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十一 (1)
卷三十一 (1)
1. 卷三十一
2. 痘疹部(上)
自發熱報痘灌漿起脹收靨,以及面耳部位預知順逆,諸家秘而不傳之朮、秘法,俱匯於此部中,以便檢閱參治。
白話文:
痘疹(也就是現在說的麻疹、天花等)從發熱、出疹、漿液充盈、腫脹到結痂、痊癒的整個過程,以及觀察臉部和耳朵部位的變化來判斷病情順利與否的種種方法,許多醫家都將這些技術和秘方視為不傳之秘,現在都收集在這部分裡,方便查閱參考和治療。
3. 論痘瘡根源
朱純嘏曰:粵稽上古之世,未聞痘瘡之說,亦無治痘之書,即《素問》集中並無隻字言及於痘,非黃帝、岐伯以痘為輕易,不詳加問難,而無一言以及之耶?蓋三皇五帝之時,天清地寧,民淳俗樸,虛邪苛毒無由而生,及至漢時建武年間,徵邊染毒,軍中遂生此疾。其說出於萬密齋《痘疹心要》,查建武二十五年徵武陵蠻,伏波軍次下雋從壺頭進兵,會甚暑,士卒疫死大半,援亦中病卒于軍,史乃以疫書之意者。其痘乎?然傳之年久,姑存以後之考正。
總之,當日不知是何病證,因其生長收藏,尖圓紅潤有似於痘,故名之為痘。後此班師,毒氣傳入中國,諸家計議調治,皆據《內經》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之一言,為治痘之要領。殊不知痘瘡與諸瘡相隔天壤,諸瘡之證未成形可解毒、可內消,已成形可攻破,即破可生肌,如痘不可解毒也,不可內消也,不可攻破也,自發熱三日之後,始見痘苗,放苗之後,又三日而出齊,出齊之後,次第長漿,上由面部,次及身上,再則脹及腳下,務期稠膿充滿,徐徐回水結痂,大約於一十二日之中收其成功。
自發熱造端,即以熱之輕重,報痘之緩急,便知痘之疏密,看報痘之部位,便知痘之吉凶,看痘粒之形色,便知痘之虛實。至於起脹灌漿,計時限日,觀形察色,分別虛實寒熱,用藥調治,以為灌漿之計,失此不治,竟不成漿,雖有妙劑仙丹,不能保其不死。久吾聶氏曰:痘之生死,判於漿之有無,有漿毒從外散故生,無漿毒留內攻故死,膿漿既成,結痂又厚,色又蒼蠟,此順證也。總之,痘瘡不與諸瘡同治,即屬心火之一言,於痘原無干涉也。
前代劉河間、錢仲陽立方,俱以解毒為主,多用寒涼,少用溫補,張潔古、王海藏咸宗之。揆其意,俱本於屬心火之一言,而以寒涼瀉火也。迨至陳文中力矯其偏,專主溫補,宜於虛寒,未必宜於實熱。至朱丹溪立論,又矯陳氏之偏,而取錢氏之長,主於解毒和中安表,其失亦起於拘泥《內經》屬心火之一言也。近如黃西邱著《順險逆三圖》,順證不順用藥,險證有藥治之。
若逆證雖勉強用藥,斷不得活,曾立逆證圖三十條,余每看痘證,逐年經見實有一十三圖果系不可活之證,無再生之望,雖細心極力變方設法,亦不能出西邱範圍之外,其餘一十七證,亦曾用藥救活,因以揭逆證一十三條分列於後,以廣後學之見聞。
他如《保赤全書》舛謬甚多,至於《證治準繩》系王肯堂先生居高位之暇,念及斯世之男女大小,身染沉疴,不能起死回生,延各大小方脈,內外全科,校訂方書,取名《證治準繩》,以備後學參考,可謂詳悉,大有功於世。獨於痘科悖謬之極,或假手於庸醫,亦未可定。
白話文:
論痘瘡根源
古時候並沒有痘瘡的記載,也沒有治療痘瘡的書籍,《黃帝內經》更是一字未提。並不是因為黃帝、岐伯認為痘瘡輕易而不重視,而是因為當時社會安定,人民淳樸,沒有導致痘瘡發生的邪氣。直到漢朝建武年間,征討邊疆,軍隊染上疫病,才出現這種疾病。據《痘疹心要》記載,建武二十五年征討武陵蠻,伏波將軍進兵時遭遇酷暑,士兵大多死於疫病,甚至將軍也因此病死。史書記載為疫病,但究竟是不是痘瘡,有待後人考證。
總之,當時不知道那是一種什麼病,因為它長得像痘瘡,所以就叫做痘瘡。後來軍隊班師回朝,毒氣傳入中原,許多醫生開始研究治療方法。他們都根據《內經》中「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」的說法來治療痘瘡,卻不知道痘瘡與其他瘡瘍完全不同。其他瘡瘍在未成形時可以解毒、內消,成形後可以攻破,破了之後還能生肌,但痘瘡卻不能解毒、不能內消、不能攻破。痘瘡發病三日後開始出痘,出齊後三天長出膿液,從臉部開始,然後到身上,最後到腳上,必須膿液充盈,慢慢回水結痂,大約十二天才能痊癒。
從發病開始,根據發熱的輕重,就能判斷痘瘡的輕重緩急和疏密;根據痘瘡的部位,就能判斷吉凶;根據痘粒的形色,就能判斷虛實。痘瘡起脹灌漿的時間,以及形色變化,都能用來判斷虛實寒熱,從而制定治療方案。如果治療方法失當,不能使痘瘡灌漿,即使有再好的藥物,也救不了命。聶氏說:痘瘡的生死取決於是否有膿漿,有膿漿則毒氣外散而生存,沒有膿漿則毒氣內留而致死。膿漿形成,結痂厚實,顏色蒼白,這是順證。總之,痘瘡的治療方法與其他瘡瘍不同,「屬心火」的說法,對痘瘡治療並無幫助。
以前劉河間、錢仲陽的處方,都以解毒為主,多用寒涼藥,少用溫補藥,張潔古、王海藏都沿用這種方法。他們的用意,都是基於「屬心火」的說法,用寒涼藥瀉火。後來陳文中糾正了這種偏向,專主溫補,適用於虛寒體質,卻未必適用於實熱體質。朱丹溪又糾正了陳氏的偏向,取錢氏的優點,主張解毒和中安表,但他仍然受限於「屬心火」的說法。黃西邱的《順險逆三圖》,把順證、險證、逆證的治療方法都列出來了。
逆證即使勉強用藥,也難以治愈,書中列舉了三十條逆證。我多年來治療痘瘡,發現其中十三條確實是無法治愈的,沒有任何希望,即使盡力用藥,也無法超出黃西邱的範圍。其餘十七條逆證,則可以通過用藥治愈。所以我把這十三條逆證列出來,供後學參考。
其他像《保赤全書》錯誤很多,《證治準繩》是王肯堂先生編寫的,內容詳盡,對後學很有幫助,但痘瘡部分卻有很多錯誤,甚至可能誤導醫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