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迅

《集驗背疽方》~ 治疽癰用藥大綱 (2)

回本書目錄

治疽癰用藥大綱 (2)

1. 治疽癰用藥大綱

大塊者,洗淨,切,焙),防風(擇新香者。洗淨,切,焙),甘草(生用),白芷(各一兩)

上十味,選藥貴精,皆取淨,曬、焙極燥方秤。除桂心外,一處搗,羅為細末。入桂令勻。每服,自三錢加至五錢,熱酒調下,日夜各數服,以多為妙。服至瘡口合,更服猶佳,所以補前損、杜後患也。不飲酒人,濃煎木香湯下,然不若酒力之勝也;或飲酒不多,能勉強間用酒調,並以木香湯用酒,功效當不減於酒也。大抵癰疽之作,皆血氣凝滯,風毒壅結所致。

治之不早,則外壞肌肉,內攻臟腑,其害甚大。才覺便服,倍加服數,服之醉則其效速。發散風毒,流行經絡,排膿止痛,生肌長肉,藥性平和,老人、小兒、婦人、室女皆可服之。

木香湯,治癰腫(一作疽)初結,頭痛寒熱,氣急方(此方原缺,今從《聖濟總錄》補入)。

木香,藿香葉,沉香,薰陸者,丁香(各一兩)

上五味,粗搗篩。每服五錢,鹽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,去滓,空心溫服,取滓敷膊上。日二。

一、嘔逆有二證:一證謂其初發時,不曾服內托散,伏熱在心;一證有氣虛,脾氣不正而嘔。合仔細看病證,參酌用藥。若是因熱而嘔,外證心煩、身熱、癰作痛,此即是伏熱在心,合將內托散服三兩服而止,不可多服;若是氣虛而嘔,其證心不煩熱,遇早便嘔,或聞穢氣亦嘔,早晨合服嘉禾散。如有寒熱,合服家傳正氣散。五更初,當服山藥丸以補其腎。

一、發揹人雖云有熱,未有不至腎虛而得之者。若疽疾減退五分之後,便合如前法,五更初服山藥丸一服。

嘉禾散(案:原方缺)。

白話文:

治療癰疽的用藥大綱

對於較大的癰疽,要先將患處洗乾淨,然後將藥材切片並烘乾。藥材包括:防風(選擇新鮮且氣味濃郁的,洗淨後切片烘乾),甘草(直接使用生的),白芷(各一兩)。

以上十種藥材,挑選時要注重品質,都必須乾淨,曬乾或烘乾到極度乾燥後再秤重。除了桂心之外,其他藥材一起搗碎,過篩成細末。再加入桂心攪拌均勻。每次服用,從三錢逐漸增加到五錢,用熱酒調和後服用,早晚都可多次服用,次數越多越好。服用到瘡口癒合後,繼續服用效果更好,這樣可以彌補之前的損傷,並防止復發。不喝酒的人,可以用濃煎的木香湯送服,但效果不如用酒調服好;或者飲酒不多的人,可以勉強用酒調和服用,同時也用木香湯送服,其功效應該不遜於單用酒調服。癰疽的發生,大多是因血氣凝滯、風邪毒素壅塞所導致。

如果不及早治療,會從外侵蝕肌肉,向內侵犯內臟,危害非常大。剛發現有癰疽時就應立即服用,並且要增加服用的次數,如果喝到有點醉意,效果會更快。此藥能發散風毒,疏通經絡,排出膿液,止痛,促進肌肉生長,藥性平和,老人、小孩、婦女、未婚女子都可以服用。

木香湯,治療癰腫(也叫做疽)剛開始結塊、頭痛發冷發熱、呼吸急促。(此方原本缺失,現在從《聖濟總錄》中補入)

藥材包括:木香、藿香葉、沉香、薰陸香、丁香(各一兩)。

以上五種藥材,粗略搗碎後過篩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盞半鹽水煎煮至八分,去渣,空腹溫服,將藥渣敷在患處。一天兩次。

一、嘔吐有兩種情況:一種是剛發病時,沒有服用內托散,導致伏熱積聚在心中;另一種是氣虛,脾氣不調導致嘔吐。要仔細觀察病情,斟酌用藥。如果是因熱引起的嘔吐,伴隨心煩、發熱、癰疽疼痛等外在症狀,這就是伏熱在心,應該服用三兩服內托散即可停止,不宜多服;如果是氣虛引起的嘔吐,沒有心煩發熱的症狀,早晨容易嘔吐,或聞到穢氣也會嘔吐,應該早晨服用嘉禾散。如果有寒熱症狀,應該服用家傳正氣散。五更天時,要服用山藥丸來補腎。

一、長背疽的人雖然說是熱症,但沒有不是因為腎虛引起的。如果疽病減退了五分之後,就應該按照前面的方法,在五更天時服用山藥丸一服。

嘉禾散(原方缺失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