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十三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三 (6)

1. 痘疹門主方

換痘法,大田螺三兩,去殼取肉,入麝香三分,牛蒡子九分,搗爛用帛包裹數層,放在痘兒臍上,以熨斗熨臍,待其藥紙俱干為度,大便出如黑糖之狀,後用湯藥一二服可也。(湯藥方:乾葛、白芍、牛蒡子、槐花、檳榔、甘草煎滾,再投大黃服,量人虛實如何,再用紫草透肌湯治之。)

換痘法,煅山甲不拘多少入罐內,以蠟固口,放地上三日,入微火炙七次,取出研末,每次服一分,薑湯調服。

痘收氣將絕。

胎元,人牙(人乳制),鹿牙(人乳制),雞蛋黃耆,人參,純陽草,白朮,陳皮,甘草(各等分)

共乳細末。用人乳薑汁調灌,即刻回生。

痘遊移之間,初發熱之時用為主。

荔枝肉,元眼肉,大棗(各七枚),糯米(七十粒)

姜引煎服,其痘即發出。

化斑湯,痘瘡夾癍。

黃連,何首烏,連翹,馬鞭草,木通,牡丹皮,蟬蛻,赤芍藥,山梔,片黃芩,桔梗,牛蒡子,紅花,白茯苓,紫草,生地,荊芥,防風

水煎服。如大癍口燥加石膏。初起夾癍加葛根、升麻、浮小麥。初熱時可加純陽草。

眼中生痘瘡急用此方。

龍膽草,菊花,石決明,秦皮,甘枸杞,甘草,密蒙花,黃芩,木賊草,炒黃連,綠豆殼,升麻,穀精草,當歸,白蒺藜(炒,去刺),豬肝(四兩),純陽草,順流水煎服。

牙疳落齒,落蘇蒂燒灰入蠶繭內,以嫩松苗近水邊生者,搗汁浸透,焙研細末,搓之。

痘時喘急火證,白花地丁三錢,水煎服即解。

三合散,治痘敗痰火盛。四君子湯、四物湯、二陳湯各等分煎服。

犀角地黃湯,治痘血熱失血。

生地,牡丹皮,白芍(各等分)

水煎服,磨犀角汁和服。

甘桔湯,治痘咽喉腫痛。

桔梗(三錢),甘草(一錢),煎服。

生脈散,治痘後灰白,氣血兩虧。

人參(一錢),炙黃耆(三錢),煎服。

四聖丸,痘後翳膜。

兔糞(四兩),家菊花(二兩),白蒺藜,甘草(各一兩)

煉蜜為丸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菊花茶送下。

四寶丹,治痘疔。

珍珠(三分),碗豆灰,血餘(各等分),冰片(五釐)

共乳細。以油胭脂調成膏,每以金銀簪刺破,將膏填入瘡口,即刻紅活矣。

痘瘡黑陷倒靨乾枯不起。

蟾酥,冰片(各二分),西牛黃(一分),硃砂(一錢),雄黃(三分)

共乳細。將獖豬尾血一錢八分為丸如小豆大,薄荷湯服一丸,即刻生動矣。

痘瘡壯熱大便秘塞。

當歸,白芍,甘草(各等分),煎服。

大便不通,黃蜜熬至滴水成珠,捻好小指細,納入穀道內,即通。如秘甚加豬牙皂角末和蜜條內導之。或豬膽汁、皂角末裝蔥管內,塞入穀道內,即通。

人虛痘不起漿。

炙黃耆(二錢),人參,白朮,當歸,柴胡,升麻,陳皮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煎服。

白話文:

換痘法: 取大田螺三個,去除外殼取出螺肉,加入麝香少許(約0.3克)、牛蒡子少許(約0.9克),搗爛後用多層布包起來,放在痘子(痘疹)的肚臍上,再用熨斗在肚臍上熨燙,直到藥布和藥物都乾了為止。此時大便會排出像黑糖一樣的東西,之後再服用一到兩帖湯藥即可。(湯藥的配方:葛根、白芍、牛蒡子、槐花、檳榔、甘草煎煮後,再加入大黃服用。根據病人的體質虛實調整藥量,之後可用紫草透肌湯治療。)

換痘法: 將煅燒過的山甲(穿山甲)不限量放入罐子裡,用蠟封住罐口,放在地上三天,然後用微火烤七次,取出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少許(約0.3克),用薑湯調服。

痘疹收斂,病情危急時: 用胎元(胎盤)、人牙(用人乳製成)、鹿牙(用人乳製成)、雞蛋黃、黃耆、人參、純陽草、白朮、陳皮、甘草(各等分)一起磨成細粉,用人乳和薑汁調和後灌服,可以立刻起死回生。

痘疹剛發熱遊走不定時,用以下方子為主: 荔枝肉、龍眼肉、大棗(各七枚)、糯米(七十粒),用生薑引藥煎煮服用,痘疹就會順利發出來。

化斑湯: 治療痘疹伴有斑疹。 黃連、何首烏、連翹、馬鞭草、木通、牡丹皮、蟬蛻、赤芍藥、山梔子、片黃芩、桔梗、牛蒡子、紅花、白茯苓、紫草、生地、荊芥、防風,用水煎煮服用。如果斑疹嚴重口乾舌燥,可加入石膏。初期痘疹伴有斑疹可加入葛根、升麻、浮小麥。初期發熱可加入純陽草。

眼睛長痘疹急用此方: 龍膽草、菊花、石決明、秦皮、甘枸杞、甘草、密蒙花、黃芩、木賊草、炒黃連、綠豆殼、升麻、穀精草、當歸、白蒺藜(炒過,去除刺)、豬肝(約150克)、純陽草,用流動的水煎煮服用。

牙齦腐爛導致牙齒脫落: 取茄子的蒂燒成灰,放入蠶繭中,再將水邊生長的嫩松苗搗爛取汁浸透,焙乾後研磨成細粉,塗抹在患處。

痘疹時出現喘氣急促等火熱症狀: 白花地丁少許(約9克),用水煎服即可緩解。

三合散: 治療痘疹後期因痰火過盛引起的衰敗。 將四君子湯、四物湯、二陳湯各取等量煎煮服用。

犀角地黃湯: 治療痘疹因血熱導致失血。 生地、牡丹皮、白芍(各等分),用水煎服,再磨犀角汁和服。

甘桔湯: 治療痘疹引起的咽喉腫痛。 桔梗(約9克)、甘草(約3克),煎煮服用。

生脈散: 治療痘疹後期氣血兩虛、面色灰白。 人參(約3克)、炙黃耆(約9克),煎煮服用。

四聖丸: 治療痘疹後出現眼翳。 兔糞(約150克)、家菊花(約75克)、白蒺藜、甘草(各約30克),用蜂蜜煉成丸子,如桐子大小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菊花茶送服。

四寶丹: 治療痘疹引起的疔瘡。 珍珠(約1克)、碗豆灰、血餘(各等分)、冰片(約0.15克),一起磨成細粉,用油脂調成膏狀,每次用金銀簪刺破疔瘡,將藥膏填入瘡口,很快就會紅潤癒合。

痘瘡黑陷、乾枯、無法發起時: 蟾酥、冰片(各約0.6克)、西牛黃(約0.3克)、硃砂(約3克)、雄黃(約1克),一起磨成細粉,用公豬尾巴的血約6克做成丸子,如小豆大小,用薄荷湯送服一丸,立刻就會恢復生機。

痘瘡壯熱、大便秘結時: 當歸、白芍、甘草(各等分),煎煮服用。

大便不通時: 將黃蜂蜜熬至可以滴水成珠時,捏成小指粗細的條狀,塞入肛門,即可通便。如果便秘嚴重,可加入豬牙皂角末和蜂蜜條狀塞入肛門。或者用豬膽汁、皂角末裝入蔥管內,塞入肛門,即可通便。

體虛、痘疹無法發漿時: 炙黃耆(約6克)、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柴胡、升麻、陳皮(各約3克)、甘草(約1.5克),煎煮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