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十四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四 (4)

1. 疔瘡門主論

總以消毒瀉火為主,世人戒用官料之藥,此乃不知醫之語,毒非藥安得除哉!拔疔散治之,紫花地丁、甘菊花各一兩,水煎服。一劑紅線除,二劑疔散,三劑痊愈,不必外治挑疔之多事也。若已潰爛,加當歸二兩治之,不必四劑,毒盡肉生也。(《冰鑑》)

胡公弼曰:豬疔其形圓而小,口內有油,忌食豬油、豬肉。牛疔其形圓而小,口內無油,疱起掐之不破,有寒熱,忌食牛肉。狗疔其形長而帶尖,色赤,有寒熱,忌食狗肉。羊疔其形長而帶白色,有寒熱,忌食羊肉。瓜藤疔不計其數,其形圓長如瓜形,因食瓜毒而生,忌食諸瓜。

豆腐疔其狀白泡,三日內頂陷,因食豆腐,內有人汗而生,忌食豆腐。氣疔其形或大或小,疱白如有氣在內,因感恚怒而生,忌氣惱。鬼疔其形大小不一,因中邪毒之氣而生,異於諸疔,比氣疔更甚,令人言語如見鬼狀。紅絲疔其形縷縷赤色如絲線,周身纏繞,宜松針刺去血,忌熱物。

內疔言其於內,臟腑上腔子裡面,喉內、口內,與外疔更不同利害,宜托裡追疔。蘿葡疔其形黑兼紫如水晶,故名之。疱白黑血毒水宜去之,宜托毒。楊梅疔形黑紫如熏梅,狀若遍身楊梅瘡,內雜疔瘡一二個,則令通身瘡不起發,須針刺出毒,服托裡土茯苓等藥。魚臍疔如魚之肚臍,多生胳膊肚、小腿肚上,乃手足陽明經分毒氣,治宜加引經藥。

蜈蚣疔形長如蜈蚣,亦有頭足,發寒熱,因飲食中被蜈蚣遊走遺毒於內而生,宜加雄黃。

程山齡曰:治療之法,貴在乎早,初起即治者,十全十活,稍遲者十全五六,失治者十全一二,內服莫妙於菊花甘草湯。項之以上,三陽受毒,必用針刺挑斷疔根,插藥膏蓋;項之以下,三陰受毒,即當艾灸。灸之不痛,亦須針刺插藥自效。(《十法》)

白話文:

總的來說,治療疔瘡的重點在於清熱解毒、瀉火。世人常說不要用官方配製的藥物,這是因為他們不懂醫理,不用藥物怎麼能去除毒素呢?可以用拔疔散來治療,配方是紫花地丁和甘菊花各一兩,用水煎服。通常一劑藥就能讓紅線消退,兩劑藥疔瘡就會散開,三劑就能痊癒,不必多此一舉用外治挑破疔瘡。如果已經潰爛,可以加入當歸二兩來治療,不用四劑,毒素就能排盡,新肉也會長出來。(出自《冰鑑》)

胡公弼說:豬疔的形狀是圓而小的,瘡口內有油,忌食豬油、豬肉。牛疔的形狀也是圓而小,瘡口內沒有油,會起水泡,用手掐水泡不會破,並有發冷發熱的症狀,忌食牛肉。狗疔的形狀是長而尖的,顏色是紅色的,會發冷發熱,忌食狗肉。羊疔的形狀是長而帶白色的,會發冷發熱,忌食羊肉。瓜藤疔的數量很多,形狀圓而長,像瓜的形狀,是因為吃了瓜類的毒素而引起的,忌食各種瓜類。

豆腐疔的樣子是白色的水泡,三日內會凹陷,是因為吃了豆腐,體內有人的汗液而引起的,忌食豆腐。氣疔的形狀或大或小,水泡白色,像裡面有氣體一樣,是因為生氣發怒而引起的,忌諱生氣。鬼疔的形狀大小不一,是因為中了邪毒之氣而引起的,不同於一般的疔瘡,比氣疔更嚴重,會讓人說話像見到鬼一樣。紅絲疔的形狀是紅色細線,像絲線一樣纏繞全身,適合用松針刺破放出毒血,忌諱熱性的食物。

內疔指的是長在體內,在臟腑上腔子裡面,喉嚨內、口內的疔瘡,和外面的疔瘡不一樣,更加嚴重,應該用托裡法來治療。蘿葡疔的形狀是黑紫色,像水晶一樣,因此得名。水泡中會有黑血毒水,應該清除,適合用托毒法。楊梅疔的形狀是黑紫色,像煙熏過的梅子,遍布全身像楊梅瘡一樣,裡面夾雜著一兩個疔瘡,會導致全身都長不出瘡,必須用針刺放出毒素,服用托裡的土茯苓等藥。魚臍疔像魚的肚臍,大多長在胳膊肚子、小腿肚子上,是因為手足陽明經的毒氣,治療應該加入引經的藥物。

蜈蚣疔的形狀像蜈蚣,也有頭和腳,會發冷發熱,是因為飲食中被蜈蚣爬過,毒素留在體內而引起的,適合加入雄黃。

程山齡說:治療疔瘡的方法,最重要的是及早,剛開始就治療,十個能好十個,稍微晚一點治療,十個能好五六個,沒有治療的,十個能好一兩個,內服藥物最好用菊花甘草湯。脖子以上的疔瘡,是三陽經受到毒邪,必須用針刺挑斷疔瘡的根部,插上藥膏覆蓋;脖子以下的疔瘡,是三陰經受到毒邪,應該用艾灸。艾灸不痛的地方,也需要用針刺,插上藥膏才能有效。(出自《十法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