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實功

《外科正宗》~ 卷之四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10)

1. 臁瘡論第七十四

臁瘡者,風熱濕毒相聚而成,有新久之別,內外之殊。新者只有三香膏、乳香法紙貼之自愈;稍久紫黑者,以解毒紫金膏搽扎漸可。又年久頑臁,皮肉烏黑下陷,臭穢不堪者,用蜈蚣餞法去風毒、化瘀腐,方可得愈。外臁多服四生丸,內臁多服腎氣丸妙。

三香膏

三香膏內乳松香,輕粉油調紙內藏

先洗蔥湯方貼扎,何妨新久爛臁瘡

治臁瘡初起多疼少癢,未經受風紫黑者宜用。

乳香,松香,輕粉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香油調稠,用夾紙一面,以針密刺細孔,將藥夾搽紙內,先以蔥湯洗淨,將紙有孔一面對瘡貼之,三日一換自效。忌房事、煎炒等件。

乳香法紙

乳香法紙有奇功,疼痛臁瘡欲此逢

功在粉霜相協力,三朝一換笑顏濃

治臁瘡作痛不愈。

先用乳香碾細末一兩聽用。以呈文油紙四張,每紙一張,攤平篩乳香末二錢五分勻篩紙上,雙摺卷一寸闊,將捲紙復作三折,兩頭以線扎之;用甘草一兩二錢,水三碗,將捲過藥紙浸入甘草湯內,上用重物壓之;煮數滾,取起紙來,解去扎線,將紙攤開桌上,每張用輕粉三錢摻乳香,上用棕糊刷排刷相勻,提起藥紙,帶濕以無藥一面對板壁上貼之,陰乾收用。

臨時隨患大小剪紙多少,先用溫湯洗瘡,隨將紙有藥一面對瘡貼之,絹扎三日一換,自然止痛生肌。如貼後內無水出,不必換貼自愈。

蜈蚣餞

蜈蚣餞治久頑臁,獨活桐油白芷煎

甘草加上同煎煮,傾入瘡中黑腐蠲

治臁瘡多年,黑腐臭爛作疼,諸藥不效者。

用桐油二兩,獨活、白芷、甘草、蜈蚣各一錢,入油內煎滾;先將臁瘡洗淨,用白麵水調作圈,圍在瘡之四邊,毋令泄氣走油。將腳放平,以茶匙挑油漸漸乘熱加滿,待油溫取去,已後腐肉、風毒自然脫下,用解毒紫金膏搽上,紙蓋絹扎,三日一換。

解毒紫金膏(見結毒門)

治臁瘡毋論新久,及頑瘡年久不愈者並用之。

四生丸

四生丸療久臁瘡,骨節多疼舉動妨

地龍白附姜蠶等,草烏靈脂莫相忘

治外臁血風頑瘡,骨節疼痛,不能舉動,或行步不前,或渾身瘙癢,或麻痹不仁,或生斑疹並效。

地龍(去土),姜蠶(炒,去絲),白附子,五靈脂,草烏(去皮尖,泡)各等分

上為細末,米糊丸桐子大,每服三、四十丸,食前茶、酒任下。

腎氣丸(見肺癰門)

白話文:

臁瘡,是因為風熱濕毒聚集而產生的,有新發和久患的區別,也有長在身體內側和外側的不同。新發的臁瘡,只要用三香膏或乳香法紙貼敷就能痊癒;稍微久一點,顏色呈現紫黑色的,可以用解毒紫金膏塗抹包紮,慢慢就會好。如果是多年頑固的臁瘡,皮膚肌肉都變成烏黑色、凹陷下去,而且發出難聞臭味的,就要用蜈蚣煎的方法來去除風毒、化解瘀腐,這樣才能治好。長在外側的臁瘡,適合多服用四生丸;長在內側的臁瘡,適合多服用腎氣丸,效果很好。

三香膏

三香膏的成分有乳香、松香、輕粉,用香油調和後塗在紙上。先用蔥湯洗淨患處,再貼上藥膏,無論新發或久患的爛臁瘡都有效。

這個藥膏適合治療剛開始發作,疼痛多於搔癢,還沒有吹到風而呈現紫黑色的臁瘡。

配方是:乳香、松香、輕粉各等份。

把這些藥材磨成細末,用香油調成濃稠狀,用夾紙(一種特殊的紙)夾住,用紙針密密地刺出小孔,把藥塗在夾紙內。先用蔥湯洗乾淨患處,再將有孔的一面貼在瘡上,每三天換一次藥就會有效。治療期間要禁慾,不要吃煎炸食物等。

乳香法紙

乳香法紙有奇效,能治療疼痛的臁瘡。它的功效來自乳香和輕粉的共同作用,每三天換一次藥,就能看到效果。

適用於治療疼痛難以痊癒的臁瘡。

先將乳香磨成細末,準備一兩備用。再取四張油紙,每張都攤平,均勻地篩上乳香末二錢五分,對摺捲成一寸寬,再將捲紙摺成三折,兩頭用線綁起來。取甘草一兩二錢,用水三碗,將捲好的藥紙浸入甘草湯中,上面用重物壓住,煮沸數次後取出藥紙,解開綁線,將紙攤開在桌上,每張摻入輕粉三錢和乳香,再用棕刷均勻地刷上米糊。提起藥紙,趁濕將沒有藥的一面貼在牆壁上陰乾後收好。

使用時,根據患處大小剪下適當的藥紙,先用溫水清洗患處,再將有藥的一面貼在瘡上,用絹布包紮,每三天換一次。這樣自然可以止痛生肌。如果貼藥後沒有水液滲出,就不用換藥,瘡會自然痊癒。

蜈蚣煎

蜈蚣煎專治久治不癒的頑固臁瘡。用獨活、桐油、白芷一起煎煮,再加入甘草同煎,然後把藥油倒入瘡中,能去除黑色腐肉。

適用於治療多年、黑色腐爛、有臭味,疼痛難忍,用其他藥物都無效的臁瘡。

取桐油二兩,獨活、白芷、甘草、蜈蚣各一錢,放入油中煎滾。先將臁瘡洗乾淨,用白麵水調成圈,圍在瘡的四周,避免藥油滲漏。將腳放平,用茶匙慢慢地將熱藥油加滿患處,等油溫下降後取走。之後,腐肉和風毒會自然脫落。然後塗上解毒紫金膏,用紙蓋住,再用絹布包紮,每三天換一次藥。

解毒紫金膏 (在結毒門有詳細說明)

用於治療臁瘡,無論是新發或久患,甚至是多年不癒的頑固瘡都適用。

四生丸

四生丸可以治療久患的臁瘡,也能緩解骨節疼痛,行動不便的情況。

它的成分有地龍、白附子、殭蠶等,還有草烏和五靈脂。

適用於治療外側臁瘡引起的血風頑疾,骨節疼痛,行動困難,無法行走,或全身搔癢,或麻木不仁,或出現斑疹等症狀。

配方是:地龍(去除泥土),殭蠶(炒過,去除蠶絲),白附子,五靈脂,草烏(去除外皮尖端,浸泡過)各等份。

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,用米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、四十丸,飯前用茶或酒送服。

腎氣丸 (在肺癰門有詳細說明)

2. 血風瘡第七十五

血風瘡,乃風熱、濕熱、血熱三者交感而生。發則搔癢無度,破流脂水,日漸沿開。甚者內服消風散加牛膝、黃柏,外搽解毒雄黃散或如意金黃散俱可敷之。如年久紫黑堅硬,氣血不行者,用針砭去黑血,以神燈照法熏之,以解鬱毒,次以前藥敷之方效。

解毒雄黃散

治風濕流注腿腳,致生血風頑瘡,紫黑瘙癢者。

雄黃(四兩),硫黃(八兩)

上二味,共碾細末,柏油調搽,紙蓋之,三日一換。

如意金黃散(見腫瘍門)

治症同前。

用公豬膽汁調稠敷患上,油紙蓋托勿動,待其自脫,脫後色紅再敷之,以色白為度。

神燈照法(見腫瘍門)

治年久紫黑血風頑瘡,流水作癢不絕。

先用蔥湯洗淨患上,點火以燈焰熏之,每熏二拈為度。

涼血消風散(見疥瘡門)

白話文:

血風瘡,是風熱、濕熱和血熱這三種因素互相影響而產生的。發作時會非常癢,抓破後會流出黏液,而且範圍會逐漸擴大。嚴重的,可以內服消風散,並加入牛膝、黃柏,外用則可以塗抹解毒雄黃散或如意金黃散。如果病程很久,皮膚呈現紫黑色且堅硬,這是因為氣血不通,可以用針刺放出瘀血,再用神燈照射法來燻烤,以消除鬱積的毒素,之後再塗抹之前的藥膏就會有效。

解毒雄黃散

治療風濕侵襲腿腳,導致產生血風頑瘡,皮膚呈現紫黑色且發癢的情況。

雄黃(150克),硫磺(300克)

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柏油調和後塗在患處,再用紙覆蓋,每三天換一次藥。

如意金黃散(請參考腫瘍門的說明)

治療的症狀與前述相同。

用公豬膽汁調成濃稠狀,塗在患處,再用油紙覆蓋固定,不要移動,等藥膏自然脫落。脫落後如果患處呈現紅色,就再敷一次,直到顏色變白為止。

神燈照法(請參考腫瘍門的說明)

治療病程很久,皮膚呈現紫黑色的血風頑瘡,會有流水且搔癢不止的情況。

先用蔥湯將患處洗乾淨,點火用燈焰燻烤患處,每次燻烤大約兩下即可。

涼血消風散(請參考疥瘡門的說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