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十二 (2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二 (29)

1. 禁忌

夫稟氣實者,夏不畏熱,冬不畏寒;稟氣怯者,天寒陰雨,感寒濕而濡瀉,天氣炎熱,則伏熱而中暍。陽盛人耐冬而不耐夏,陰盛人耐夏不耐冬,此又稟受之不同也。故自立夏則氣變純陽,治藥者用熱遠熱,如自立冬則氣合純陰,治藥者用寒遠寒。兼天氣大寒,則蓋覆宜暖,勿使毒氣為寒所觸而不得出,如天氣大熱,卻宜清涼,不可重為蓋覆,以至客熱與毒相併,乃至煩躁而瘡潰爛。至於時有迅雷烈風之變,則宜謹幃帳節蓋覆,多燒闢穢之物,以闢一時不正之氣。

臥處最要無風,又要通明忌暗,時常親人看守。夜中燈火莫離,以便供奉飲食,防禦搔破痘瘡。及宜切避穢氣,否則未出者不出,已出者斑爛,甚或瘡黑陷伏臭爛,惡痛如刀剜,悶亂而死。並不可少使飢餒寒冷,即在乳母,皆所當然。蓋痘賴穀氣乳哺以助其內,避風寒以護其外,苟穀氣一虧,風寒乘襲,為害殊甚。

但勿過為飽暖及啖煎煿五辛,否則熱毒熏膈,眼目必傷。至於既愈,則肌肉重新,洗澡固禁太早,風寒尤切謹防,勿視為淺淡之言,實衛生之大要也。

白話文:

一個人如果天生體質強壯,夏天不怕熱,冬天不怕冷;如果體質虛弱,天氣寒冷陰雨時,就容易因為感受寒濕而腹瀉,天氣炎熱時,則可能因為暑熱潛伏體內而中暑。體內陽氣旺盛的人耐得住冬天但不耐夏天,體內陰氣旺盛的人耐得住夏天但不耐冬天,這也是因為稟賦體質不同所造成的。

所以從立夏開始,氣候轉為純陽,用藥時要避免使用熱性藥物,如同從立冬開始,氣候轉為純陰,用藥時要避免使用寒性藥物。如果天氣非常寒冷,就要注意保暖,不要讓體內的毒氣因為寒冷而無法排出;如果天氣非常炎熱,就應該保持清涼,不要過度保暖,以免外來的熱與體內毒素結合,導致煩躁甚至瘡瘍潰爛。遇到突然出現的雷雨或大風時,也要小心遮蔽,多燒一些具有辟穢作用的東西,以驅散一時不正之氣。

臥室最重要的是要沒有風,又要明亮,避免陰暗,而且要經常有人看守。晚上燈火不要熄滅,方便飲食和防止抓破痘瘡。還要避免接觸污穢之氣,否則沒發出來的痘疹不會發出來,發出來的痘疹會變得斑駁雜亂,甚至瘡瘍會變成黑色、凹陷、腐爛、惡臭,疼痛像刀割一樣,令人煩悶難安而死亡。絕對不可以讓病人挨餓受凍,這對哺乳期的母親也同樣重要。因為痘疹需要穀物食物和母乳的滋養才能在體內生長,並且要避免風寒來保護體表,如果穀氣虛弱,又受到風寒侵襲,危害就會非常嚴重。

但是,不要過度地讓病人吃得太飽或穿得太暖,也不要吃煎炸油膩或辛辣的食物,否則會讓熱毒薰蒸胸膈,傷害眼睛。等到痘疹痊癒後,肌肉重新生長,洗澡不宜過早,更要嚴防風寒,不要認為這些是小事,實際上這是養生保健的大事。

2. 雜證勿治

痘之為證,五臟百骸無不振動,血氣無不虛弱,故有雜證相仍,最宜戒其峻治。蓋雜證痊日無定,痘瘡靨日有期。若治雜證一寸,則痘疹落後一丈,雜證未痊而痘已先斃矣。故治痘不可違限,而急治其標,緩治其本。痘之毒不解,則一病不去,痘之毒一解,則百病自痊,正在乎本上用力,固何在乎一標哉!但有緊要雜證,則痘證亦為其所害,醫者知其本末輕重,以為治之緩急,斯得之矣。

痘證重而雜證輕,則雜證之藥加於痘證藥內,是緩則治其本也;雜證重者先逐雜證,而後調其痘證,是急則治其標也。然用藥固其宜,當調理尤善為良。若酷暑而不加以涼,嚴冬不施以暖,則潰爛者潰爛,冰伏者冰伏矣。故凡用劑及諸調理,並宜順四時,得天和令其和暖如春,使氣血調暢,而毒自釋矣。

至於久雨陰濕,天之氣厄塞,人之氣亦厄塞者,久晴旱暵天之氣散逸,人之氣亦散逸者,久雨亢陽,久旱亢陰,而氣血自病,並須因時制宜也。

白話文:

關於痘疹這個病症,它會影響全身的五臟六腑,使血氣非常虛弱,因此常常會出現各種併發症,此時最重要的是不要過度使用猛烈的治療方式。因為併發症痊癒的時間不確定,但痘疹消退的時間卻有一定規律。如果急著治療併發症,反而會延誤痘疹的癒合,甚至可能在併發症還沒治好時,痘疹就已經奪人性命。所以治療痘疹必須按照既定時程,先處理痘疹本身的病症,再慢慢調理身體的根本。只要痘疹的毒素能順利排出,那麼其他的併發症自然會痊癒,關鍵在於專注於痘疹本身,又何必執著於其他併發症呢?但如果出現非常嚴重的併發症,也會反過來影響痘疹的病情,醫生應該了解本末輕重,並判斷治療的先後順序,這樣才是正確的。

如果痘疹病情嚴重,併發症輕微,那麼可以把治療併發症的藥物加在治療痘疹的藥物中,這是一種慢慢調理根本的方式。如果併發症嚴重,就應該先處理併發症,再調理痘疹,這是一種先處理表象的方式。然而,用藥固然重要,更重要的是做好日常調理。如果在酷暑天不加以涼爽,寒冬不加以保暖,那麼痘疹就可能出現潰爛,或者病情受到寒氣的抑制。所以無論用藥或日常調理,都應該順應四時變化,配合大自然的節奏,使身體保持溫暖如春天般,讓氣血暢通,痘毒自然就能排出。

此外,遇到連日陰雨潮濕,天氣陰沉鬱悶,人的氣機也會跟著鬱滯;遇到連日晴朗乾旱,天氣過於發散,人的氣機也會跟著散逸。長期的陰雨過盛,或長期的乾旱過盛,都會使氣血生病,因此也必須根據天氣變化來調整治療方式。

3. 忌食毒物

凡氣血弱者,則自無所乘載其毒,而痘難形,此氣血之本咎也。奈何不悟其理,強以蟲魚腥膻,牛蝨人牙等毒投之,發動中氣。嗟乎!以毒攻毒,理難並勝,兼痘又因時氣感觸,故固藉此而出矣。

殊不知毒藥損人元氣,元氣既閥,則毒氣愈熾,氣無逐毒之能,血失運毒之力,一任毒藥攻擊,逼出腠理之間,一倍化為數倍,一瘡變作十瘡,不成顆粒,如疥如疹,少頃中氣歸復,氣血不外旺,藥氣如少歇,則酷烈之毒其勢轉烈,反為內攻矣。況初起而欲表,暴則雞冠血、雞頭、雞腦、羊頭、羊腦可用也;貫膿而欲補托,則嫩羊肉汁,油炒公雞可食也。常食物中自有最宜之味,既有切於病情,復有補於血氣,何必仗諸惡劣之物哉。

白話文:

凡是氣血虛弱的人,身體無法承載毒素,所以痘疹難以形成,這都是氣血本身的問題。可惜的是,人們不明白這個道理,硬要用蟲魚腥膻、牛蝨人牙等毒物來刺激身體,想藉此發動體內的正氣。唉!這種以毒攻毒的方法,道理上很難說得通,而且痘疹又會因為時令氣候的影響而發作,所以才會藉機而發。

卻不知道毒藥會損害人的元氣,元氣一旦衰弱,毒氣就會更加旺盛,氣血沒有驅逐毒素的能力,也沒有運送毒素的力量,只能任憑毒藥攻擊,把毒素逼出皮膚表面,反而會使毒素加倍增多,一個瘡變成十個瘡,而且不會形成顆粒狀,看起來像疥瘡或疹子一樣。過一會兒,身體的正氣恢復一些,氣血不再那麼虛弱,藥力稍稍減弱,那些原本被壓制的劇烈毒素反而會更加猖狂,轉而攻擊體內。何況痘疹剛開始發作的時候,需要用發散的方法,可以用雞冠血、雞頭、雞腦、羊頭、羊腦來治療;等到膿瘡形成需要托補的時候,則可以吃嫩羊肉汁、油炒公雞。日常食物中自有最適合的味道,既能切合病情,又能補益氣血,何必一定要依靠那些惡劣的毒物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