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十五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五 (2)

1. 膿窠瘡門主方

膿窠疥瘡。(方配京)鮮菖蒲根搗爛擦,或同豬油搗勻,布包擦。

遍身生瘡藥酒(王樵邱)

虎骨(醋炙),薏苡仁(各一兩),當歸,金銀花,防風,白茯苓,連翹,懷生地,貝母(各四錢),蒼耳子,羌活,天花粉,白芍(各三錢),海風藤,黃柏,茅蒼朮(各二錢)

共入絹袋,盛好酒十斤,浸三日,隔水煮,埋地下七日出火毒,每飲數杯。

膿窠瘡流黃水,瘙癢不已,延蔓無止。

宮粉(一兩,炒黑),冰片(三分),研細搓。

濕熱膿窠。

生苡仁,桑枝,鮮松葉,五加皮(各四錢),赤首烏(八兩),火酒十斤,浸七日飲。

膿窠瘡。

防風,金銀花,花椒,粉丹皮,生地,甘草,羌活,苦參,當歸,連翹,荊芥(各五錢)

上用麻油一斤入鍋熬枯,濾去渣,復入淨鍋內熬至滴水成珠,入黃蠟一兩,任其自化。或加紫草五錢亦可,離火放土地上出火毒,搽之。

又方

木鱉子,樟腦,蛇床子(各三錢),水銀,雄黃(各八分),大楓子(四錢)

共研至水銀無星為度,加陳燭油為丸擦之。疥瘡通用。

膿窠疥瘡藥酒方

生地,金銀花,當歸,蒼朮(各二兩),豬板油(十兩)

入壇內加酒十五斤,封口隔水煮一炷香,退火氣三日,任飲。

白話文:

膿窠瘡門主方

膿窠疥瘡:用新鮮的菖蒲根搗爛擦患處,或者和豬油一起搗勻,用布包著擦拭。

全身長瘡的藥酒:

虎骨(用醋炮製過)、薏苡仁(各37.5克),當歸、金銀花、防風、白茯苓、連翹、懷生地、貝母(各15克),蒼耳子、羌活、天花粉、白芍(各11.25克),海風藤、黃柏、茅蒼朮(各7.5克)。

將以上藥材裝入絹布袋,放入十斤好酒中浸泡三天,然後隔水加熱煮,再埋入地下七天去除火氣,每次飲用幾小杯。

膿窠瘡流黃水,搔癢不止,不斷蔓延:

將宮粉(37.5克,炒黑)和冰片(1.125克)研磨成細末,塗擦患處。

濕熱引起的膿窠瘡:

生薏仁、桑枝、新鮮松葉、五加皮(各15克),赤首烏(300克),加入十斤酒浸泡七天後飲用。

膿窠瘡:

防風、金銀花、花椒、粉丹皮、生地、甘草、羌活、苦參、當歸、連翹、荊芥(各18.75克)。

將以上藥材放入一斤麻油中熬煮至焦枯,濾掉藥渣,再將油倒入淨鍋中熬煮至滴在水中會凝結成珠狀,加入黃蠟37.5克,讓它自行融化。也可以加入紫草18.75克。離火後放置在土地上消除火氣,然後塗抹患處。

另一個方子:

木鱉子、樟腦、蛇床子(各11.25克),水銀、雄黃(各3克),大楓子(15克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至看不到水銀的顆粒,加入陳年的蠟燭油做成藥丸,塗擦患處。此方對疥瘡也適用。

治療膿窠疥瘡的藥酒方:

生地、金銀花、當歸、蒼朮(各75克),豬板油(375克)。

將以上藥材放入壇子內,加入十五斤酒,密封後隔水加熱煮一炷香的時間,去除火氣三天后即可飲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