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傅青主男科重編考釋》~ 寒熱真假辨門 (2)
寒熱真假辨門 (2)
1. 乍熱乍寒
病有灑淅惡寒,而後發熱者,蓋陰脈不足,陽往從之;陽脈不足,陰往乘之。何謂陽不足?寸脈微,名曰陽不足。陰氣上入於陽中,則惡寒也。何謂陰不足?尺脈弱,名曰陰不足。陽氣下陷陰中,則發熱也。
凡治寒熱,用柴胡升陽氣,使不陷於陰中,則不熱也。用黃芩降陰氣,使不升入陽中,則不寒也。
白話文:
有些疾病會出現一陣陣發冷怕冷,然後又發熱的現象,這通常是因為體內陰陽失衡所導致。如果是陰氣不足,陽氣就會跟著跑到體表,讓人覺得發熱;反之,如果是陽氣不足,陰氣就會趁虛而入,讓人覺得發冷。
什麼是陽氣不足呢?就是把脈時,寸脈(手腕上靠近大拇指那側的脈搏)微弱,這就代表陽氣不足。這時,陰氣會往上跑到陽氣所在的地方,所以會覺得發冷。什麼又是陰氣不足呢?就是把脈時,尺脈(手腕上靠近小指那側的脈搏)微弱,這就代表陰氣不足。這時,陽氣會往下跑到陰氣所在的地方,所以會覺得發熱。
所以,治療這種忽冷忽熱的症狀,可以用柴胡來提升體內的陽氣,讓它不會陷於陰氣之中,這樣就不會發熱了。也可以用黃芩來降低體內的陰氣,讓它不會上升到陽氣所在的地方,這樣就不會發冷了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