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傅青主男科重編考釋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痢疾門

2. 火邪內傷辨

此辨痢疾之血色也。火邪之血,色必鮮紅,脈必洪緩,口必渴而飲冷水,小便必澀而赤濁。

內傷之血,色不鮮而暗紫,或微紅淡白,脈必細而遲,或浮澀而空,口不渴,即渴而喜飲熱湯;小便不赤不澀,即赤而不熱不濁,此訣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用來辨別痢疾出血顏色的方法。

因為火邪引起的出血,血色一定是鮮紅的,脈象會是洪大且和緩的,口一定會覺得渴且喜歡喝冷水,小便會澀滯且呈現赤紅混濁。

而因為內傷引起的出血,血色不會鮮紅而是呈現暗紫色,或是稍微帶紅的淡白色,脈象會是細小而遲緩的,或是浮而且澀滯空虛的,口不會覺得渴,就算覺得渴也會喜歡喝熱湯;小便不會赤紅也不會澀滯,就算赤紅也不會有熱感或混濁感,這就是分辨的訣竅。

3. 血痢

〔血痢者,乃肝經來克脾土也。雖因脾土之濕,又加暑熱暗侵,瓜果內傷所致。然終因肝木太旺無制,凌脾土而然也。滋肝而平木,肝木得養,不來下克脾土,則土亦得養,而血痢自痊矣。〕

〔血痢有腹痛,不痛之分:痛者,乃火也;不痛者,乃寒也。〕。

白話文:

血痢這種病症,是因為肝經的氣過於強盛,反過來壓制了脾土所導致的。雖然是因為脾土原本就濕氣重,又加上暑熱暗中侵襲,或是吃太多瓜果造成腸胃內傷,但最終還是因為肝木過於旺盛且沒有被制衡,才會欺壓脾土而引發的。所以,要滋養肝的機能來平息過旺的肝木,讓肝木得到足夠的滋養,它就不會反過來壓制脾土,這樣脾土也能得到滋養,血痢自然就會痊癒。

血痢還分成腹痛和不腹痛兩種情況:會腹痛的,是屬於體內有火氣;不會腹痛的,則屬於體內有寒氣。

4. 血痢腹痛

血痢腹痛者,火也。方用:

歸尾(一兩),白芍(一兩),黃連(三錢),枳殼(二錢),木香(二錢),蘿蔔子(二錢),甘草(一錢)

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血痢腹痛,是體內有火的表現。治療的藥方如下:

當歸尾一兩、白芍一兩、黃連三錢、枳殼二錢、木香二錢、蘿蔔子二錢、甘草一錢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5. 血痢腹不痛

血痢腹不痛者,寒也。方用:

當歸(三錢),白芍(三錢),檳榔(一錢),枳殼(一錢),蘿蔔子(一錢),甘草(一錢)

水煎服。

前方治壯實之人,火邪挾濕者。此方治寒痢腹不痛者〔血痢雖有痛、不痛之分,其實火邪,而挾濕氣也。論理二方俱可通用,而分痛、不痛,乃慎之也。二方出入減,各為神效,正不必畏首畏尾,一用之於痛,一用之於不痛也。蓋火邪滯濕氣於腸脾之際,不得奔下,未有不裡急而後重也。妙在用當歸、白芍而利之,則火邪利於直下,不止平肝木而救脾土也。〕

白話文:

如果拉血便,但肚子不痛,這是因為身體受寒引起的。可以用以下藥方:

當歸(三錢)、白芍(三錢)、檳榔(一錢)、枳殼(一錢)、蘿蔔子(一錢)、甘草(一錢)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上面這個藥方是用於治療體格壯實的人,因為體內有火邪又夾雜濕氣所導致的拉血便。這個藥方則是用於治療因為受寒而拉血便、且肚子不痛的情況。雖然拉血便有肚子痛和不痛的區別,但其實多半都是因為體內有火邪,又夾雜濕氣所致。理論上來說,這兩種情況都可以用這兩個藥方,但會區分痛與不痛,是為了謹慎起見。這兩個藥方在藥材的用量上稍作調整,各自都有很好的療效,不必因為害怕而不敢嘗試,並不是說一個藥方只能用於肚子痛,另一個藥方只能用於肚子不痛。因為火邪使濕氣停留在腸胃之間,無法順利排出,所以通常會出現裡急後重的感覺。這個藥方的巧妙之處在於使用當歸、白芍來疏通,使火邪能夠順利向下排出,這不僅能平息肝火,也能保護脾胃的功能。

6. 紅白痢疾

此症感濕熱而成,紅白相見,如膿如血,至危至急者也。苟用涼藥止血,熱藥攻邪,俱非善治之法。方用:

當歸(二兩),白芍(二兩),檳榔(二錢),枳殼(二錢),廣木香(一錢),蘿蔔子(一錢),甘草(二錢),滑石(三錢)

水煎服。

一、二劑收功。此方妙在用歸、芍二兩之多,則肝血有餘,不去克脾土,自然大腸有傳送之功。加之枳殼、檳榔、蘿蔔子,俱逐穢去積之品,尤能於補中用攻。而滑石、甘草、木香,調達於遲速之間,不疾不緩,使瘀滯盡下也。其餘些小痢疾,只用減半治之,無不奏功。此方不論紅白痢疾,痛與不痛,服之皆神效。

又方:

當歸(一兩),黃芩(七錢),蒼朮(一錢),厚朴(一錢),陳皮(一錢),大腹皮(一錢)

水二樽,煎一樽,頓服。

白話文:

這種病是因為感受濕熱而引起的,大便中紅和白相間,像膿又像血,是病情非常危急嚴重的狀況。如果用寒涼的藥物來止血,或是用熱性的藥物來驅趕邪氣,都不是好的治療方法。

這裡有一個藥方:

當歸(二兩),白芍(二兩),檳榔(二錢),枳殼(二錢),廣木香(一錢),蘿蔔子(一錢),甘草(二錢),滑石(三錢)

用水煎服。

吃一、兩劑藥就會見效。這個藥方巧妙之處在於用了大量的當歸和白芍,使肝血充足,就不會去克制脾土,這樣大腸自然就有傳送功能。再加上枳殼、檳榔、蘿蔔子,這些都是能排除穢物和積滯的藥材,更能在補益的同時兼具攻邪的作用。而滑石、甘草、木香,則能調節藥效的快慢,讓藥力不急不緩,使瘀滯都能順利排出。其它的輕微痢疾,只需將這個藥方用量減半來治療,都會很有效。這個藥方不論是紅痢疾或白痢疾,也不管肚子痛不痛,服用都有神奇的療效。

另外還有一個藥方:

當歸(一兩),黃芩(七錢),蒼朮(一錢),厚朴(一錢),陳皮(一錢),大腹皮(一錢)

用水兩樽(古時量器單位),煎到剩一樽,一次全部喝下。

7. 內傷血痢

更有內傷勞倦,與中氣虛寒之人,脾不攝血而成血痢,當用理中湯加木香、肉桂;或用補中益利湯加熟地、炒黑乾薑,治之而始愈也。

白話文:

還有一種情況是,因為身體內部損傷、過度勞累,或是因為中氣虛弱、體質虛寒的人,他們的脾臟無法好好控制血液,導致血痢。這種情況應該使用理中湯,再加入木香、肉桂;或者使用補中益氣湯,再加入熟地、炒黑乾薑來治療,這樣才能痊癒。

8. 久瀉血痢

經驗久瀉血痢,小腹作痛,神效方:

秋梨(四兩),生薑(五錢),趨樹根皮(一兩)

共搗爛,夏布擰汁水,空心服之,立愈。

白話文:

對於長久腹瀉、並伴有血便和腹痛的症狀,有個非常有效驗的方子:

取秋梨四兩、生薑五錢、和臭椿樹的根皮一兩。

將這三樣東西一起搗爛,用粗棉布包起來擰出汁液,在空腹時服用,很快就能痊癒。

9. 中暑痢疾

夏日中暑,紅白痢疾,方用:

焦山楂(五錢),紅糖(五錢),白糖(五錢),白蘿蔔(一個),藿香(錢半)

水煎服。

若為白痢,用紅糖一兩,若為紅痢,用白糖一兩。〔若為紅白痢,即用上方〕。

白話文:

夏天中暑,出現紅痢或白痢,可以用這個藥方:

炒過的焦山楂五錢、紅糖五錢、白糖五錢、白蘿蔔一個、藿香一錢半,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
如果是白痢,就用紅糖一兩;如果是紅痢,就用白糖一兩。(如果是紅白痢,就按照上面的藥方服用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