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集驗背疽方》~ 論服不換金正氣散 (2)
論服不換金正氣散 (2)
1. 論服不換金正氣散
削去皮,銼、焙用),肉桂(削去粗皮,銼,不見火),天台烏藥(如無真者,可買隆興府大塊者用。銼焙),白朮(用米泔浸半日,銼到小指頭大方塊,焙乾,再用麥麩炒至黃色,不得傷火,去麩,將白朮銼用),陳皮(不用沙柑子皮。水浸,削去白瓤,焙,銼),真白五味子(核如豬腎形,肉微黑,重者是真,揀去枝杖,炒過用。核如沙柑子核者,是土五味子,不堪用。
已上十一味各半兩)
上各乾淨稱,銼,作散和勻。每服藥一兩,用水一碗,生薑五片,北棗二枚,同煎至八分碗,濾去滓,取清汁,分作兩服。留滓曬乾,碾羅為細末,後來常服,水一盞,生薑三片,棗一枚,煎至八分服之。
一、前後病背疽人,多是先發渴而後背疽作,不然,背疽安而後發渴疾,因此不救者甚多。若有渴疾人,則合專服加減八味丸,能使渴疾既安,疽疾不作。若驟得背疽之疾,既安之後,不問有無渴證,便合常服加減八味丸,非特可以杜渴疾之將來,亦且大能滋益氣血,生長肌肉,使精神強健,此乃累試之驗。
加減八味丸,治癰疽後合服補藥。若用峻補之藥則發熱,又況癰疽既安之後,多傳作渴疾不可治療,當預服此藥。如能久服,永不生渴疾,氣血和壯。未發疽人,或先有渴症,亦合服此藥,渴疾既安,疽亦不作。
熟乾地黃(如法揀好者買。制度過,焙,銼,二兩),真山藥(銼細,微炒),山茱萸(去核取肉,焙乾,二味各一兩),肉桂(味辛辣、薄者買。削去粗皮,銼,不見火。用一兩,別研,取半兩滓末和入眾藥,余粗滓仍勿用),澤瀉(水洗,銼作塊,無灰酒濕,瓦器盛蓋,甑上蒸五次,銼,焙),牡丹皮(去心、枝杖,銼,炒),白茯苓(去黑皮,銼,焙,已上三味各八錢),北真五味子(揀去枝杖,慢火炒至透,不得傷火,一兩半,別研、羅,和入眾藥。此一味最要真者,其詳已著十全湯內)
上研、羅為細末,煉蜜候冷,和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無灰酒或鹽湯任下。
白話文:
論服不換金正氣散
金正氣散
將厚朴(刮去外皮,切碎、烘烤使用)、肉桂(刮去粗糙外皮,切碎,不經過火烤)、天台烏藥(如果沒有真正的天台烏藥,可以購買隆興府產的大塊烏藥使用。切碎烘烤)、白朮(用洗米水浸泡半天,切成小指頭大小的方塊,烘乾,再用麥麩炒至黃色,不能炒焦,去除麥麩,將白朮切碎使用)、陳皮(不要用沙柑子皮。用水浸泡,刮去白色內瓤,烘乾,切碎)、真正的白五味子(果核像豬腎形狀,果肉微黑,較重的才是真的,挑去枝條,炒過使用。果核像沙柑子核的,是假的土五味子,不能用。)
以上十一味藥材各取半兩。
將以上藥材都乾淨地稱好重量,切碎,混合均勻製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一兩藥粉,用一碗水、生薑五片、北棗兩枚,一起煎煮至剩八分碗,濾去藥渣,取清澈的藥汁,分成兩次服用。留下的藥渣曬乾,研磨成細粉,以後可以當作常服藥,每次用一杯水、生薑三片、棗一枚,煎煮至剩八分服用。
關於背疽
一、患有背疽的人,大多是先出現口渴,然後才發作背疽;或者背疽痊癒後才出現口渴。因此許多人因此而無法救治。如果已經有口渴的症狀,就應該專門服用加減八味丸,能夠使口渴的病症痊癒,也不會再發作背疽。如果突然得了背疽,在痊癒之後,無論有沒有口渴的症狀,都應該常服加減八味丸,不僅可以預防將來的口渴,也能夠大大滋養氣血、生長肌肉,使精神強健,這都是經過多次驗證的。
加減八味丸
加減八味丸,是治療癰疽之後適合服用的補藥。如果使用過於峻補的藥物,反而會發熱。況且癰疽痊癒後,多數會轉變成難以治療的口渴症,因此應當提前服用此藥。如果能夠長期服用,就能永遠不再出現口渴的病症,氣血也能夠調和強壯。沒有發作癰疽的人,或者先有口渴的症狀,也適合服用此藥,口渴痊癒後,癰疽也不會發作。
熟地黃(按照方法挑選好的購買,經過炮製,烘乾,切碎,用二兩),真正的山藥(切細,稍微炒過,用一兩),山茱萸(去除果核取果肉,烘乾,這兩味藥各用一兩),肉桂(味道辛辣,購買薄片的。刮去粗糙外皮,切碎,不經過火烤。用一兩,另外研磨,取一半藥末混入其他藥材,剩餘較粗的藥渣不要用),澤瀉(用水洗淨,切成塊狀,用無灰酒浸濕,放入瓦器中蓋好,用蒸鍋蒸五次,切碎,烘乾),牡丹皮(去除根心、枝條,切碎,炒過),白茯苓(去除黑皮,切碎,烘乾,以上三味藥各用八錢),真正的北五味子(挑去枝條,用小火炒至熟透,不能炒焦,用一兩半,另外研磨成粉,混合入其他藥材。這一味藥材最重要的是要用真品,詳細情況已經寫在十全湯內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煉製好的蜂蜜,冷卻後和成丸狀,像梧桐子般大小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時用無灰酒或鹽水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