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傅青主男科重編考釋》~
1. 嘔吐門
2. 反胃大吐
大吐之症,舌有芒刺,雙目紅腫,人以為熱也,誰知是腎水之方乎?蓋脾胃必借腎水而滋潤之,腎水一虧,則胃之火沸騰而上,以致目紅而舌芒刺也。但此症時燥時靜,時欲飲水,及水到又不欲飲,即強飲之,亦不甚快,此乃上假熱而下真寒也,宜六味地黃湯加桂、附,水煎,冷服。
〔此方可治上假熱而下真寒者,無不神妙奏功,大吐之症宜之耳。〕
外治法:
先以手擦其足心,使極熱時,然後用附子一個煎湯,用鵝翎掃之,隨干隨掃,少頃亦不吐矣。後以六味地黃湯大劑飲之,即安然也。或服逍遙散加黃連,亦立止也。
無如世醫以雜藥妄投而成噎膈矣,方用:
熟地(二兩),山萸(一兩),當歸(五錢),元參(一兩),牛膝(三錢),白芥子(三錢)
水煎服。
蓋腎水不足,則大腸必干而細,飲食入胃,不能下行,故反而上吐矣。
白話文:
這種嚴重嘔吐的病症,患者舌頭有芒刺,兩眼紅腫,人們都以為是熱症,但誰知道這是腎水不足造成的呢?原來脾胃必須依靠腎水的滋潤,腎水一旦虧虛,胃火就會旺盛上衝,導致眼睛紅腫、舌頭長芒刺。這種情況時而感覺燥熱,時而又靜止下來,有時想喝水,但水到了嘴邊又不想喝,勉強喝下去也不覺得舒服,這其實是上面呈現假熱,下面是真寒的現象。應該使用六味地黃湯,再加入肉桂和附子,用水煎煮,放涼後服用。
這個藥方對於治療上假熱下真寒的情況,效果非常顯著,對於嚴重的嘔吐症狀尤其適用。
外治方法:
先用手搓揉患者的腳心,使其感到發熱,然後用一個附子煎湯,用鵝毛掃蘸取藥湯塗擦腳心,藥液乾了就繼續塗擦,很快就不會再嘔吐了。之後再服用大量的六味地黃湯,就能平安康復。或者服用逍遙散加黃連,也能立即止吐。
可惜的是,世俗醫生常常胡亂用藥,導致病情加重,甚至形成食道阻塞。現在提供一個藥方:
熟地黃(二兩),山茱萸(一兩),當歸(五錢),元參(一兩),牛膝(三錢),白芥子(三錢)。
用水煎服。
這是因為腎水不足,大腸一定會變得乾燥細小,食物進入胃後無法順利下行,所以反而會向上嘔吐。
3. 寒邪犯腎大吐
寒邪入腎宮,將脾胃之水,挾之盡出,手足厥逆,少腹痛不可忍,以熱物熨之少快,否則寒冷欲死。不知者以為胃病,而乃腎病也。方用:
附子(一個),白朮(四兩),肉桂(一錢),乾薑(三錢),人參(三兩)
水煎服。
下喉便覺吐定,煎渣再服,則安然如故矣。〔蓋腎水養人,何能克心以死人?惟陰寒邪氣,直入腎宮,則腎火外避,而諸邪挾眾,逆犯心君,則不寧矣。所以必用附子、肉桂、乾薑,一派辛辣之熱藥,而不必多用人參以定變,使諸藥遍列分部,無非春溫之氣,自然寒邪散而吐止矣。〕
白話文:
寒冷的邪氣侵入腎臟,會把脾胃裡的水分挾帶而出,導致全部吐出來。手腳冰冷,小腹疼痛難忍,用熱的東西敷熨會稍微舒服一點,不然就會因為寒冷而感到快要死了。不了解的人會以為是胃病,實際上是腎臟的問題。治療的藥方是:
附子(一個),白朮(四兩),肉桂(一錢),乾薑(三錢),人參(三兩)。
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喝下去後,立刻就會覺得嘔吐停止了。將藥渣再煎一次服用,就能恢復正常了。〔因為腎水是滋養人體的,怎麼會反過來剋制心臟導致人死亡呢?而是因為陰寒的邪氣直接侵入腎臟,導致腎火向外躲避,各種邪氣聚集在一起,反過來侵犯心臟,所以才會不舒服。因此必須使用附子、肉桂、乾薑這些辛辣溫熱的藥物,而不需要多用人參來穩定變化,而是讓所有的藥物遍布身體各處,就像春天溫暖的氣息一樣,自然能將寒邪驅散,嘔吐也就停止了。〕
4. 腎虛嘔吐
嘔吐之症,人以為胃虛也,誰知是由於腎虛乎?故治吐不效,未窺見病之根也。方用:
人參(三錢),白朮(五錢),薏仁(五錢),芡實(五錢),砂仁(五粒),吳茱萸(五分)
水煎服。
〔此方似乎治脾胃之藥,不知皆治腎之味。方中取人參救胃之外,其餘藥品,俱入腎經,而不止留在脾也。腎火生脾,脾土生胃,胃氣一轉,嘔吐自平,此治胃而用治腎之法,人知之乎?〕
白話文:
嘔吐這種病症,人們都認為是胃虛引起的,有誰知道其實是腎虛造成的呢?所以治療嘔吐沒有效果,是因為沒有找到病根。
藥方如下:
人參(三錢),白朮(五錢),薏仁(五錢),芡實(五錢),砂仁(五粒),吳茱萸(五分)
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〔這個藥方看起來好像是治療脾胃的藥,卻不知道其實這些藥都具有治療腎的功效。藥方中除了人參是用來補救胃氣之外,其餘的藥品,都是進入腎經,而不只是停留在脾經而已。腎火能夠生發脾土,脾土又能生發胃氣,當胃氣恢復正常運轉,嘔吐自然就會停止。這就是治療胃病卻用治療腎的方法,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個道理呢?〕
5. 脾虛胃吐
胃吐由於脾虛,脾氣不下行,自必上反而嘔,補脾則胃安。方用:
人參(三錢),茯苓(三錢),白朮(五錢),甘草(一錢),肉桂(一錢),神麯(一錢),半夏(一錢),砂仁(三粒)
水煎服。
此方治胃病以補脾土者,何也?蓋胃為腎之關,關門之沸騰,由於關中之潰亂,然則欲使關外之安靜,必先使關中之安寧。況用砂仁、半夏、神麯等味,全是止吐之品,有不奏功如神者乎?此脾胃雙補法也。
白話文:
胃吐是因為脾虛,脾氣無法向下運行,自然會向上反而嘔吐,補養脾氣就能讓胃安定。藥方如下:
人參(三錢),茯苓(三錢),白朮(五錢),甘草(一錢),肉桂(一錢),神麯(一錢),半夏(一錢),砂仁(三粒)。
用水煎服。
這個藥方治療胃病是透過補養脾土,為什麼呢?因為胃是腎的關口,關門的沸騰(指胃氣不順)是因為關口內部潰亂(指脾虛),想要讓關口外部(指胃)安靜,必須先讓關口內部(指脾)安寧。更何況藥方中使用了砂仁、半夏、神麯等藥材,都是止吐的藥物,效果自然像神一樣靈驗。這是一個脾胃同時補養的方法。
6. 腎寒吐瀉
腎寒吐瀉,由於心寒胃弱,嘔吐不已,食久而出是也。下利不已,五更時痛瀉三、五次者是也。此症人以為脾胃之寒,服脾胃藥而不效者,何也?蓋胃為腎之關,脾為腎之海。胃氣弱,不補命門之火,則心包甚寒,何以生胃土而消穀食?脾氣弱,不補命門之火,則下焦虛寒,何以化糟粕而生精微?故補脾胃莫急於補腎也。方用:
熟地(三兩),山萸(二兩),茯苓(三兩),人參(三兩),山藥(四兩),附子(一兩),肉桂(一兩),五味子(一兩),吳茱萸(五錢)
蜜丸,每日空心服五錢。
〔此方之妙,全在用腎藥居多,而脾胃藥居少。尤妙在用熱溫之藥,於補腎、補土之中,則火足而土健,誰知水足而生火乎?此種議論,舉世未聞,豈徒託空言以示奇乎?實有至理存焉。試之無不效奏頃刻,願世人加意此妙法也。〕
白話文:
腎臟虛寒引起的嘔吐腹瀉,是因為心臟虛寒、胃部虛弱,導致嘔吐不停,食物吃下去很久才吐出來。還有腹瀉不止,尤其在清晨五更時分,會疼痛並腹瀉三到五次。這種病症,人們常常以為是脾胃虛寒,所以服用治療脾胃的藥物卻沒有效果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胃是腎臟的關卡,脾是腎臟的海洋。胃氣虛弱,如果不補命門的火,心包就會非常寒冷,這樣如何能讓胃土產生能量去消化食物呢?脾氣虛弱,如果不補命門的火,下焦就會虛寒,這樣如何能將食物殘渣轉化為精華呢?所以,要補脾胃,最重要的是先補腎。藥方如下:
熟地黃(三兩)、山茱萸(二兩)、茯苓(三兩)、人參(三兩)、山藥(四兩)、附子(一兩)、肉桂(一兩)、五味子(一兩)、吳茱萸(五錢)。
將以上藥材製成蜜丸,每天早上空腹服用五錢。
這個藥方的精妙之處,在於使用補腎的藥材較多,而補脾胃的藥材較少。更妙的地方在於使用溫熱的藥物,在補腎、補脾土的同時,讓火氣充足、脾土健壯。誰知道,要讓水足才能產生火呢?這種理論,世上少有聽聞,難道只是空談來顯示奇特嗎?實在是有深刻的道理存在其中。試用這個藥方,效果很快就能顯現,希望世人能多加注意這個奇妙的方法。
7. 火吐
此症若降火,則由脾而入於大腸,必變為便血之症,方用清火止瀉湯:
茯苓(一兩),人參(二錢),砂仁(三粒),黃連(三錢)
水煎服。
白話文:
這種病症如果用降火的藥物來治療,火氣反而會從脾胃進入大腸,一定會變成便血的症狀。可以用清火止瀉湯來治療:
茯苓(一兩),人參(二錢),砂仁(三粒),黃連(三錢)
用水煎煮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