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實功

《外科正宗》~ 卷之三 (2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28)

1. 魚口便毒主治方

山甲內消散

山甲內消散大黃,加上姜蠶甘草當

木鱉牽牛同協力,角口便毒自無妨

治魚口、便毒、騎馬癰、橫痃等症,初起未成膿者。

當歸梢,甘草節,大黃(各三錢),穿山甲(炒,三大片),姜蠶,黑牽牛(各一錢),土木鱉(三個)

水、酒各一碗,煎八分,空心服。渣再煎服,大便行三、四次方吃稀粥,淡味飲食為妙。

九龍丹

九龍丹藥真堪羨,血衄兒茶乳沒煉

木香巴豆等分同,魚便橫痃立消見

治魚口、便毒、騎馬癰、橫痃初起未成膿者服之。

兒茶,血衄,乳香,沒藥,巴豆(不去油),木香

上各等分為末,生蜜調成一塊,瓷盒盛之,臨時旋丸寒豆大,每服九丸,空心熱酒一杯送下,行四、五次,方吃稀粥。腫甚者,間日再用一服自消。

紅花散瘀湯

紅花散瘀湯蘇木,翹貝姜蠶乳決明

歸尾大黃角針等,牽牛山甲酒煎行

治入房忍精強固不泄,以致瘀精濁血凝結兩胯或小腹之傍結成腫痛,小水澀滯者並服之。

當歸尾,皂角針,紅花,蘇木,姜蠶,連翹,石決明,穿山甲,乳香,貝母(各一錢),大黃(三錢),牽牛(二錢)

水、酒各一碗,煎八分,空心服,行五、六次,方吃稀粥補之。

黃耆內托散

黃耆內托散芎歸,白朮銀花澤瀉隨

花粉角針與甘草,魚口便毒此能醫

治魚口、便毒、橫痃等症,已成不得內消者服之。

川芎,當歸,黃耆(各二錢),白朮,金銀花,天花粉,皂角針(各一錢),甘草,澤瀉(各五分)

水二鍾,煎八分,食前服。

玉紅膏(見潰瘍門)

治魚口、便毒、橫痃腐潰口不合者,用此搽之效。

火針法

火針之法由來異,勝如服藥並奇治

將針一點破皮囊,腫消痛止隨遊戲

治魚口、便毒、橫痃等症,用行藥不得內消者。

用粗線針二條,將竹筋一頭劈開,將針離分半許夾在筋頭內,以線紮緊,用桐油燈盞內貯之;燈草五根,排入油內,點著用針蘸油燒紅,向患頂重手刺入五、六分,隨出或血或膿,以膏蓋貼,即得輕便,以後漸愈。虛者兼服十全大補湯完口。

白話文:

山甲內消散

這個方子用大黃,加上薑蠶和甘草,再搭配木鱉子和牽牛子,能有效治療角口便毒。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魚口瘡、便毒、騎馬癰和橫痃等疾病,尤其適用於初期還沒化膿的情況。

藥材包括:當歸梢、甘草節、大黃(各三錢)、炒過的穿山甲(三大片)、薑蠶、黑牽牛(各一錢)、土木鱉(三個)。

用法是:水和酒各一碗,煎煮至八分,空腹服用。藥渣再煎一次服用。服用後,大便排泄三、四次後,可以吃稀粥,飲食宜清淡。

九龍丹

九龍丹這種藥丸非常有效,使用兒茶、血衄、乳香和沒藥煉製而成。 再加上木香和巴豆等分研磨成粉,能迅速治療魚口瘡、便毒和橫痃。 這個藥方也是治療魚口瘡、便毒、騎馬癰和橫痃等疾病初期未化膿的症狀。

藥材包括:兒茶、血衄、乳香、沒藥、巴豆(去油)、木香,將以上藥材等分磨成粉,用生蜜調製成塊狀,放入瓷盒保存。

用法是:臨時搓成寒豆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九丸,用溫熱的酒送服,空腹服用後,大便排出四、五次,然後再吃稀粥。如果腫脹嚴重,可以隔一天再服用一次,腫脹就會消退。

紅花散瘀湯

紅花散瘀湯用蘇木,搭配連翹、貝母、薑蠶和石決明,還有當歸尾、大黃和皂角針,再用牽牛和穿山甲以酒煎煮服用,可以治療因為性事忍精不射,導致瘀血凝結在兩胯或小腹旁,形成腫痛,小便不暢的症狀。

藥材包括:當歸尾、皂角針、紅花、蘇木、薑蠶、連翹、石決明、穿山甲、乳香、貝母(各一錢)、大黃(三錢)、牽牛(二錢)。

用法是:水和酒各一碗,煎煮至八分,空腹服用。服用後,大便排泄五、六次,然後再吃稀粥補養身體。

黃耆內托散

黃耆內托散用川芎、當歸,再搭配白朮、銀花、澤瀉等,加上花粉、皂角針和甘草,能有效治療魚口瘡和便毒。這個方子主要治療魚口瘡、便毒和橫痃等疾病,尤其適用於已經化膿、無法內消的情況。

藥材包括:川芎、當歸、黃耆(各二錢)、白朮、金銀花、天花粉、皂角針(各一錢)、甘草、澤瀉(各五分)。

用法是:用水兩碗,煎煮至八分,在飯前服用。

玉紅膏

(具體內容可參考潰瘍門相關說明)此藥膏主要治療魚口瘡、便毒、橫痃等潰爛不癒合的情況,塗抹後有效。

火針法

火針療法與其他治療方法不同,其效果甚至優於服藥。 用針在患處刺破皮膚,腫痛就能消除。 主要治療魚口瘡、便毒和橫痃等疾病,適用於用藥無法內消的情況。

方法是:用兩條粗線針,將竹筋一端劈開,把針分開約一半的距離夾在竹筋頭內,用線紮緊。 將桐油燈盞裝滿油,放入五根燈草,點燃後用針沾油燒紅,對準患處頂端用力刺入五、六分深,隨即拔出,會流出血液或膿液。然後用藥膏覆蓋,患處就會感到舒適,並逐漸痊癒。身體虛弱的人,可以同時服用十全大補湯來促進傷口癒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