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實功

《外科正宗》~ 卷之二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10)

1. 鬢疽主治方

柴胡清肝湯

柴胡清肝芎芍歸,黃芩梔子地黃隨

白話文:

柴胡、青肝、芎、芍、歸,黃芩、梔子、地黃隨後加入。

防風牛子天花粉,甘草連翹一處宜

治鬢疽初起未成者,毋論陰陽、表裡俱可服之。

白話文:

防風、牛子、天花粉和甘草、連翹放在一起服用最好。

川芎,當歸,白芍,生地黃,柴胡,黃芩,山梔,天花粉,防風,牛蒡子,連翹,甘草節(各一錢)

白話文:

川芎:活血化瘀,行氣止痛,常用於頭痛、月經不調、痛經等。

當歸: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,常用於月經不調、痛經、產後血虛等。

白芍:養血柔肝,緩中止痛,常用於肝鬱氣滯、月經不調、腹痛等。

生地黃:滋陰涼血,清熱解毒,常用於熱入血室、血熱妄行、吐血、衄血等。

柴胡:疏肝解鬱,清熱退燒,常用於肝鬱氣滯、鬱熱發燒、胸脅疼痛等。

黃芩:清熱燥濕,瀉火解毒,常用於熱病、濕熱黃疸、痢疾等。

山梔:清熱瀉火,涼血止血,常用於熱病、黃疸、吐血、衄血等。

天花粉:清熱生津,涼血止血,常用於熱病、口渴、吐血、衄血等。

防風:祛風散寒,解表止痛,常用於感冒、頭痛、肢體痠痛等。

牛蒡子:疏風清熱,解毒消腫,常用於感冒、麻疹、瘡癤腫毒等。

連翹:清熱解毒,消腫散結,常用於熱毒瘡癤、咽喉腫痛等。

甘草節:補益脾胃,調和諸藥,常用於脾胃虛弱、藥性峻烈等。

水二鍾,煎八分,食遠服。

鼠黏子湯

鼠黏子湯甘桔歸,赤芍連翹地骨皮

玄參麥冬天花粉,防風大黃不可遺

治鬢疽初起,熱多寒少,頭眩作痛,口燥咽乾,渴常飲冷,二便秘澀,六脈沉實有力,煩悶疼痛者。

白話文:

鼠黏子湯

藥方:

  • 水兩杯,煎煮至八分滿,飯後服用。

藥材:

  • 鼠黏子(藥名,需查找具體植物)
  • 甘草
  • 桔梗
  • 赤芍
  • 連翹
  • 地骨皮
  • 玄參
  • 麥冬
  • 天花粉
  • 防風
  • 大黃

主治:

治療鬢疽初起,以熱證為主,伴有寒症,症狀包括頭昏眼花,頭疼,口乾舌燥,咽喉乾燥,口渴喜飲冷飲,大便秘結,脈沉而有力,煩躁不安,疼痛等。

鼠黏子,桔梗,當歸,甘草梢,赤芍,連翹,玄參,地骨皮,防風,天花粉,木通(各一錢),大黃(炒,二錢)

白話文:

  1. 鼠黏子:又名豬肝草。性微寒,味甘、酸。歸肝經。具有涼血、散瘀、消腫的作用。

  2. 桔梗: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以根入藥。性溫,味辛、苦。歸肺、胃經。具有宣肺、祛痰;解表、散寒的作用。

  3. 當歸: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以根入藥。性溫,味甘、辛。歸脾、肝、心經。具有補血、活血、調經、止痛的作用。

  4. 甘草梢:豆科多年生蔓生草本,以葉尖入藥。性平,味甘。歸肺、脾、胃經。具有補中益氣、緩急止痛、調和諸藥的作用。

  5. 赤芍: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以根入藥。性涼,味辛、微苦。歸肝經。具有涼血、散瘀、消腫的作用。

  6. 連翹:木犀科落葉灌木,以枝入藥。性寒,味苦。歸心、肺、肝經。具有清熱、解毒、消腫的作用。

  7. 玄參: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以根入藥。性微寒,味苦、微鹹。歸肺、肝、腎經。具有清熱、涼血、養陰、益腎的作用。

  8. 生地骨皮:茜草科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,以根入藥。性涼,味甘、淡。歸肺、肝經。具有清熱、涼血、養陰的作用。

  9. 防風:防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以根莖入藥。性辛、味苦、微寒。歸肺、脾、膀胱經。具有祛風、解表、散寒的作用。

10.天花粉:石蒜科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,以塊根入藥。性涼,味甘。歸肺、心、腎經。具有清熱、涼血、養陰的作用。

11.木通:木通科常綠藤本植物,以莖入藥。性涼,味辛。歸膀胱、腎經。具有清熱、利尿、祛風的作用。

12.大黃: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以根入藥。性寒,味苦。歸肝、胃、大腸經。具有瀉熱、通便、清肝、涼血的作用。

水二鍾,煎八分,食前服,渣再煎服。

加味逍遙散

加味逍遙白朮苓,紅花丹芍柴胡陳

當歸梔貝天花粉,甘草羚羊效更奇

治鬢疽七日以上,根盤深硬,色紫焮痛者宜服。

白話文:

用兩碗水煎藥,煎到八分滿,飯前服用,藥渣再加水煎煮一次,服用藥汁。

加味逍遙散包含白朮、茯苓、紅花、丹皮、柴胡、陳皮、當歸、梔子、貝母、天花粉、甘草和羚羊角。

適合治療七天以上、根盤深硬、顏色紫紅腫痛的鬢疽。

白朮,茯苓,牡丹皮,白芍,柴胡,陳皮,當歸,山梔,貝母,天花粉(各八分),甘草,紅花,羚羊角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白朮、茯苓、牡丹皮、白芍、柴胡、陳皮、當歸、山梔、貝母、天花粉(各12克),甘草、紅花、羚羊角(各7.5克)

水二鍾,淡竹葉二十片,煎八分,食後服。

梔子清肝湯

梔子清肝湯牛子,柴苓芎芍石當歸

黃連甘草丹皮等,用水同煎一處煨

治少陽經虛,肝火風熱上攻,遂成鬢疽。痛連頸、項、胸、乳、太陽等處,或寒熱晡甚,胸滿、口苦、舌乾。

白話文:

取兩碗水,加入二十片淡竹葉,煎煮至八分滿,飯後服用。此為梔子清肝湯,由梔子、牛子、柴胡、茯苓、川芎、白芍、石膏、當歸、黃連、甘草、丹皮等藥材,以水共煎而成。此湯方主治少陽經虛,肝火風熱上攻,導致鬢疽(頭部瘡瘍)。患者常伴隨頸、項、胸、乳、太陽穴等部位疼痛,或寒熱交替,下午尤甚,胸悶,口苦,舌乾等症狀。

牛蒡子,柴胡,川芎,白芍,石膏,當歸,山梔,牡丹皮(各一錢),黃芩,黃連,甘草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牛蒡子、柴胡、川芎、白芍、石膏、當歸、山梔、牡丹皮(各6克),黃芩、黃連、甘草(各3克)

水二鍾,煎八分,食後服。

清肝解鬱湯

清肝解鬱湯歸芍,苓朮梔柴貝母隨

人參半夏丹皮附,川芎熟地草陳皮

治暴怒傷肝,憂思鬱結,致肝火妄動,發為鬢疽。頭眩痛徹太陽,胸膈痞連兩脅,嘔酸水,皆服之。

白話文:

取水兩杯,煎煮至八分滿,飯後服用。

清肝解鬱湯方劑:歸芍、苓朮梔柴貝母、人參半夏丹皮附、川芎熟地草陳皮。

主治暴怒傷肝,憂思鬱結,導致肝火妄動,引發鬢疽。症狀包括頭眩痛徹太陽穴,胸膈痞悶連及兩脅,嘔吐酸水,服用此湯皆可。

當歸,白芍,茯苓,白朮,貝母,熟地,山梔(各一錢),半夏,人參,柴胡,丹皮,陳皮,香附,川芎(各六分),甘草(四分)

白話文:

當歸、白芍、茯苓、白朮、貝母、熟地、山梔(各五克),半夏、人參、柴胡、丹皮、陳皮、香附、川芎(各三克),甘草(二克)。

水二鍾,薑三片,煎八分,食遠服。

參苓內托散

參苓內托散歸耆,芎芍陳皮白朮隨

山藥熟地並官桂,附子甘丹地骨皮

治鬢疽已成,堅而不潰,潰而不斂,氣血俱虛,身涼脈細,飲食少思,口淡無味及形體消瘦者服。

白話文:

取水兩碗,加入三片薑,煎煮至八分滿,飯後服用。

參苓內托散包含人參、茯苓、內托散、黃芪、川芎、白芍、陳皮、白朮、山藥、熟地、肉桂、附子、甘草、地骨皮。

此方用於治療鬢疽已成,堅硬不潰爛,潰爛後也不癒合,氣血雙虛,體寒脈細,食慾不振,味覺淡薄,以及形體消瘦者。

歸身,黃耆,川芎,白芍,陳皮,白朮,山藥,熟地,茯苓,人參(各一錢),甘草,肉桂,熟附子,牡丹皮,地骨皮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歸身、黃耆、川芎、白芍、陳皮、白朮、山藥、熟地、茯苓、人參(各6克),甘草、肉桂、熟附子、牡丹皮、地骨皮(各3克)。

薑三片,棗二枚,水二鍾,煎八分,食遠服。

保安萬靈丹(見癰疽門)

治鬢疽初起,憎寒壯熱,頭眩噁心,四肢拘急者。

白話文:

薑三片,棗兩顆,水兩碗,煎至八分滿,飯後服用。

保安萬靈丹(見於治療癰疽的方劑)

用於治療鬢疽初發,伴有畏寒高燒,頭暈惡心,四肢僵硬緊張的情況。

2. 鬢疽應用方

托裡消毒散(見腫瘍門)

荊防敗毒散。見時毒門)

蟾酥餅子(見疔瘡門)

白話文:

托里消毒散(用於治療腫瘤)

荊防敗毒散(用於治療流行性疾病的毒症)

蟾酥餅子(用於治療疔瘡)

人參養榮湯,托裡建中湯,益氣養榮湯,十全大補湯(俱見癰疽潰瘍門)

防風通聖散(見時毒門)

白話文:

人參養榮湯,託裡建中湯,益氣養榮湯,十全大補湯(這些藥方都見於癰瘡潰瘍方面的藥方)

3. 咽喉論第二十一

夫咽喉雖屬於肺,然所致有不同者,自有虛火、實火之分,緊喉、慢喉之說。又咽為心、肺、肝、腎呼吸之門,飲食、聲音吐納之道。此關係一身,害人迅速,故曰:走馬看咽喉,不待少頃也。

白話文:

咽喉雖然歸屬於肺臟,但引起疾病的原因各不相同,可以分為虛火、實火,也有緊喉、慢喉的說法。咽喉是心、肺、肝、腎呼吸的門戶,也是飲食、聲音進出的通道。咽喉關係到全身的健康,一旦出現問題,病情發展迅速,因此有「走馬看咽喉,不待少頃」的說法。

假如虛火者,色淡微腫,脈亦細微,小便清白,大便自利,此因思慮過多,中氣不足,脾氣不能中護,虛火易至上炎,此恙先從咽嗌乾燥,飲食妨礙,咳吐痰涎,呼吸不利,斑生苔蘚,壘若蝦皮,有如茅草常刺喉中,又如硬物嗌於嚥下,嘔吐酸水,噦出甜涎;甚則舌上白胎,唇生礬色,聲音雌啞,喘急多痰。以上等症,皆出於虛火、元氣不足中來。

白話文:

如果是虛火上炎的人,臉色淡而微腫,脈搏細微,小便清白,大便自利,這是因為思慮過多,中氣不足,脾氣不能中護,虛火容易上攻。這種病症首先從咽喉乾燥開始,飲食不順暢,咳嗽吐痰,呼吸困難,舌苔斑生苔蘚,堆積像蝦皮,就像茅草經常刺在喉嚨裡,又像有硬物卡在喉嚨裡咽不下去,嘔吐酸水,呃出甜口水;嚴重的舌苔上出現白色的舌苔,嘴脣呈礬色,聲音嘶啞,喘息急促,痰多。以上這些症狀,都是由於虛火、元氣不足所引起的。

治此不可誤投涼藥,上午痛者屬氣虛,補中益氣湯加麥冬、五味子、牛子、玄參;午後痛者屬陰虛,四物湯加黃柏、知母、桔梗、玄參,如服不效者,必加薑、附以為引導之用;亦為佐治之法也。實火者,過飲醇酒,縱食膏粱,疊褥重衾,餔餐辛烈,多致熱積於中,久則火動痰生,發為咽腫;甚者風痰上壅,咽門閉塞,少頃湯水不入,聲音不出,此為喉閉、緊喉風是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咽喉腫痛時,不可誤用寒涼藥物。如果症狀在上午發作,多是氣虛所致,可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麥冬、五味子、牛子、玄參治療。如果症狀在下午發作,多是陰虛所致,可用四物湯加上黃柏、知母、桔梗、玄參治療。如果服藥後效果不佳,可加入薑、附子來引導藥力。這也是輔助治療的方法。如果咽喉腫痛是實火引起的,通常是因為飲酒過量、暴飲暴食、蓋太多被子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。導致熱量積聚在體內,時間久了就會化火生痰,發成為咽喉腫痛。嚴重時,風痰上壅,咽喉閉塞,水和食物都無法吞嚥下去,說話也發不出聲音,這就是所謂的喉閉和緊喉風。

用藥不及事,先用針刺喉間,發泄毒血,隨用桐油餞雞翎探吐稠痰,務使痰毒出盡,咽門得松,湯藥可入,語聲得出,乃止。內服清咽利膈湯疏利餘毒,如牙關緊閉難入,必當先刺少商出血,其閉自開,如針刺、探吐無痰,聲如拽鋸,鼻掀痰喘,湯水不入,語聲不出者,真死候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不適合用藥,應先用針刺喉嚨,放出有毒的血液,隨後用桐油浸過的雞毛探取濃痰,務必使痰毒全部出盡,咽喉變得鬆暢,湯藥才能喝進去,說話的聲音才能發出來,然後停止針刺。服用清咽利膈湯來疏通清除其餘的毒素,如果牙關緊閉,難以喝入湯藥,必須先刺破少商穴使出血,牙關自然就會打開。如果針刺後,探吐後,沒有痰液,說話的聲音像拉鋸子一樣,鼻子張大,有痰喘,喝不進湯藥,說不出話來,這就是真正的死亡徵兆。

又有喉癰、喉痹、乳蛾、上齶癰等症,其患雖腫而咽門半塞半開;其病雖凶,而喉道又寬又腫,此皆標病,雖重無妨,當用金鎖匙吐出痰涎,利膈湯推動積熱膿,脹痛者開之,損而痛者益之,其患自安。凡喉閉不刺血,喉風不倒痰,喉癰不放膿,喉痹、乳蛾不針烙,此皆非法。

又有痰火勞瘦、咳傷咽痛者,無法可治。

白話文:

另外還有喉嚨腫瘤、喉嚨疼痛、乳蛾、上顎腫瘤等症狀,這些疾病雖然會腫脹,但喉嚨還有一半是打開的;雖然病情兇險,但喉嚨還是很寬闊,腫脹得很厲害。這些都是表面的病症,雖然很嚴重,但無傷大雅。應該用金鎖匙吐出痰涎,用利膈湯排出積熱膿液。脹痛的地方要打開,虛弱疼痛的地方要滋補,這樣疾病自然就會痊癒。凡是喉嚨閉塞不放血,喉嚨有風不倒痰,喉嚨腫瘤不放膿,喉嚨疼痛、乳蛾不針灸燒灼,這些都是不正確的治療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