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十六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六 (1)

1. 卷三十六

2. 跌打部

自跌打損傷以及人咬、破傷風等證,俱匯於本部中,以便檢閱參治。

白話文:

跌打損傷、被人咬傷、破傷風等病症,都歸類在本部門中,方便查閱及治療。

3. 跌打損傷門主論

陳遠公曰:有跌傷骨折,必用杉木或杉板將骨折湊合端正,以繩縛定,勿偏斜曲,再以布扎。切不可因疼痛,心軟少致輕鬆,反為害事。後用內服藥,如皮破血出,須用外治藥。但骨折而外邊之皮不傷,即不必用外治藥,然內外夾攻,未嘗不更佳耳。內治法宜活血祛瘀為先,血不活則瘀不去,瘀不去則骨不能接也。

續骨神丹:當歸二兩,大黃五錢,生地、敗龜版末、白芍各一兩,丹皮三錢,桃仁三十個,續斷、牛膝、乳香末、沒藥末、紅花各二錢,羊躑躅一錢,水煎服。一劑瘀去新生,骨即合也,又二劑去大黃,再服四劑全愈。外治膏藥加末藥摻傷處為妙。

全體神膏:當歸、生地、紅花各二兩,牛膝、續斷、劉寄奴、地榆、茜草、木瓜、小薊、人參、川芎、白朮、黃耆各一兩,甘草五錢,桑木枝四兩,杏仁、皂角、柴胡、荊芥各三錢。麻油三斤熬數沸,以麻布濾去渣再煎,滴水成珠,加入水漂過黃丹一斤四兩,收為膏,勿太老。

再用自然銅醋浸燒七次,海螵蛸、乳香、花蕊石各三錢,沒藥二錢,麒麟竭五錢,白蠟一兩為末,乘膏未冷,投入膏中,以桑木棍攪勻,取起以瓦器盛之。臨時以火燉攤,大約每張重一兩,攤畢再入勝金丹:麝香、花蕊石、象皮各三錢,血竭三兩,乳香、海螵蛸、沒藥、樟腦、人參、木耳灰、三七根、兒茶各一兩,古石灰、紫石英各二兩,自然銅、冰片、乾地蝨、干大糞、琥珀各一錢,生甘草五錢,土狗十個,研細和勻,瓷瓶密貯。每膏一張用末藥三錢摻膏上貼之。

凡接骨不須二個也,重則二個,此乃絕奇絕異之方;倘骨未損傷,只貼膏藥,不必用勝金丹。內外治法三方,有不可形容之妙,內外兼治,旦夕奏功,得此三方,無折骨之不救也。(《冰鑑》)

《丹心》曰:凡金瘡及折傷,不可飲冷水,血見寒則凝,入心則死。

蔣示吉曰:跌打損傷,筋斷血流不止者,獨勝散主之。(《說約》)

馮魯瞻曰:胎前如有跌撲所傷,須逐汙生新為主,佛手散最妙。腹痛加益母草服,如痛止則母子俱安;若胎已損,則汙物並下,再加童便制香附、益母草、陳皮煎濃汁飲之。如從高墜下,腹痛、下血、煩悶,加生地、黃耆補以安之。如因跌撲腹痛下血,加參、朮、陳皮、白茯苓、炙甘草、砂仁末以保之。

如胎下而去血過多,昏悶欲絕,脈大無力,用濃厚獨參湯沖童便服之。小產本由氣血大虛,今當產後,益虛其虛矣,故較正產,尤宜調補。

《素問》云:人有所墜墮,惡血留內,腹中滿脹,不得前後,先飲利藥,此上傷厥陰之脈,下傷少陰之絡,刺足內踝之下,然骨之前血脈出血,刺足跗上動脈,不已,刺三毛上各一痏,見血則已。左刺右,右刺左。善悲驚不樂,刺如右方。(繆剌論。)

白話文:

跌打損傷門主論

陳遠公說:跌傷骨折,一定要用杉木或杉板將骨折處對齊固定,用繩子綁緊,不可歪斜彎曲,再用布包紮。絕對不能因為疼痛而心軟鬆綁,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傷害。之後再服用內服藥,如果皮膚破損出血,需要使用外敷藥。但如果只是骨折,皮膚沒有受傷,就不必使用外敷藥,不過內外同時治療,效果更好。內服藥應以活血化瘀為先,血液不活絡,瘀血就不會散去,瘀血不去,骨頭就無法癒合。

續骨神丹:當歸二兩,大黃五錢,生地黃、龜板粉、白芍藥各一兩,丹皮三錢,桃仁三十個,續斷、牛膝、乳香粉、沒藥粉、紅花各二錢,羊躑躅一錢,水煎服。服用一劑後瘀血就會散去,骨頭就能癒合,再服用兩劑去掉大黃,之後再服用四劑即可痊癒。外敷膏藥中加入藥粉敷在傷處效果最佳。

全體神膏:當歸、生地黃、紅花各二兩,牛膝、續斷、劉寄奴、地榆、茜草、木瓜、小薊、人參、川芎、白朮、黃耆各一兩,甘草五錢,桑樹枝四兩,杏仁、皂角、柴胡、荊芥各三錢。用麻油三斤熬煮幾沸,用麻布過濾掉渣滓後再次煎煮,直至滴水成珠,加入用清水漂洗過的黃丹一斤四兩,收膏,不可熬製過老。

再用醋浸泡過的自然銅燒製七次,海螵蛸、乳香、花蕊石各三錢,沒藥二錢,麒麟竭五錢,白蠟一兩研磨成粉,趁膏藥未冷時,加入膏中,用桑木棍攪拌均勻,盛放在瓦器中。使用時用火加熱攤開,每張約重一兩,攤好後再加入勝金丹:麝香、花蕊石、象皮各三錢,血竭三兩,乳香、海螵蛸、沒藥、樟腦、人參、木耳灰、三七根、兒茶各一兩,石灰、紫石英各二兩,自然銅、冰片、乾地蝨、乾大糞、琥珀各一錢,生甘草五錢,土狗十個,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,用瓷瓶密封保存。每張膏藥用三錢藥粉混合後敷貼。

凡是接骨,通常不需要兩個膏藥,傷勢嚴重則需使用兩個,這是非常獨特有效的方劑;如果只是骨頭沒有受傷,只需貼膏藥,不需要使用勝金丹。內外治療的三個方劑,有不可思議的妙用,內外兼治,能迅速見效,有了這三個方劑,就沒有治不好的骨折。(出自《冰鑑》)

《丹心》中說:凡是金傷和骨折,不可喝冷水,血液遇寒則凝固,進入心臟則會死亡。

蔣示吉說:跌打損傷,筋斷血流不止的,獨勝散最有效。(出自《說約》)

馮魯瞻說:懷孕期間如果因跌撲受傷,需以清除污物、促進新生為主要治療方法,佛手散最有效。腹痛可加益母草服用,如果疼痛停止,則母子平安;如果胎兒已受損,則污物會排出,再加童尿、制香附、益母草、陳皮煎成濃汁服用。如果從高處墜落,腹痛、出血、煩悶,需加入生地黃、黃耆來補益安撫。如果因跌撲導致腹痛出血,需加入人參、白朮、陳皮、白茯苓、炙甘草、砂仁粉來保胎。

如果胎兒滑落,出血過多,昏迷將死,脈象洪大無力,要用濃縮人參湯沖童尿服用。小產是由於氣血大虛所致,產後身體更加虛弱,因此比正常分娩更需要調補。

《素問》中說:人如果從高處墜落,瘀血滯留在體內,腹部脹滿,無法前後移動,先服用瀉藥,這是上傷厥陰脈,下傷少陰絡,刺足內踝下,然骨之前的血脈出血,刺足跗上動脈,如果仍出血不止,刺三毛穴各一針,見血即止。左刺右,右刺左。善於悲傷驚恐,則刺右側。(出自《繆刺論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