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十四 (14)
卷三十四 (14)
1. 楊梅瘡門主方
又方
芝麻,槐角子(各一升)
同炒研細,每清晨白湯調服二合,七日即愈。
又方,陳琉璃陰陽瓦焙研極細,土茯苓煎湯調服二錢。
又方
白果肉,紅棗肉,肥皂子(各四十九粒)
共搗為丸,每早土茯苓湯送下三錢。
又方,羊糞不拘多少,陰陽瓦焙存性,每服三錢,好酒送下,數服自愈。
又方
紅棗肉,核桃肉,輕粉(各三錢)
共研細作丸,分九服。每服三十丸,硃砂為衣,瘡上食後服,瘡下空心服。七日瘡愈,換用花椒七粒泡湯送下。
梅瘡神效丸(《錦囊》)
棉花核(炒),肥皂核(炒黃),廣膠(麩皮拌,炒),槐花米(炒),馬料豆(炒),麻子(炒,各半升)
為末,雄豬膽汁為丸,每服五錢,酒送下,生在上身者加穿山甲土炒,二兩。
又方(《錦囊》)
硃砂(二錢),雄黃(一錢五分),苦參,荊芥,天麻,麻黃,麵粉,牛蒡子,槐角子(各三錢)
上為末,用糖心雞蛋為丸,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用雞湯或羊肉湯送下,一日一服,表出毒氣,再不發。忌一月房室。神效。
楊梅瘡後腫塊方(《錦囊》)
冷飯糰(十五兩),防風,薏苡仁,木通,金銀花,防己,白鮮皮,木瓜,皂角刺,茯苓(各五錢),白芥子(四錢),歸身(七錢)
分二十服。每用水煎,空心、午飯後、晚飯前各一服。忌雞、魚、生冷、房事及煎炒、茶酒,十餘日立效。虛弱人加人參五錢,其妙不可盡述。
梅瘡遍身臭爛,大蛤蟆一隻,竹刀腹上割一小孔,將大紅棗填滿,再加蟾酥五分,用線紮好,麻油半斤入砂鍋內炙至黃色為度,取出研細,瓷瓶收貯。每服三分,無灰酒調服取汗,五日痊愈。
忍冬湯
金銀花(一兩),黑料豆(二兩),土茯苓(四兩),甘草(三錢)
白水煎。每日一劑,酒助藥力。
金蟬脫甲酒,梅瘡不拘新久輕重,皆驗。並治結毒,筋骨疼痛,諸藥不效者更妙。好酒五斤,大蛤蟆一個浸酒內,封瓶口,煮兩柱香取起。待次日隨量之大小飲醉為度。冬夏蓋被出汗為效;所剩之酒,次日只服量之一半,酒盡瘡愈。服酒後七日不見風,要緊。忌口味、房事,百日除根。
久不收口,陳肥臘肉切薄片貼上,日三易,先以千里光煎水洗之。
神應散
何首烏,天花粉,荊芥穗,苦參,防風(各一兩),肥皂核(燒存性),薄荷葉(各五錢)
共為末,分十服。每日用新鮮白土茯苓八兩,雄豬肉四兩,入前藥,一服用水七碗煮爛去渣,其肉聽食,其湯代茶飲之,不過十日痊愈,再無餘毒。如善啖肉者,可作大劑與之。
先天一氣酒,治楊梅瘡筋骨疼痛。鉛七斤打成片,剪碎,用上好堆花燒酒十五斤,將鉛片浸酒內,泥封壇口,隔湯文武火煮一晝夜,埋土中,一七退火氣,早晚任服一二杯。待筋骨不痛,然後服八寶丹收功。
白話文:
楊梅瘡門主方
-
又一方: 將芝麻和槐角子各一升一起炒過,磨成細粉。每天早晨用白開水調服二合(約36毫升),連續服用七天就能痊癒。
-
又一方: 將陳年琉璃瓦(分為陰瓦和陽瓦)焙乾後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土茯苓煎煮的湯調服二錢(約6克)。
-
又一方: 取白果肉、紅棗肉和肥皂子各四十九粒,一起搗成丸狀。每天早晨用土茯苓煎的湯送服三錢(約9克)。
-
又一方: 取羊糞不論多少,用陰陽瓦焙乾後保留其藥性,每次服用三錢(約9克),用好酒送服,服用幾次就會自癒。
-
又一方: 取紅棗肉、核桃肉和輕粉各三錢(約9克),一起磨成細粉,做成藥丸,分成九份服用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硃砂做外衣,瘡長在身體上部時飯後服用,瘡長在身體下部時空腹服用。七天後瘡會痊癒,之後改用七粒花椒泡水送服。
-
梅瘡神效丸(《錦囊》): 將棉花籽(炒過)、肥皂核(炒黃)、廣膠(用麩皮拌炒過)、槐花米(炒過)、馬料豆(炒過)和麻子(炒過),各半升,磨成粉末,用公豬膽汁製成藥丸。每次服用五錢(約15克),用酒送服。若瘡長在身體上部,可加入土炒過的穿山甲二兩(約60克)。
-
又一方(《錦囊》): 取硃砂二錢(約6克)、雄黃一錢五分(約4.5克)、苦參、荊芥、天麻、麻黃、麵粉、牛蒡子和槐角子各三錢(約9克),一起磨成粉末,用糖心雞蛋做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雞湯或羊肉湯送服,一天服用一次,能使毒氣從體表排出,之後就不會再發病。忌一個月內行房事。此方非常有效。
-
楊梅瘡後腫塊方(《錦囊》): 取冷飯糰十五兩(約562.5克)、防風、薏苡仁、木通、金銀花、防己、白鮮皮、木瓜、皂角刺、茯苓各五錢(約15克),白芥子四錢(約12克),當歸身七錢(約21克)。分成二十份,每次用水煎煮,空腹、午飯後和晚飯前各服用一份。忌吃雞、魚、生冷食物,忌行房事,忌煎炒食物、茶和酒。十幾天就能見效。體虛的人可加入人參五錢(約15克),其妙處難以言盡。
-
梅瘡遍身臭爛: 取一隻大蛤蟆,用竹刀在腹部割一個小口,將大紅棗填滿,再加入蟾酥五分(約1.5克),用線紮好。將半斤麻油放入砂鍋中加熱至黃色,取出蛤蟆磨成細末,用瓷瓶裝好。每次服用三分(約1克),用無灰酒調服,以出汗為佳,五天就能痊癒。
-
忍冬湯: 取金銀花一兩(約30克)、黑料豆二兩(約60克)、土茯苓四兩(約120克)、甘草三錢(約9克)。用水煎煮。每天服用一劑,可用酒來幫助藥力發揮。
-
金蟬脫甲酒: 此方對治療各種新舊、輕重程度的梅瘡都有效,也能治療結毒、筋骨疼痛等,對其他藥物無效的情況更為有效。取好酒五斤,將一隻大蛤蟆放入酒中浸泡,封住瓶口,煮兩柱香的時間後取出。隔天根據酒量大小喝醉為度。冬天和夏天都要蓋被子使身體出汗,效果會更好。剩餘的酒,第二天只喝量的一半,喝完酒瘡就會痊癒。服酒後七天內不要吹風,這點很重要。忌口、忌房事,一百天就能徹底根治。
-
久不收口: 將陳年肥臘肉切成薄片貼在瘡口上,每天更換三次,先用千里光煎水清洗瘡口。
-
神應散: 取何首烏、天花粉、荊芥穗、苦參、防風各一兩(約30克),肥皂核(燒存性)、薄荷葉各五錢(約15克),一起磨成粉末,分成十份。每天用新鮮的白土茯苓八兩(約240克),公豬肉四兩(約120克),放入一份藥粉中,用水七碗煮爛後去渣,豬肉可食用,湯可當茶喝。不超過十天就能痊癒,不會留下餘毒。如果食量大,可以加大藥量。
-
先天一氣酒: 此方能治療楊梅瘡引起的筋骨疼痛。取鉛七斤,打成薄片,剪碎,用上好的堆花燒酒十五斤,將鉛片浸泡在酒中,用泥封住壇口,隔水用文火煮一晝夜,埋入土中,七天後退火氣。早晚隨意服用一兩杯。待筋骨不痛後,再服用八寶丹以鞏固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