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正宗》~ 卷之四 (11)
卷之四 (11)
1. 頑癬第七十六
頑癬乃風、熱、濕、蟲四者為患。發之大小圓斜不一,乾溼新久之殊。風癬如雲朵,皮膚嬌嫩,抓之則起白屑;濕癬如蟲形,瘙之則有汁出;頑癬抓之則全然不痛;牛皮癬如半項之皮,頑硬且堅,抓之如朽木;馬皮癬微癢、白點相連;狗皮癬白斑相簇,此等總皆血燥風毒克於脾、肺二經。初起用消風散加浮萍一兩,蔥、鼓作引,取汗發散。
久者服首烏丸、蠟礬丸,外擦土大黃膏,用槿皮散選而用之,亦可漸效。
土大黃膏
土大黃膏用白礬,硫黃八兩共加參
川椒三味研成末,頑癬搽之不費難
治乾溼頑癬,不論新久,但皮膚頑厚,串走不定,惟癢不痛者。
硫黃(八兩),生礬(四兩),點紅川椒(二兩)
上各為末,用土大黃根搗汁,和前藥調成膏碗貯,新癬抓損擦之,多年頑癬加醋和擦,如日久藥干,以醋調搽;牛皮癬用穿山甲抓損擦之妙。
頑癬必效方
頑癬必效川槿皮,輕粉雄黃巴豆宜
斑蝥大黃百藥煎,陰陽水和海桐皮
治多年頑癬,諸藥熏擦搽洗不效者,用之即愈。
川槿皮(四兩),輕粉,雄黃(各四錢),百藥煎(四餅),斑蝥(全用,一錢),巴豆(去油,一錢五分),大黃(二兩),海桐皮(二兩)
上為極細末,用陰陽水調,抓損敷藥,必待自落。
又:頑癬方
頑癬方中川槿皮,斑蝥輕粉各相宜
再加七個楓子肉,新筆塗將患處醫
川槿皮(二錢),輕粉(五分),斑蝥(七個),大楓子(七個)
河、井水共一鍾,煎一半,露一宿,筆蘸塗之。
頑癬浮萍丸
浮萍丸內蒼耳草,蒼朮黃芩共苦參
姜蠶鉤藤並豨薟,酒丸服下可回春
紫背浮萍,蒼朮,蒼耳草(各二兩),苦參(四兩),黃芩,姜蠶(各一兩),鉤藤(一兩五錢),豨薟草(二兩,酒蒸)
共為末,酒糊丸,白滾湯每服二錢,隨病上下服。
白話文:
頑癬這種皮膚病是由風、熱、濕、蟲這四種因素引起的。它發病時,疹子大小、圓形或不規則形狀都不一樣,而且有乾的、濕的、新發的、舊的區別。風癬看起來像雲朵,皮膚嬌嫩,抓了會起白色皮屑;濕癬看起來像蟲子形狀,抓了會有汁液流出;頑癬抓了卻完全不痛;牛皮癬則像牛脖子上的皮一樣,堅硬且厚實,抓起來像腐朽的木頭;馬皮癬會微微發癢,有白色點狀相連;狗皮癬則是白色斑點聚集。這些病症總體來說都是因為血虛乾燥,風毒侵入脾、肺兩經所導致。剛發病時,可以用消風散加上一兩浮萍,用蔥和豆豉做藥引,藉由發汗來疏散病邪。
病程較久的,可以服用首烏丸、蠟礬丸,外用則塗抹土大黃膏,也可以選擇用槿皮散,慢慢就會有效果。
土大黃膏
土大黃膏的配方是:白礬、硫黃各八兩,再加上川椒,三種藥材一起研磨成末,塗抹在頑癬上非常有效。
此膏藥能治療乾性、濕性頑癬,不論新發或舊病,只要是皮膚頑固、病灶會移動、只是癢不痛的都適用。
配方:硫黃(八兩),生礬(四兩),點紅川椒(二兩)。
將以上藥材分別研磨成末,用土大黃根搗汁,與藥粉調和成膏狀,裝在碗裡備用。新發的癬,抓破後直接塗抹;多年的頑癬,則加醋調和後塗抹。如果藥膏放久變乾,可以用醋調開再塗抹。牛皮癬則先用穿山甲抓破皮,再塗藥效果更好。
頑癬必效方
這個方子對治療頑癬非常有效,配方包含川槿皮、輕粉、雄黃、巴豆,再加上斑蝥、大黃和百藥煎,用陰陽水和海桐皮調和。
這個方子專門治療多年頑癬,對於各種熏洗、塗抹都無效的頑癬,用這個方子就能治好。
配方:川槿皮(四兩),輕粉、雄黃(各四錢),百藥煎(四餅),斑蝥(整隻,一錢),巴豆(去除油脂,一錢五分),大黃(二兩),海桐皮(二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陰陽水調和,抓破患處敷藥,等藥自然脫落即可。
又:頑癬方
這個治療頑癬的方子包含川槿皮、斑蝥、輕粉,另外再加上七個楓子肉,用新毛筆沾藥塗抹患處。
配方:川槿皮(二錢),輕粉(五分),斑蝥(七個),大楓子(七個)。
取河水和井水各半杯,將藥材放入煎煮至剩一半,放置一夜,隔天用毛筆沾藥塗抹患處。
頑癬浮萍丸
浮萍丸包含蒼耳草、蒼朮、黃芩和苦參,再加上薑蠶、鉤藤和豨薟草,用酒調和製成藥丸服用,可以讓身體恢復健康。
配方:紫背浮萍、蒼朮、蒼耳草(各二兩),苦參(四兩),黃芩、薑蠶(各一兩),鉤藤(一兩五錢),豨薟草(二兩,用酒蒸過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,用酒糊製成藥丸,每次用白開水送服二錢,可以根據病症在飯前或飯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