疽腫硬、發熱嘔吐、大便秘結、煩躁口渴、呃逆心煩、舌乾口苦,脈象沉實有力等症狀,屬於邪毒入侵臟腑者。需及時服用,以清除內邪,防止邪氣蔓延經絡。

組成:木香(一錢)、黃連(一錢)、山梔(一錢)、當歸(一錢)、黃芩(一錢)、白芍(一錢)、薄荷(一錢)、檳榔(一錢)、桔梗(一錢)、連翹(一錢)、甘草(五分)、大黃(二錢)。

用法:水煎兩茶杯,取八分,飯前服用,服藥時可加蜂蜜兩匙。

保安萬靈丹

此方治療癰疽、疔瘡、口角腫痛、面部腫脹、風濕、風溫、濕痰流注、附骨疽、鶴膝風、半身不遂、口眼歪斜、肢體麻痺、氣血凝滯、偏頭痛、疝氣、破傷風等症。

組成:茅根(八兩)、全蠍(一兩)、石斛(一兩)、天麻(一兩)、當歸(一兩)、炙甘草(一兩)、川芎(一兩)、羌活(一兩)、荊芥(一兩)、防風(一兩)、麻黃(一兩)、北細辛(一兩)、川烏(湯泡去皮,一兩)、草烏(湯泡去皮尖,一兩)、何首烏(一兩)、明雄黃(六錢)。
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煉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。一兩藥材可製成四、六或九丸,根據年齡、體質和病情輕重選擇用量。另用硃砂六錢研細作藥丸外衣,貯存於瓷罐中。對於惡瘡初期或癰疽尚未化膿者,若伴有傷寒症狀,如頭痛、煩渴、肢體拘緊疼痛、噁心嘔吐、四肢沉重、精神恍惚等,以及傷寒、感冒、疫病等,可用連鬚蔥白九枝煎湯一茶杯,將藥丸用熱蔥湯化開服用,服用後需蓋被取汗。如汗出不暢,可再用蔥白湯催汗。若無表證,則可用熱酒化服。病症尚未成形者可使其消退,已成形者可使其腫脹潰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