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科心得集》~ 方匯 (17)
方匯 (17)
1. 補遺
口疳藥,詳冰青散內。
殺疳藥,詳冰青散內。
化膿生肌膏,即應用膏。
夾紙膏,即十層膏。
國老散
即用甘草一斤為末,每服三錢,酒下。
隔蒜灸法
用大蒜頭去皮,切三分厚,安瘡頭上,用艾壯於蒜上灸之,五壯換蒜,或三、五十壯,或至百壯,未成者即消,已成者亦殺其大勢,不能為害;如瘡大,用蒜搗爛攤患處,將艾鋪上燒之,蒜敗再換,其痛者灸至不痛,不痛者灸至痛,灸後仍服托裡之劑。
神燈照法
雄黃,硃砂,血竭,沒藥(各一錢),麝香(二分)
上研末,用棉紙卷為粗捻,約長尺許,每捻中入藥三分,以真麻油潤透,點灼瘡上,須離瘡半寸許,自紅暈外周圍,徐徐照之,以漸將捻收入瘡口,更須將捻猛向外提,以引毒氣出外,自不內侵臟腑。初用三條,漸加至五、七條,瘡勢漸消,可漸減之,隨後用敷藥。
桑枝灸法,治諸瘡毒堅而不潰,潰而不腐,新肉不生,疼痛不止。用桑枝燃著,向患處灸之,火盡再換,灸至片時為度。
白話文:
補遺
口瘡藥,詳細內容請參考冰青散的說明。
殺菌止癢藥,詳細內容請參考冰青散的說明。
化膿生肌膏,就是指應用膏。
夾紙膏,就是指十層膏。
國老散
用甘草一斤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酒送服。
隔蒜灸法
用大蒜頭去皮,切成約三分厚的薄片,放在瘡口上,再將艾絨放在蒜片上進行艾灸,每灸五壯就換一次蒜片,可以灸三、五十壯,甚至到一百壯。還沒形成的瘡就會消散,已經形成的瘡也能抑制它的發展,不會造成嚴重危害。如果瘡很大,可以將大蒜搗爛敷在患處,再將艾絨鋪在上面燒灼,大蒜腐爛就更換。覺得疼痛的就灸到不痛,不痛的就灸到痛。艾灸之後,仍要服用扶正祛邪的藥物。
神燈照法
準備雄黃、硃砂、血竭、沒藥各一錢,麝香二分,全部磨成粉末。用棉紙捲成約一尺長的粗條,每條中放入藥粉三分,再用純麻油浸透。點燃藥條,在瘡的紅暈外圍約半寸處,慢慢照射,逐漸將藥條收入瘡口,同時要猛地將藥條向外提起,以引導毒氣向外排出,避免毒氣侵入內臟。剛開始用三條,逐漸增加到五、七條,等瘡勢逐漸消退,就可以慢慢減少使用的藥條數量,之後再用敷藥。
桑枝灸法,用來治療各種瘡毒堅硬不潰爛、潰爛後不腐壞、新肉不長、疼痛不止的情況。用桑枝點燃,對著患處進行艾灸,火燒盡就更換,每次灸一段時間就可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