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十五 (2)
卷三十五 (2)
1. 鴉啖瘡門主論
竇漢卿曰:鴉啖者久中邪熱,臟腑虛寒,血氣衰少,腠理不密,發於皮膚之上,相生如錢竅,後爛似鴉啖,日久損傷難治,用鴉啖散。(《全書》)
白話文:
竇漢卿說:所謂的「鴉啖瘡」,是因為長期受到邪熱侵擾,導致體內臟腑虛弱寒冷,氣血衰少,皮膚腠理(即毛孔與皮膚紋理)不夠緊密,所以會在皮膚表面生出像錢幣一樣的小孔,之後會潰爛,看起來像被烏鴉啃食過一樣。這種病時間久了就會很難治癒,可以用鴉啖散來治療。(出自《全書》)
2. 鴉啖瘡門主方
鴉啖散(竇氏)。
老鴉毛(燒灰),大紅絨(燒灰),黃丹(各一錢),珍珠(五分),冰片(一分),麝香(少許),輕粉(三分),枯礬(五分)
上為細末,先用苦茶洗淨,乾摻。
白話文:
鴉啖瘡主要用藥方,出自竇氏的《鴉啖散》。
藥方組成是:老鴉毛燒成的灰、大紅絨燒成的灰、黃丹各一錢,珍珠五分,冰片一分,麝香少許,輕粉三分,枯礬五分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先用苦茶水清洗患處,擦乾後,將藥粉直接撒在患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