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正宗》~ 卷之四 (6)
卷之四 (6)
1. 蟮拱興第一百六
蟮拱頭,俗名㺁猪是也。患小而稟受悠遠,皆父精母血蓄毒而成。生後受毒者,只發一次,其患腫高,破之又腫,皆稟受時原有衣膜相裹,毒雖出而膜未除,故愈又發。腫甚膿熟者,用針刺破,以三品一條槍插入孔內,化盡內膜自愈。又有不腫而不收口者,此必風襲患口,宜敗銅散搽之,兼戒口味自愈。
敗銅散
敗銅散效為何因,銅錫鉛硇總化成
性熱亦能收濕水,一干再不復回津
治蟮拱頭已破後膿水不幹,愈之又發,久不收口。
用化銅舊罐為末,洗淨患上,香油調搽。忌口。
三品一條槍(見痔毒門)。
白話文:
這種病叫做「蟮拱頭」,俗稱「猱豬」。這種病通常是從小就有的,是父母的精血帶有毒素,累積在體內造成的。後天感染毒素的人,通常只會發作一次,患處會腫脹隆起,即使將膿液排出,還是會再腫起來,因為這些毒素在體內時,原本就被一層膜包裹著,即使膿液排出,膜沒有去除,所以才會好又復發。如果腫得很厲害,膿液也成熟了,就用針刺破,然後將「三品一條槍」插入孔內,把裡面的膜都化掉,自然就會痊癒。還有一種情況是不腫脹,但是傷口卻無法癒合,這一定是風邪侵襲了傷口,應該用「敗銅散」塗抹,同時忌口,自然就會痊癒。
敗銅散的功效,是因為它是由銅、錫、鉛、硇砂等燒煉而成,性屬溫熱,可以收斂濕氣,使傷口乾燥,並且不會再滲出膿水。用來治療蟮拱頭破裂後,膿水無法乾燥,癒合後又復發,長期無法收口的狀況。將舊的銅罐磨成粉末,清洗乾淨患處,然後用香油調和後塗抹,同時要忌口。「三品一條槍」的做法請參考痔瘡毒的相關內容。
2. 小兒遺毒爛斑第一百七
遺毒乃未生前在於胞胎稟受,因父母楊梅瘡後餘毒未盡,精血孕成。故既生之後,熱湯洗浴,烘燻衣物,外熱觸動,內毒必發於肌膚之表,先出紅點,次成爛斑,甚者口角、穀道、眼眶、鼻、麵皮肉俱壞,多妨乳哺,啼叫不安。初治宜早,內與土茯苓湯調人中黃末,每日數次,共飲四、五分;外用解毒紫金丹磨塗患上,效者可保十中三、四。遲延毒甚、爛斑遍身、不乳者,百中難活一、二。
此由根蒂受毒之深故也。
人中黃治小兒諸胎毒、痘疹,黑陷內收,唇焦口乾,風熱斑疹,赤遊丹毒;兼治大人傷寒陽症發狂或諸惡瘡毒氣入里,口燥咽乾,煩渴悶亂,中諸砒草河豚等毒,諸般急病,無有不效。用毛竹一段,兩頭留節,一頭鑽一小孔,用粉草磨為細末,從孔灌滿,以木條塞緊孔眼,用磚扎之,沉入大糞池內;半年取起,長流水浸一日,帶竹風乾,瓷罐收貯。大人每服二錢,小兒每服三、四分,涼水調服。
小兒胎毒爛斑,土茯苓湯調服:尋常熱病,入應病藥中調服即效。
真君妙貼散(見腫瘍門)
治小兒胎毒,皮肉腐爛,疼痛不安,用此敷即效。
解毒紫金丹(見疔瘡門)
白話文:
小兒的遺毒,是還沒出生時在母胎中繼承的,因為父母得了梅毒後,殘留的毒素還沒完全清除,就以精血孕育成了胎兒。所以出生後,用熱水洗澡、烘烤衣服,這些外來的熱氣觸動了體內毒素,一定會從皮膚表面爆發出來。一開始會出現紅點,接著變成潰爛的斑點,嚴重的話,嘴角、肛門、眼眶、鼻子、臉頰的肉都會潰爛,常常會影響到喝奶,讓小孩哭鬧不安。剛開始治療要趁早,內服土茯苓湯調和人中黃粉末,每天服用幾次,總共喝四、五分。外用解毒紫金丹磨成粉塗抹在患處,效果好的話,大概可以救活十分之三、四。如果拖延太久,毒性加重,潰爛的斑點遍佈全身,又無法喝奶,那就很難救活,一百個裡面可能活不到一、兩個。
這都是因為從根源就受毒太深所導致的。
人中黃可以治療小兒各種胎毒、痘疹,對於痘疹內陷、嘴唇焦乾、風熱引起的斑疹、紅色遊走性丹毒都有效。同時也能治療大人傷寒陽症發狂、各種惡瘡毒氣入裡,導致口乾舌燥、煩渴不安、神志昏亂,以及各種砒霜、毒草、河豚等中毒,對於各種急症都有效。做法是用一節毛竹,兩端保留竹節,一端鑽一個小孔,將粉草磨成細粉,從孔灌滿,用木條塞緊孔洞,用磚頭綁好,沉入糞池內;半年後取出,用長流水浸泡一天,帶竹子風乾,用瓷罐收藏。大人每次服用二錢,小兒每次服用三、四分,用涼水調服。
小兒胎毒引起的潰爛斑點,用土茯苓湯調服人中黃粉末:如果是常見的發熱疾病,加入對應的藥物一起調服,效果就很好。
真君妙貼散 (內容可參考腫瘍門)
治療小兒胎毒,導致皮肉潰爛,疼痛不安,用這個敷在患處,效果很好。
解毒紫金丹 (內容可參考疔瘡門)
3. 螻蛄串第一百八
螻蛄串者,乃得於思慮傷脾,脾氣鬱結所生。是疾氣血澆薄者多,蓋四肢屬脾土,其患多生於兩手,初起骨中作痛,漸生漫腫堅硬,不熱不紅,手背及內關前後連腫數塊,不能轉側;日久出如豆腐漿汁,串通諸竅,日夜相流,腫痛仍在,患者面黃肌瘦,飲食減少,日則寒熱交作,內症並出。首尾俱宜益氣養榮湯、加味逍遙散調和氣血,扶助脾胃,其中可生者十有二、三矣。
補而不應,氣血瀝盡而亡者多。
益氣養榮湯,加味逍遙散(見瘰癧門)。
白話文:
這種叫做「螻蛄串」的病,是因為思慮過度傷了脾胃,導致脾氣鬱悶不通暢而產生的。這種病常常發生在氣血虛弱的人身上,因為四肢屬於脾土,所以病症大多出現在雙手。剛開始會感到骨頭裡面疼痛,接著會慢慢腫脹起來,而且腫塊堅硬,不發熱也不發紅,手背和內關穴前後會連著腫起好幾塊,導致手不能轉動。時間久了,會流出像豆腐漿汁一樣的液體,並在各個孔竅之間串通,日夜不停地流,腫痛的感覺仍然存在。患者會面色發黃、肌肉消瘦、食慾減退,白天會忽冷忽熱,還會出現其他內臟方面的疾病。
治療這種病,從頭到尾都應該用益氣養榮湯、加味逍遙散來調和氣血,扶助脾胃,這樣治療,大概有十分之二三的人可以痊癒。
如果補養的方法沒有效果,那就是氣血已經耗盡,多半會死亡。
益氣養榮湯、加味逍遙散的方子,可以參考瘰癧門的內容。
4. 小兒痘風瘡第一百九
痘風瘡,因痧、痘後毒發未盡,留熱肌膚,覆被外風侵入,其患先從細瘡作癢,次漸沿開成片,脂水生痂,搔之無度,因用麥餞散搽之,兼戒口味,避風自愈。
麥餞散
麥餞散治痘風瘡,硫黃人信要相當
川椒生熟枯礬等,麻油調擦自然光
治小兒痘風作癢,疊疊成片,甚則頑麻不知痛。
用小麥一升炒枯黃色,乘熱入缽內和硫黃四兩、白砒一兩,細末攪勻,待冷取起;加煙膠半斤,川椒三兩,生枯礬各二兩共碾細末,臨用蔥湯洗淨,用麻油調搽,油紙蓋扎,三日一換,三次愈。
白話文:
痘風瘡,是因為出痧或出痘後,體內殘留的毒素沒有完全清除,熱氣還留在皮膚裡,又被外來的風邪侵入所導致。這種病症剛開始會出現細小的疹子,伴隨搔癢感,接著會慢慢擴散成片狀,滲出組織液並結痂。如果一直搔抓不止,可以用麥餞散塗抹,同時要忌口,避開風寒,就會自然痊癒。
麥餞散
麥餞散是治療痘風瘡的藥方,硫磺和人信這兩味藥的分量要相當。
加上川椒、生枯礬等,用麻油調和塗抹,皮膚自然會光滑。
這個藥方治療小兒痘風瘡引起的搔癢,疹子層層疊疊成片,嚴重時甚至會感覺麻木而不知疼痛。
做法是將一升小麥炒至枯黃色,趁熱倒入缽中,與硫磺四兩、白砒一兩混合,磨成細末攪勻,放涼後取出。再加入半斤煙膠、川椒三兩、生枯礬各二兩,一起磨成細末。使用時先用蔥湯將患處洗淨,然後用麻油調和藥粉塗抹,再用油紙蓋住紮好,每三天換藥一次,換三次就會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