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十二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二 (6)

1. 論報痘三朝生死訣

聶九吾曰:發熱至三四日報痘,形如粟米,口鼻腮耳年壽之間,先發數點淡紅潤澤者最吉,不必服藥。若身熱一二日即出痘,先發與天庭、司空、印堂等處者,或一齊出而稠密者,或乾枯而紫黑者,或成片不分顆粒者,皆血氣凝滯而毒氣肆行,最為可憂,急宜活血養氣而送毒,用調元化毒湯。

(生綿黃耆、人參、白芍、當歸、牛蒡子、連翹、黃芩、黃連、防風、荊芥、桔梗、前胡、木通、紫草茸、紅花、生地、甘草、蟬衣、楂肉煎服。腹痛者去參耆加炒枳殼;大便久秘者去參耆加酒炒大黃微利之,大便通仍除之;若氣血與毒氣俱旺,而脈洪數者,歸芍減三分之一去參耆。

此方以參耆養氣,歸、芍、紅花、生地活血,翹、蒡、芩、連、荊、防、前、桔、紫、蟬、通草解毒,加枳、楂疏氣。)

若痘出不快者,其證不同,最宜分別。痘色紅紫乾枯,或密如蠶種,或一片不分顆粒,身熱大便秘而出不快者,此毒氣鬱滯,血氣不流行也。用調元化毒湯去參耆,加小川芎清之。痘色淡白,飲食減少,身涼手足冷,小便清,大便滑而出不快者,此氣血怯弱,不能載毒出外也。用溫中益氣湯以托之。

有鼻塞聲重,咳嗽惡寒而出不快者,風寒蔽之也。宜加減參蘇飲發散之。(蘇葉、人參、陳皮、小川芎、羌活、防風、荊芥、桔梗、白芷、甘草,冬加麻黃五分煎,帶熱服,但不可出汗。)或因邪穢所觸,伏陷而出不快者,其痘必癢,宜用平和湯解之。(人參、當歸、桔梗、白芍、紫蘇、黃耆、防風、白芷、甘草、官桂、沉香、檀香、乳香、藿香溫服。)痘正出時,有忽然傳風,眼直視,牙關緊者,此調護不謹而為風邪所襲也。

且勿輕用驅風峻藥,宜姜附湯。(白附子、老生薑各二錢,煎濃湯灌下一二酒杯,出微汗即愈。)痘正出時,身微溫而不熱不寒者為佳;或熱輕和緩亦無妨。惟大熱者可憂。若出齊發熱尤可憂。其痘必稠密,必紅紫,必乾枯,仍用調元化毒湯去參耆。看痘出齊與否,以腳心為驗,腳心有痘則出齊矣。

若痘稀少者不必拘此,以身不熱為出齊。肉食不可太早,必待痘出齊而身不熱,方可食豬肉;若熱未退而食肉以助火邪,必成大患。雞肉首尾俱不可食,惟起脹時怯弱者可食以助行漿,壯盛者亦忌之。諸魚皆腥,牛羊皆膻,痘家最忌,並宜禁絕。報痘時頭面稀少,頂尖礙手,根窠紅潤,前心後心,皆無其色,如水珠光澤者上吉。

報痘先花後果,花如硃砂梅之色,是其花也。痘如嫩黃色,後成老黃色,頂尖小小紅點者,是順證也。(不可一概而論,此正是知花大法也。)先花後痘,六日紅是其花也。(九日成功,亦是此種順痘也。)報痘煩躁不寧,腰腹痛不止,口氣大臭,出紫點者死。報痘色白皮薄而光,根窠全無紅色,或帶一線紅,三五日即長如綠豆大,此痘不能貫漿,久後即是一包清水,擦破即死。(不可因好看,妄與藥治,切記。

白話文:

論報痘三朝生死訣

聶九吾說:發熱三到四天後出痘,痘疹如小米粒大小,先在口、鼻、腮、耳、年壽(印堂)等部位長出幾顆淡紅色、濕潤光澤的痘疹,這是最好的徵兆,不必服藥。如果發熱一兩天就出痘,而痘疹先長在天庭、司空、印堂等處,或者痘疹一起長出來且密集,或者痘疹乾枯且呈紫黑色,或者痘疹成片而不分顆粒,這些都是血氣凝滯、毒氣肆虐的表現,非常危險,應立即採取活血養氣、排出毒素的措施,服用調元化毒湯。

(調元化毒湯藥物組成:生綿黃耆、人參、白芍、當歸、牛蒡子、連翹、黃芩、黃連、防風、荊芥、桔梗、前胡、木通、紫草茸、紅花、生地、甘草、蟬衣、山楂肉。煎服。腹痛者去掉人參、黃耆,加入炒枳殼;大便很久不通者去掉人參、黃耆,加入酒炒大黃以促進排便,大便通暢後就停用大黃;如果氣血和毒氣都很盛,脈搏洪數有力,則當歸、白芍各減三分之一,去掉人參、黃耆。

此方中,人參、黃耆用以益氣;當歸、白芍、紅花、生地用以活血;連翹、牛蒡子、黃芩、黃連、荊芥、防風、前胡、桔梗、紫草茸、蟬衣、木通用以解毒;枳殼、山楂用以理氣。)

如果痘疹出得慢,其症狀也各有不同,需要區別對待。痘疹顏色紅紫乾枯,或者密集如蠶卵,或者成片而不分顆粒,同時伴有高燒、便秘、痘疹出得慢的情況,這是毒氣鬱結、血氣運行不暢的表現。此時應服用去人參、黃耆,並加入川芎的調元化毒湯,以疏通氣血。如果痘疹顏色淡白,食慾減退,身體發涼,手腳冰冷,小便清澈,大便稀溏且痘疹出得慢,這是氣血虛弱,不能將毒素排出體外的表現。此時應服用溫中益氣湯以扶助正氣。

如果出現鼻塞、聲音嘶啞、咳嗽、惡寒以及痘疹出得慢的情況,這是風寒侵襲的表現,應該加減參蘇飲以發散風寒。(參蘇飲組成:蘇葉、人參、陳皮、川芎、羌活、防風、荊芥、桔梗、白芷、甘草,冬季加麻黃五分,煎好後趁熱服用,但不能出汗。)如果因為外邪入侵,毒邪內陷而導致痘疹出得慢,痘疹會很癢,應該服用平和湯以調理。(平和湯組成:人參、當歸、桔梗、白芍、紫蘇、黃耆、防風、白芷、甘草、官桂、沉香、檀香、乳香、藿香。溫服。)痘疹正在發出的時候,如果突然出現傳風(中風樣症狀)、眼球直視、牙關緊閉的情況,這是護理不當,風邪入侵的表現。

此時不要輕易使用驅風峻烈的藥物,應該服用姜附湯。(姜附湯組成:白附子、生薑各二錢,煎濃湯,灌服一到兩酒杯,微微出汗即可痊癒。)痘疹正在發出的時候,身體微微溫暖,不寒不熱是最好的情況;或者輕微發熱也無妨。只有高燒才需要擔心。如果痘疹長齊了還發高燒就更危險了。此時痘疹必然密集、紅紫、乾枯,仍然應該服用去人參、黃耆的調元化毒湯。觀察痘疹是否長齊,可以觀察腳心,腳心長出痘疹就說明長齊了。

如果痘疹稀少,則不必拘泥於此,以不發燒為長齊的標準。肉食不可吃得太早,必須等到痘疹長齊且不發燒後,才可以吃豬肉;如果熱退前吃肉,會助長邪火,造成大患。雞肉無論是頭還是尾都不宜食用,只有起痘初期身體虛弱者可以少量食用以促進津液的生成,身體強壯者也應忌食。所有魚類都腥,牛羊肉都膻,出痘的人最應忌諱,都應該禁絕。報痘時,頭面痘疹稀少,頂部痘疹礙手,痘疹根部紅潤,前胸後背都沒有痘疹,如同水珠般光澤,這是上吉之兆。

報痘先有疹點後出痘,疹點如硃砂梅花之色,這是順利之兆。痘疹呈嫩黃色,然後變成老黃色,頂端有小小的紅點,這是順證。(不可一概而論,這才是判斷痘疹的要領。)先出現疹點後出痘,六日內疹點轉紅是順利之兆。(九日內痘疹成熟,也是順利的痘疹。)報痘時煩躁不安,腰腹部疼痛不止,口氣很臭,出紫點者會死。報痘時痘疹顏色發白,皮膚薄而光滑,根部沒有紅色,或者僅有一絲紅色,三五天就長得像綠豆那麼大,這種痘疹不能正常地長出痘漿,久後會變成一包清水,擦破就會死。(不可因為痘疹好看就亂用藥治療,切記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