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科心得集》~ 方匯 (8)
方匯 (8)
1. 卷中
此方可移深居淺,轉重作輕。如已成,氣血素虧,不能穿潰者,加白芷、角針、山甲,一伏時自潰;如初起焮痛口渴,加天花粉。此治癰疽、發背、腸癰之神方也。
(新方),化毒除濕湯,治濕熱下注。
歸尾,澤蘭,苡仁,牡丹皮,赤芍,金銀花,枳殼,川通草
(景岳),蠟礬丸,治金石發疽,一切癰疽,托裡,止疼痛,護臟腑,神妙。不問老少,皆可服之。
黃蠟(一兩,黃色者佳,溶開,入礬末),白礬(一兩,明亮淨者為末)
上二味和勻,眾手急丸,桐子大。每服二、三十丸,漸加至四、五十丸,熟水或鹽湯送下,日進二、三服,至三、四兩之上,愈見奇功矣。
此方不惟止痛生肌而已,其護膜止瀉、消毒化膿,及內癰排膿托裡之功甚大。
(仲景),五苓散,治瘡毒,下部濕熱,小便短少。
豬苓,茯苓,白朮,澤瀉,官桂
(陳氏),活血散瘀湯,治產後惡露不盡,或經後瘀血作痛,或暴急奔走,或杖後瘀血流注,腸胃作痛,漸成內癰,及腹痛大便燥者,並宜服之。
川芎,歸尾,赤芍,蘇木,丹皮,枳殼,桃仁,栝蔞仁,檳榔,大黃
水煎,空心服。
(陳氏),薏苡仁湯,治腸癰腹中疼痛,或脹滿不食,小便澀滯,婦人產後多有此病,縱非癰,服之尤效。
薏苡仁,栝蔞仁,牡丹皮,白芍
《金匱》,附子苡仁敗醬散,治腸癰。
薏苡仁,敗醬,附子
上三味,杵為末。取方寸匕,以水二升,煎減半,頓服,小便當下。
《局方》,四君子湯,治一切陽虛氣弱,脾衰肺損,飲食少思,體瘦面黃,皮焦毛落,脈來細軟。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姜,棗
(陳氏),滋陰除濕湯,治鸛口疽,初起朝寒暮熱,日輕夜重如瘧等證。
川芎,當歸,白芍,熟地,柴胡,黃芩,陳皮,知母,澤瀉,地骨皮,貝母,甘草,姜
(陳氏),和氣養營湯,治前證已成,不得內消者,宜此藥托之。
人參,陳皮,白朮,黃耆,茯苓,丹皮,當歸,熟地,沉香,甘草
(陳氏),滋腎保元湯,治前證元氣虛弱,膿水淋漓,久而不斂。
人參,黃耆,白朮,茯苓,歸身,杜仲,山萸,丹皮,熟地,附子,肉桂,甘草,姜,棗
(陳氏),琥珀蠟礬丸,治癰疽發背,已成未成之際,恐毒氣不能外出,必致內攻,預服此丸,護膜護心,亦且散血解毒。
白礬(一兩二錢),黃蠟(一兩),雄黃(一錢二分),琥珀(一錢),硃砂(一錢二分),蜂蜜(二錢)
上四味,先研極細,另將蜜蠟銅勺內溶化,離火片時,候蠟四邊稍凝,方入上藥攪勻,共成一塊,以一人將藥火上微烘,眾手急丸,小寒豆大,用硃砂為衣,磁罐收貯。每服二、三十丸,白湯食後送下,病甚者,早、晚日進二次,其功最效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可以將原本在深處的病灶引到淺處,使嚴重的病症轉為輕微。如果病症已經形成,且因氣血不足而無法自行潰破,可以加入白芷、角針(可能是皂角刺)和穿山甲,服用一劑就會自行潰破;如果剛開始發作,出現紅腫疼痛、口渴等症狀,則可以加入天花粉。這是治療癰疽、發背、腸癰等疾病的特效藥方。
(新方)化毒除濕湯,用來治療濕熱往下侵犯導致的疾病。
藥材包含:當歸尾、澤蘭、薏苡仁、牡丹皮、赤芍、金銀花、枳殼、川木通。
(景岳)蠟礬丸,用來治療因金石(可能是指礦物或毒物)引起的癰疽,以及各種癰疽。這個藥丸可以幫助托毒外出、止痛、保護臟腑,效果神奇。無論老少都適合服用。
藥材包含:黃蠟(一兩,黃色為佳,融化後加入礬末)、白礬(一兩,要用明亮乾淨的,磨成粉)。
將以上兩味藥混合均勻,趁熱揉成藥丸,大小像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,可逐漸增加到四、五十丸,用溫開水或淡鹽水送服,每天服用二到三次,藥量可以增加到三、四兩以上,效果會非常顯著。
這個藥方不僅能止痛生肌,還能保護皮膚、止瀉、消毒化膿,並且對於內癰的排膿和托毒外出有很大的作用。
(仲景)五苓散,用來治療瘡毒、下部濕熱、小便量少等症狀。
藥材包含:豬苓、茯苓、白朮、澤瀉、肉桂。
(陳氏)活血散瘀湯,用來治療產後惡露不盡,或者經期後瘀血作痛,或是因奔走勞累、跌打損傷導致瘀血流注,引起腸胃疼痛,逐漸形成內癰,以及腹痛、大便乾燥等情況。
藥材包含:川芎、當歸尾、赤芍、蘇木、牡丹皮、枳殼、桃仁、栝蔞仁、檳榔、大黃。
用水煎服,空腹服用。
(陳氏)薏苡仁湯,用來治療腸癰引起的腹痛,或者腹脹不想吃東西,小便不暢等情況。婦女產後容易出現這種病症,即使不是癰,服用這個藥方也有效。
藥材包含:薏苡仁、栝蔞仁、牡丹皮、白芍。
《金匱》附子苡仁敗醬散,用來治療腸癰。
藥材包含:薏苡仁、敗醬草、附子。
將以上三味藥搗成粉末。每次取一小撮,加入兩升水煎至一半,一次服用,小便會順暢。
《局方》四君子湯,用來治療各種陽氣虛弱、氣虛、脾虛肺損、食慾不振、身體消瘦、面色發黃、皮膚乾燥毛髮脫落、脈象細弱等症狀。
藥材包含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生薑、紅棗。
(陳氏)滋陰除濕湯,用來治療鸛口疽(一種生在嘴邊的瘡),初期出現早晨發冷、傍晚發熱,白天病情較輕、晚上病情較重的症狀,類似瘧疾。
藥材包含: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熟地黃、柴胡、黃芩、陳皮、知母、澤瀉、地骨皮、貝母、甘草、生薑。
(陳氏)和氣養營湯,用來治療上述病症已經形成,無法自行消散的情況,使用這個藥方可以幫助托毒外出。
藥材包含:人參、陳皮、白朮、黃耆、茯苓、牡丹皮、當歸、熟地黃、沉香、甘草。
(陳氏)滋腎保元湯,用來治療上述病症,但因元氣虛弱,膿水淋漓不斷,久久不能癒合的情況。
藥材包含: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茯苓、當歸身、杜仲、山茱萸、牡丹皮、熟地黃、附子、肉桂、甘草、生薑、紅棗。
(陳氏)琥珀蠟礬丸,用來治療癰疽發背,在疾病形成和未形成之間,擔心毒氣無法排出,反而會內攻,提前服用此藥丸可以保護皮膚和心臟,同時也能散血解毒。
藥材包含:白礬(一兩二錢)、黃蠟(一兩)、雄黃(一錢二分)、琥珀(一錢)、朱砂(一錢二分)、蜂蜜(二錢)。
將上述四味藥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另取蜂蜜和黃蠟用銅勺融化,待蠟稍微冷卻凝固後,加入藥粉攪拌均勻,製成一塊藥團,一人將藥團在火上稍微烘烤,眾人趁熱揉成藥丸,大小像小寒豆,外層用朱砂裹住,放入瓷罐儲存。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,用白開水在飯後送服,病情嚴重者,早晚各服用一次,效果顯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