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十 (3)
卷三十 (3)
1. 胎毒門主論
馮魯瞻曰:後天諸毒易辨,先天所中難明,輕則發而為瘡也。起似風癮,漸成細瘰,一作搔癢,即濕而起片,如癬白頭,遍體上下隨感而發,其瘡有蟲,故名蟲胞,謂從胎胞而來也。總是濕火相乘,血熱毒盛,腠理愈開,淫毒益熾,癢為氣虛,楚屬血虛,其證屬腑,旋久而氣血兩虛,則因熱而起,又因熱乘虛而內攻矣。治宜托裡解毒為主。
然愈時結聚於頂者,六陽諸毒上衝,火毒炎上之徵也。若初起便發於頂者,胎毒壅盛,上參陽位也。如發稀而有白屑,至久不愈者即名禿瘡,亦有年長而患腦疳,白禿不生髮者,蓋足少陰腎,其華在發,因疳熱血氣損少,不能榮發耳。有收在四肢者,是日久脾虛,濕熱感襲也。
其驚瘡者,驚本無物,因蹉其血氣,在臟為積。在腑流溢皮膚而為瘡也。戀銀瘡者,眉間生瘡,是肺熱也。風瘡者亦發遍身,其形甚小,俗呼謂疥也。蟲窠瘡窠內有蟲如細蟣子者是也。諸瘡治法,若痛癢不可忍者,及性急面黑而血熱者,宜若寒如芩連、苦參之類,體胖之人宜祛風燥濕清火為主。如久病之後,濕蒸於外達者,但宜補托,切勿多浴塗遏,致毒內攻。
然諸瘡雖屬心火,當用寒涼,但熱則行,寒則凝,凝則毒反滯而難痊。故莫如透肌解毒,和血養陰,則風火息而燥癢除,且氣血充固,諸毒不能為患矣。若痘疹之後生瘡者,餘毒未盡也,亦宜化毒和血;若瘡前發驚與夫瘡後發驚者,皆因瘡而致也。並宜理瘡為主,至於一切胎毒,俱宜涼血清熱,解毒發散於外,切勿輕從外治,以致熱毒內攻,卒成不救,小兒臟腑嬌嫩,易入難出耳。
若致瘡色焦枯,肚腹青黑者,生瘡而無膿汁者,或遍體皆瘡毒發於肋,或在少腹,或在頂門腫起者,並皆不治。(《錦囊》)
陳實功曰:小兒遺毒爛斑,乃未生前在於胞胎稟受,或因父母楊梅瘡後遺毒,既生之後先發紅點,次成爛斑,甚者口角穀道,眼眶鼻麵皮肉俱壞,多妨乳哺,啼叫不安。初治宜早用土茯苓湯調人中黃末,每日數次,共飲四五分,外用解毒紫金丹磨塗患上,效者可保十之三四,遲則爛斑遍身不乳,百難治一二,此根蒂受毒之深也。(《正宗》)
又曰:胎毒瘡乃母食辛熱厚味遺毒於胎,則生子生瘡,治之當戒發物及母欲後乳子,不然恐難除根。
又曰:有等小兒初產,背上有大孔窬一二個,但內中有膜,完護臟腑者得生,如無膜露見臟腑者即死無救。如有膜者以補中益氣湯與產母服之,乳兒自能長完,亦有雖活,三五歲而死者有之。
陳遠公曰:小兒生半歲或一二歲,忽身上手足肚腹,頭面臂上長成大瘡,久變為毒,百計治之不效,此非兒毒,乃父母之毒。當日結胎,或感楊梅毒氣,坐胎之後,或感淫氣火邪,以至貽害小兒。治不得法,多半死亡,吾遇異傳,治此證已數十人矣。吾不傳方,則負異人之善念,而小兒無方失救,不猶吾殺之乎!用金銀花二兩,生甘草、天花粉、黃藥、錦地羅各三錢,人參二錢,水煎服,二劑毒全消。
白話文:
馮魯瞻說:後天產生的各種毒素容易辨別,但先天從母體帶來的毒素就很難確定。輕微的會表現為皮膚長瘡。開始時像風疹一樣,慢慢變成細小的結節,一旦搔抓就會滲出濕液,起片狀如癬的白頭瘡,全身各處都會隨著感觸而發作。這些瘡裡面有蟲,所以叫做「蟲胞」,意思是從胎兒時期就帶來的。總的來說,這是濕氣和火熱互相作用,導致血熱毒盛,皮膚腠理更加開洩,毒素更加猖狂。搔癢是因為氣虛,疼痛則是因為血虛。這種病症開始屬於腑,時間久了,就會導致氣血兩虛,然後因為熱而發病,又因為熱趁虛而向內侵犯。治療上應該以扶助正氣、解毒為主要原則。
如果癒合時結聚在頭頂,那是六陽經的毒素往上衝,是火毒向上燃燒的徵兆。如果剛開始就發在頭頂,那是胎毒壅盛,向上侵犯了陽經的部位。如果頭髮稀疏而且有白色頭皮屑,很久都好不了,就叫做「禿瘡」。也有年紀大一點的人患上「腦疳」,導致頭髮稀疏不生長,這都是因為足少陰腎的精華在頭髮,因為疳積的熱毒導致氣血損傷,無法滋養頭髮。也有毒素停留在四肢的,那是因為時間久了脾虛,受到濕熱侵襲。
至於「驚瘡」,驚嚇本身沒有實質,而是因為傷了氣血,積聚在臟腑,流散到皮膚就成了瘡。眉毛間生瘡,叫做「戀銀瘡」,是因為肺熱。遍布全身的小瘡,很小,俗稱「疥瘡」。瘡裡面有像小蟣子一樣的蟲,叫做「蟲窠瘡」。各種瘡的治療方法,如果痛癢難忍,而且性子急、臉色黑、血熱,應該使用像黃芩、黃連、苦參之類的寒涼藥物;體型肥胖的人應該以祛風燥濕、清熱瀉火為主。如果久病之後,濕氣蒸騰到體表,應該以補氣扶正為主,不要頻繁洗浴、塗抹藥物,以免導致毒素向內侵犯。
雖然各種瘡都屬於心火,應該用寒涼藥物,但熱能使氣血運行,寒則使氣血凝滯,凝滯了毒素反而難以痊癒。所以不如透達肌膚解毒,調和氣血滋養陰液,這樣風火就會平息,乾燥搔癢也能消除,而且氣血充盛鞏固,各種毒素就不能作亂了。如果在出過痘疹之後長瘡,那是餘毒未盡,也應該化解毒素,調和氣血。如果在出瘡之前或之後出現驚嚇症狀,都是因為長瘡引起的,應該以治療瘡為主。至於所有胎毒,都應該用涼血清熱、解毒散邪的方法向外疏導,千萬不要輕易使用外用藥物,以免導致熱毒向內侵犯,最終無法救治。因為小兒的臟腑嬌嫩,毒素容易進入難以排出。
如果導致瘡色焦黑枯萎,肚子腹部青黑,長瘡卻沒有膿液,或者全身都有毒瘡,毒發在肋部,或在下腹部,或在頭頂腫起來的,這些都屬於不治之症。(《錦囊》)
陳實功說:小兒的遺毒爛斑,是因為還沒出生時在母體內稟受的,或者因為父母患過梅毒後遺留的毒素。出生後先出現紅點,然後變成爛斑,嚴重的會導致嘴角、肛門、眼眶、鼻子、臉部的皮膚肌肉都壞死,常常影響哺乳,哭鬧不安。初期治療應該儘早使用土茯苓湯調和人中黃末,每天服用數次,每次服用四五分。外用解毒紫金丹磨碎塗抹在患處,有效的可以保住十分之三四,如果拖延,爛斑就會遍布全身,不能哺乳,百難治好一二,這是因為毒根深蒂固。(《正宗》)
他又說:胎毒瘡是因為母親吃了辛辣厚味的食物,把毒素遺傳給胎兒,導致孩子出生後長瘡。治療時應當戒除發物,而且母親哺乳後,不要馬上餵奶,否則恐怕難以根除病根。
他又說:有些小兒剛出生,背上有一個或兩個大孔洞,但裡面有膜保護著臟腑的就能活下來,如果沒有膜,臟腑外露的就無法救治,必死無疑。如果有膜的,用補中益氣湯給產婦服用,嬰兒的孔洞自然能長好。也有的雖然能活下來,但三五歲就會死亡。
陳遠公說:小兒出生半年或一兩歲時,忽然身上、手腳、肚子、頭面、手臂上長出大瘡,時間久了變成毒瘡,想盡辦法治療都沒效果,這不是孩子的毒,而是父母的毒。當日懷孕時,可能感染了梅毒,或在懷孕後,感染了淫氣邪火,以至於遺害給孩子。治療方法不對,大多會死亡。我遇到一位奇人傳授的醫方,已經治好了幾十人。我不把這藥方傳授出去,就辜負了那位奇人的善念,而且孩子沒有藥方會因此喪命,這不就像是我殺了他們嗎!用金銀花二兩,生甘草、天花粉、黃藥、錦地羅各三錢,人參二錢,用水煎服,兩劑毒素就能全部消除。
如果外面的瘡口不能癒合,另外有外用的治療方法。用蝸牛、生甘草、兒茶、樟腦、黃丹、水粉、枯礬各三錢,冰片、輕粉各一錢,地龍糞五錢,麝香三分,一起研磨成細末,用麻油調勻敷在患處,幾天後瘡內就會長出新肉,瘡口就會向外收斂。這真是神效的藥方。輕微的用煎劑即可,不必外治,嚴重的內外合治,沒有不快速痊癒的。我從萬世的角度出發,把這個藥方傳給後世,希望人們廣為傳播,體會我的心意,不要自己試驗當成秘密不傳授,以免遭受天譴。
(《冰鑑》)
汪省之說:小兒的遺毒爛斑,是在胎胞中稟受的,所以出生之後,用熱水洗澡,烘烤衣服,外面的熱氣觸動裡面的毒素就會開始發作。(《理例》)
錢青掄說:小兒在胎中遺留的毒素,會患上赤剝楊梅瘡,皮膚沒有,膿血淋漓,瘡瘍的名字叫「竹衣乖」,甚至有每一胎都這樣的情況。(《幼科良方》)
駱潛庵說:胎兒在母體中受到熱毒,導致產生胎毒病症。出生三天、七天、十天、半個月的時候,最難救治,五六天也很危險,要趕快服用延壽丹三粒豆子大小,就能痊癒。(《推拿秘書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