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傅青主男科重編考釋》~ 明生員傅先生山傳 (2)
明生員傅先生山傳 (2)
1. 明生員傅先生山傳
先生真無愧哉!
贊曰:於惟先生,得聖之清;訟冤奔訃,蒙難不驚。辭榮卻聘,先民是程,功在名教,百世景行。
白話文:
這位傅先生真是當之無愧啊!
讚美說:啊,這位先生,承接了聖人的清高品格;為了申訴冤屈奔走報喪,即使遭遇危難也不驚慌。推辭榮華富貴和聘請,以古代賢人為榜樣,他的功勞在於維護禮教,他的行為可以讓後世景仰學習。
2. 鐵城寄傅青主
(附禮二首,附錄《霜紅龕集》)
獨子同憂患,於今乃別離,乾坤留古道,生死見心知。貫械還余草,傳燈不以詩,悠悠千載業,努力慰相思。
江州求死不得,至今只得為其從容者。聞黃冠入山養母,甚善,甚善!此時不可一步出山也。有詩一冊付曲沃錫珽,屬致門下藏之山中矣。可到未?(乙酉冬季)
前詩到未?若未到門下,不可往取,可屬西河曹孝廉碩公緩頰取之,必藏之門下。所目今著《經觀》、《史觀》二書,《經觀》薄就矣,《史觀》尚未竟,不知能終竟此業否?晉士惟門下知我甚深,不遠蓋棺,斷不敢負門下之知,使異日羞稱袁繼咸為友生也。
丙寅初秋宜春袁繼咸袁山
白話文:
獨生子也正一同憂患,如今卻要分別了,天道人倫留下亙古不變的道理,生死之間更能看清彼此的心意。我帶著刑具手銬回來,就像餘下的野草般,我傳承的不是詩詞,而是更重要的東西。這千年以來的大業,要努力去做,才能安慰彼此的思念。
在江州求死卻不能如願,至今只能勉強順應命運。聽說道士入山奉養母親,非常好,非常好!這個時候絕對不能離開山裡一步。我寫了一本詩集,已經交給曲沃的錫珽,請他轉交給您,讓您藏在山中。不知道送到了沒有?(乙酉年冬季)
上次的詩集送到了嗎?如果還沒送到您那,就不要去取,可以請西河的曹孝廉碩公代為說項取回,務必藏在您那。我目前正在寫《經觀》、《史觀》兩本書,《經觀》快要完成了,《史觀》還沒寫完,不知道能不能完成這項事業?晉地的讀書人中,只有您最了解我,我離蓋棺論定之時也不遠了,絕對不會辜負您對我的知遇之恩,讓將來我羞愧說自己是袁繼咸的朋友。
丙寅年初秋,宜春袁繼咸 袁山 寫。
3. 傅山父子
(原載《池北偶談》)
傅山,字青主,一字公之他,太原人。母夢老比丘而生,生復不啼。一瞽僧至門云:「既來,何必不啼?」乃啼。六歲食黃精,不樂穀食,強之,乃復食。讀十三經、諸子史,如宿通者。崇禎十年,袁臨候繼咸,督學山西,為巡按御史張孫振誣劾被逮。山橐饘左右,伏闕上書,白其冤。
諭德馬君常世奇,作山右二義士傳(謂山與汾陽薛宗周),比之裴瑜、魏劭。亂後,夢天帝賜黃冠衲衣,遂為道士裝。醫術入神,有司以醫見則見,不然不見也。康熙戊午,徵聘至京師,以老病辭。己未,與范陽杜樾,俱授內閣中書舍人歸里。山工八分隸及金石篆刻,畫入逸品。
子眉,字壽髦,亦工畫,作古賦數十篇。常鬻藥四方,兒子共輓車,暮抵逆旅,輒篝燈課讀經史騷賦選諸書,詰旦成誦,乃行;否即與杖。
白話文:
傅山,字青主,又字公之他,是太原人。他的母親夢見一位老和尚才懷孕生下他,出生後又不哭。有個瞎眼和尚來到他家門口說:「既然來了,為什麼不哭呢?」他才哭了出來。六歲時吃黃精,不喜歡吃五穀雜糧,勉強他吃,才又吃。他讀十三經、諸子史書,好像早就讀過一樣,非常通達。崇禎十年,袁繼咸被派到山西當督學,被巡按御史張孫振誣告而被逮捕。傅山帶著乾糧跟在他左右,到京城皇宮前上書,為他辯白冤屈。
諭德馬常世奇,寫了《山右二義士傳》(說的是傅山和汾陽的薛宗周),把他們比作裴瑜、魏劭。明朝滅亡後,傅山夢見天帝賜給他黃色的道士冠和衲衣,就穿上道士的服裝。他的醫術非常高明,官府要用醫術才能見到他,不然就不見。康熙戊午年,朝廷徵召他到京城,他以年老生病為由推辭。己未年,他與范陽的杜樾一同被授予內閣中書舍人的職位,之後回鄉。傅山擅長八分隸書及金石篆刻,畫作達到逸品的境界。
他的兒子傅眉,字壽髦,也擅長繪畫,寫了幾十篇古賦。他常常到各地賣藥,兒子們一起拉著車,傍晚抵達旅店,就點起燈來教兒子們讀經史、楚辭、詩選等書籍,要求他們第二天早上背誦,如果背不出來就用棍子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