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十六 (6)
卷三十六 (6)
1. 跌打損傷門主論
凡此三百六十五骨也,天地相乘,惟人至靈,其女人則無頂威、骨洞、右棚及初步等五骨,止有三百六十骨。又男子女人一百九十骨,或隱或襯,或無髓勢,餘二百五十六骨並有髓液,以藏諸筋,以會諸脈,溪谷相需而成身形,謂之四大,此骨度之常也。
凡醫跌打損傷者,忌用蔥,若用蔥雖醫好,遇天陰傷處必發損作痛。(梁偉士。)
《可法良規》云:凡傷損之證,乃有形器物所傷,為筋骨受病,當從論。蓋血得熱則妄行,其害甚速,須先伐肝火,清運火,砭患處,和經絡,則瘀血不致泛注,肌肉不致遍潰;次則壯脾胃,進飲食,生血氣,降陰火,則瘀血易於腐潰,新肉易於收斂,此要法也。若用克伐之劑,虛者益虛,滯者益滯,禍不旋踵矣。(論瘀血走注。)
又云:凡傷損之證,若棍撲重者,患處雖不破,其肉則死矣。蓋內肉糜爛與瘀血相和,如皮囊盛糊,然其輕者,瘀血必深蓄於內,宜急砭刺,即投大補之劑,否則大熱煩躁,頭目脹痛,牙關緊急,殊類破傷風證,此瘀穢內作而然也,急刺之,諸證悉退。
若刺破之後,或有發熱惡寒,口乾作渴,怔忡驚悸,寤寐不寧,牙關緊急,目赤頭痛,自汗盜汗,寒戰咬牙,氣短喘促,遺尿手撒,身熱脈大,按之如無,身熱不欲近衣,或欲投水,或惡寒而脈浮大,重按微細,衣厚仍寒,此氣血挾虛使然也。皆宜參、耆、歸、術之類急補之,如不應,速加附子,緩則不救,或手足逆冷,肚腹疼痛,瀉利腸鳴,飲食不入,呃逆嘔吐,此寒氣乘虛而然也,治法同前用藥。如有汗而不惡寒,或無汗而惡寒,口噤足冷,腰背反張,頸項勁強,乃血氣虛而發痙也。
治法亦同前用藥,少佐見證之劑,此痙證往往誤投風藥,以致不起者多矣。若果是破傷風證,亦系元氣耗損,外邪乘虛而致,皆宜峻補先固其本為善。妄投風藥,禍如反掌,治者不可不察。(論瘀穢內焮。)
又云:傷損之證,若內積瘀血,焮熱宜砭刺,不知砭刺則外皮炙乾,縮急堅硬,已連好肉,不能腐爛,益加脹痛,俗名丁痂皮是也。以致瘀穢難出,治者因將死肉盡行割去,瘡口開張,反難腐潰,怯弱之人,多成破傷風證,以致不救。若杖後刺去瘀穢,塗以神效當歸膏,投以參、朮、歸、耆、地黃之類,諸證即退,死肉即潰,疔痂不結,所潰亦淺,生肌之際,亦不結痂,自免皺結之痛。(論疔痂皮。
)
又云:凡損傷之證,若皮膚已破,出血過多而昏憒者,氣血虛極也,大補為主;如不應,急加附子。若墜撲太重,皮膚不破,血未出而昏潰者,瘀血在內也,行散為主;如不應,速加酒炒大黃。若下後而有變證者,皆氣血虛極也,用十全大補湯。若因痛甚而自汗昏憒者,風木熾甚也,用清肝涼血之劑,則痛自定,汗自止,潰自潰,苟作外因風邪治之,促其危也。(論亡血昏潰。
白話文:
人體有三百六十五塊骨頭,這是天地的自然法則,而人類特別有靈性。女性因為沒有頭頂的骨頭(頂威)、骨頭空洞(骨洞)、右邊的骨頭支撐(右棚)和初步等五塊骨頭,所以只有三百六十塊骨頭。另外,不論男女,還有隱藏或襯在其他骨頭上的,共有一百九十塊骨頭,這些骨頭可能沒有骨髓。其餘二百五十六塊骨頭都有骨髓液,這些骨髓液儲藏在筋脈中,匯聚全身的脈絡,相互連接形成身體,這就是所謂的四大。以上是骨骼的正常構造。
凡是治療跌打損傷的醫生,切記不要使用蔥。如果用了蔥,即使傷勢痊癒,遇到陰天,傷處一定會復發疼痛。(梁偉士的經驗。)
《可法良規》說:凡是跌打損傷的病症,都是因為有形的器物造成的,導致筋骨受損。這必須要仔細探討。因為血遇到熱就會亂竄,導致傷害迅速發生。所以要先降肝火,清理體內的火氣,在患處用砭石進行治療,調和經絡。這樣才能避免瘀血擴散,肌肉不會大面積潰爛。其次要強健脾胃,增進食慾,產生氣血,降低陰火。這樣才能使瘀血容易腐爛消散,新肉容易長好。這是治療跌打損傷的重要原則。如果使用過於強烈的藥物來攻伐,虛弱的人會更加虛弱,停滯不通的人會更加停滯不通,很快就會有災禍發生。(說明瘀血擴散的情況。)
書中又說:凡是跌打損傷的病症,如果被棍棒重擊,即使患處沒有破皮,裡面的肌肉也會壞死。因為內部的肌肉腐爛與瘀血混合在一起,就像皮囊裝滿糊狀物一樣。而傷勢比較輕的,瘀血一定會深藏在裡面,應該趕快用砭石刺破,並立即服用大補的藥劑。否則會出現高熱煩躁、頭暈目脹、牙關緊閉等症狀,很像破傷風。這是因為瘀積的穢物在體內作祟。趕快刺破患處,各種症狀就會消退。
如果刺破患處後,出現發熱惡寒、口乾口渴、心悸驚慌、睡不安穩、牙關緊閉、眼睛發紅、頭痛、自汗盜汗、寒戰咬牙、氣短喘促、小便失禁、手撒開、身體發熱、脈搏大而按下去卻感覺很虛弱、身體發熱卻不想穿衣服、或者想要跳入水中、或者怕冷而脈搏浮大,重按卻很微弱、即使穿厚衣服仍然感到寒冷,這都是因為氣血虛弱所導致的。都應該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等藥物來緊急補氣血。如果沒有效果,趕快加上附子,如果延遲就會無法救治。或者出現手腳冰冷、肚子疼痛、腹瀉腸鳴、吃不下東西、打嗝嘔吐,這是因為寒氣趁虛侵入所導致的。治療方法和前面一樣,使用補氣血的藥物。如果出汗卻不怕冷,或者不出汗卻怕冷,口噤、腳冰冷、腰背反張、脖子僵硬,這是因為氣血虛弱而導致的痙攣。
治療方法也和前面一樣,使用補氣血的藥物,再稍微搭配一些針對症狀的藥物。這種痙攣常常被誤診為風邪,導致很多人無法痊癒。如果真的是破傷風,也是因為元氣耗損,外邪趁虛而入造成的,都應該先用峻補的藥物來鞏固根本。隨便使用祛風的藥物,就會像手掌翻過來一樣,很快就會有災禍,醫生不能不仔細察看。(說明瘀積的穢物在體內發熱的情況。)
書中又說:跌打損傷的病症,如果體內積聚了瘀血,有發熱的症狀,應該用砭石刺破。如果不知道用砭石刺破,外面的皮膚就會被烤乾,收縮變得又緊又硬,甚至連好的肌肉都連在一起,不能腐爛,反而會更加腫脹疼痛,俗稱「疔痂皮」。這樣會導致瘀積的穢物難以排出,治療的人就會把壞死的肉全部割掉,傷口擴大,反而難以腐爛,虛弱的人常常會因此變成破傷風,最終無法救治。如果用棍棒打傷後,及時刺破患處,排出瘀血,塗上神效當歸膏,再服用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黃耆、地黃等補氣血的藥物,各種症狀就會消退,壞死的肉也會腐爛脫落,不會結成疔痂,即使腐爛的面積也很淺,在生長肌肉的時候,也不會結痂,自然可以免除傷口皺縮疼痛的問題。(說明疔痂皮的情況。)
書中又說:凡是跌打損傷的病症,如果皮膚已經破裂,出血過多導致昏迷,這是因為氣血極度虛弱,應該以大補氣血為主。如果沒有效果,趕快加上附子。如果因為摔倒或撞擊太重,皮膚沒有破裂,血沒有流出來卻昏迷,這是因為瘀血在體內,應該以活血散瘀為主。如果沒有效果,趕快加上酒炒過的大黃。如果在服藥後出現其他的病症,都是因為氣血極度虛弱,應該使用十全大補湯。如果因為疼痛劇烈導致自汗昏迷,這是因為風木過於旺盛,應該使用清肝涼血的藥物。這樣疼痛自然會停止,汗水自然會停止,潰爛也會自然發生。如果誤以為是外感風邪而進行治療,反而會加速危險的發生。(說明失血導致昏迷的情況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