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傅青主男科重編考釋》~ 厥症門 (3)
厥症門 (3)
1. 半身不遂
此症宜於心、胃而調理之。蓋心為天真。神機開發之本;胃是後腑,充大真氣之標。標本相得,則心膈開之,膻中、氣海,所留宗氣盈溢,分布五臟、三焦,上下中外,無不周遍。
若標本相失,則不能致其氣於氣海,而宗氣散矣。故分布不周於經脈則偏枯;不周於五臟則瘖。即此言之,未有不因真氣不周而病者也。
法宜用黃耆為君,參歸、白芍為臣,防風、桂枝、鉤藤、竹瀝、薑汁、韭汁、葛汁、梨汁、乳汁為佐使,治之而愈。
若雜投烏附、羌活之類,以涸榮而耗衛,如此死者,是醫殺之也。
白話文:
這個病症應該從心臟和脾胃來調理。因為心臟是天生的根本,是神經機能開發的基礎;脾胃是後天之本,是補充身體真氣的來源。如果根本和來源互相配合,心胸就會開闊,膻中穴和氣海穴所儲存的宗氣就會充盈,並能分佈到五臟六腑、三焦,無論上下內外,都能夠周遍運行。
如果根本和來源失去協調,就無法將氣送到氣海穴,宗氣就會散失。因此,宗氣無法周遍運行到經脈,就會導致半身不遂;無法周遍運行到五臟,就會導致失語。由此可見,沒有不是因為真氣運行不周而生病的。
治療方法應該以黃耆為主藥,人參、當歸、白芍為輔藥,防風、桂枝、鉤藤、竹瀝、薑汁、韭菜汁、葛根汁、梨汁、乳汁為佐藥,這樣治療就可以痊癒。
如果亂用烏頭、附子、羌活之類的藥物,會使體內精血枯竭、衛氣耗散,這樣導致死亡,就是醫生殺了病人。
2. 半身不遂口眼歪邪
方用:
人參(五錢),白朮(五錢),當歸(五錢),黃耆(一兩),半夏(三錢),乾葛(三錢),桂枝(錢半),紅花(二錢),甘草(一錢),水(二樽),姜(三片),棗(二枚)
煎服。
此症人多以風藥治之,殊不見功。此藥調理氣血、故無不效。
白話文:
這個病症的治療藥方是:
人參(15克),白朮(15克),當歸(15克),黃耆(30克),半夏(9克),乾葛(9克),桂枝(4.5克),紅花(6克),甘草(3克),水(約兩瓶),生薑(三片),紅棗(兩顆)。
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這個病症很多人都用治療風症的藥物來處理,卻都看不到效果。這個藥方是用來調理身體的氣和血,所以沒有不見效的。
3. 癇症
〔羊癲之症〕,忽然臥倒,作羊馬之聲,口中吐痰如湧者,乃痰迷心竅也。蓋因寒而成,感寒則發也。方用:
人參(三錢),白朮(一兩),茯神(五錢),山藥(三錢),薏仁(五錢),肉桂(一錢),附子(一錢),半夏(三錢)
水煎服。
(此方助其正氣以生心血,又加桂附以祛寒邪;加半夏以消痰,逐去其水,自然氣回而癲止也。一劑痊愈,永不再發,幸珍視之。)
又方:
人參(一兩),茯神(一兩),白朮(五錢),半夏(一錢),南星(一錢),附子(一錢),柴胡(一錢),菖蒲(三分)
水煎服。
此本治寒狂之方,治癇亦佳。
又方:
人參(三兩),白朮(五兩),甘草(一兩),陳皮(三錢),生南星(一兩),半夏(一兩),附子(一錢)
蜜丸,須病發前服之,則永不再發矣。〔蓋健其胃氣,自不生痰。況又佐之祛痰斬關之將,以此方治之自愈。〕
白話文:
所謂「羊癲瘋」,指的是突然倒地,發出像羊或馬叫的聲音,口中不斷湧出痰液,這是因為痰迷住了心竅。這種情況多半是因為身體受寒造成的,一旦感受到寒冷就會發作。治療的藥方如下:
人參(9克),白朮(37.5克),茯神(18.75克),山藥(9克),薏仁(18.75克),肉桂(3.75克),附子(3.75克),半夏(9克)
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(這個藥方可以幫助身體恢復正氣,產生心血,又加入肉桂和附子來驅散寒邪;加入半夏來化解痰液,排除體內的水分,自然就能恢復正常,癲癇也就停止了。服用一劑就能痊癒,而且不再復發,請好好珍惜這個藥方。)
另一個藥方:
人參(37.5克),茯神(37.5克),白朮(18.75克),半夏(3.75克),南星(3.75克),附子(3.75克),柴胡(3.75克),菖蒲(約1克)
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這個藥方原本是治療因為寒冷而引起的狂躁症,用來治療癲癇效果也很好。
還有一個藥方:
人參(112.5克),白朮(187.5克),甘草(37.5克),陳皮(11.25克),生南星(37.5克),半夏(37.5克),附子(3.75克)
將藥材混合製成蜜丸,必須在發病前服用,就能永遠不再發作了。〔因為這個藥方可以強健脾胃,脾胃功能正常就不會產生痰液。再加上有能夠化痰、開通氣血的藥材輔助,用這個藥方治療自然就能痊癒。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