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十五 (1)
卷三十五 (1)
1. 金絲瘡門主論
金絲瘡形如繩線,鉅細不一,上下至心即死。治法將瘡頭截住刺之出血,再用藥治。(《集驗》)
白話文:
金絲瘡的形狀像繩子或線,粗細不一,如果蔓延到心臟的部位就會死亡。治療方法是先將瘡頭截斷,刺破讓血流出,然後再用藥物治療。(這是出自《集驗方》的記載)
2. 金絲瘡門主方
驗方,嚼浮萍草塗之,即愈。
白話文:
經驗方子,把浮萍草嚼爛塗在患處,很快就會痊癒。
3. 火珠瘡門主論
火珠瘡其形如珠,始於發中相染不已,亦有傷命者。其熱如烙,四畔紅赤,中藏明亮如珠,此心肝二經積熱熾盛而成。
白話文:
火珠瘡的形狀像珠子一樣,一開始會從頭髮裡長出來,然後互相傳染,而且會不停地蔓延,也有人因此喪命。這種瘡的熱度像被烙鐵燙到一樣,瘡的周圍呈現紅色,中間則亮晶晶的像珠子,這是因為心經和肝經的熱積聚過多,非常旺盛所造成的。
4. 火珠瘡門主方
驗方,生蘿蔔搗爛,將滴醋浸敷瘡上。
白話文:
驗方,將生蘿蔔搗爛,用滴了醋的汁液浸濕敷在瘡上。
5. 熱瘡門主論
申鬥垣曰:心神煩躁,遍身發瘡,赤爛如火。(《啟玄》)
李東垣曰:熱瘡遍身發瘡,膿血赤爛如丹,儼如火燒瘡。
白話文:
申鬥垣說:心神煩躁不安,全身長滿瘡,紅腫潰爛的樣子像火燒一樣。
李東垣說:熱瘡會遍佈全身,長出的瘡會化膿、流血,紅腫潰爛像丹砂一樣,看起來就像是被火燒傷的瘡。
6. 熱瘡門主方
驗方(劉禹錫《傳信方》)。雞蛋五枚,煮熟去白取黃,亂髮如雞子大,相和於鐵銚中,炭火熬之,初甚干,少頃即發焦,乃有液出,旋取置碗中,以液盡為度。取塗瘡上,即以苦參細末敷之如神。
二黃散
川黃連,黃柏(各三兩),赤小豆,綠豆粉(各一兩),寒水石,紫蘇,漏蘆(各七錢)
共研細末。麻油調搽,一日三次。
白話文:
熱瘡門主方
驗方(出自劉禹錫《傳信方》):取五個雞蛋,煮熟後去掉蛋白,留下蛋黃,取一團像雞蛋大小的頭髮,將頭髮和蛋黃一起放入鐵鍋中,用炭火熬煮。剛開始會很乾燥,不久後就會焦黑,這時會有液體流出,馬上將液體取出放在碗中,直到沒有液體流出為止。將取出的液體塗抹在瘡上,然後再敷上細磨的苦參粉末,效果非常神奇。
二黃散
川黃連、黃柏(各112.5克),赤小豆、綠豆粉(各37.5克),寒水石、紫蘇、漏蘆(各26.25克)
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。用麻油調勻後塗抹在患處,一天三次。
7. 寒瘡門主論
竇漢卿曰:寒瘡令人面上及遍身生瘡似貓眼,有光彩,無膿血,久則近脛,此乃脾家濕熱所化。宜服雄黃解毒丸,清肌滲濕湯,多食魚、雞、蔥、蒜自愈。惟鯉、鮎、魚、蝦、蟹不可食。(《全書》)
《心法》曰:貓眼瘡一名寒瘡。每生於面及遍身,由脾經久郁濕熱,覆被外寒凝結而成。初起形如貓眼,光采閃爍無血,但痛癢不常,久則近脛。宜服清肌滲濕湯,外搓妙貼散。
白話文:
竇漢卿說:寒瘡這種病會使人的臉上和全身長出像貓眼睛一樣的瘡,它們會發亮,但沒有膿血。時間久了,瘡會往小腿方向蔓延。這是因為脾胃的濕熱轉化而成的。應該服用雄黃解毒丸和清肌滲濕湯來治療,並多吃魚、雞、蔥、蒜等食物,自然就會好。但鯉魚、鮎魚、魚、蝦、蟹等食物絕對不能吃。
《心法》裡說:貓眼瘡又名寒瘡。它常常長在臉上和全身,是因為脾經長期鬱積濕熱,加上外面的寒氣凝結而成。剛開始時,瘡的形狀像貓的眼睛,會發亮,沒有血,但會時常感到疼痛和搔癢,久了之後,瘡會蔓延到小腿附近。應該服用清肌滲濕湯來治療,並外敷妙貼散。
8. 冷瘡門主論
申鬥垣曰:身觸風寒冷氣,以致血澀不行,其瘡頑滯不知痛癢,經久不愈。宜用椒附雄礬膩粉油調敷。(《啟玄》)
白話文:
申鬥垣說:身體接觸到風寒冷氣,導致血液循環不順暢,形成的瘡腫會變得頑固、遲鈍,沒有痛癢感覺,而且很久都好不了。應該用花椒、附子、雄黃、白礬、膩粉,用油調和後敷在患處。(出自《啟玄》這本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