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十一 (9)
卷三十一 (9)
1. 論痘瘡根源
)
又曰:實熱之痘,初起壯熱,腮紅睛赤,口渴譫語,內證固重,見點必凶,煩紅瑣碎,或三五一堆,兩三成群,如同蚊咬,急當發散重下,名曰雙解。如蛇蛻、荊防、葛根、石膏、大黃等劑,再用西河柳、芫荽煎湯洗浴,使毛竅通利,痘方易出,大用清涼。如熱毒不解,色澤不潤,根腳不松,名為血熱,仍可下之,再加連翹、犀柏、紫草、紅花、桃仁、黃連涼血之劑,再服豬尾膏、無價散等劑,方可奏效。如是血熱壅遏之痘,必須清涼解毒,以至收靨之時,方可清利收斂,乃是要訣也。
(實熱壅遏論。)
白話文:
另一種說法是:屬於實熱體質的痘瘡,剛開始發作時會出現高燒、臉頰潮紅、眼睛赤紅、口渴、胡言亂語等症狀,內部的病況相當嚴重,一旦出現痘點,情況就非常危險。痘子會呈現煩躁的紅色,零星細碎,或者三五個聚在一起,兩三個成群出現,像蚊子叮咬一樣。這時必須趕緊用發散和攻下的方法來治療,稱為「雙解」。可以使用如蛇蛻、荊防、葛根、石膏、大黃等藥劑,再用西河柳、芫荽煎湯來洗澡,使毛孔暢通,痘子才容易發出來,同時要大量使用清涼的藥物。如果熱毒沒有解除,痘子的顏色不潤澤,根部不鬆軟,就表示是血熱引起的,仍然可以用攻下的方法治療,再加入連翹、犀柏、紫草、紅花、桃仁、黃連等涼血的藥劑,再服用豬尾膏、無價散等藥劑,才能見效。像這種因為血熱壅塞而導致的痘瘡,必須用清涼解毒的方法治療,一直到痘子結痂時,才能用清利收斂的方法,這是治療痘瘡的要訣。
(這是關於實熱壅塞的痘瘡的論述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