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二十七 (8)
卷二十七 (8)
1. 甲疽門主論
王肯堂曰:甲疽嵌甲,足三陰經皆起於足指,氣血沮而不行,結於指甲之間,能成甲疽。凡以經絡之所流注,非特肌肉之病也。或得於剪甲傷肌,或得於甲長侵肉,或得於履絇之不適,使氣血沮遏而不通,腐潰為疽。久則爛指,上引於脛膝之間,而瘡疱者自已,然病在四末,不必治其內,惟塗敷滌濯,去惡而除穢,及適其行履則愈矣。(《準繩》)
又曰:按足指在人體最下,氣血易沮,藥力難到,虛弱之人,小有破損,即成瘡瘍,久而不斂,況其大者,若非大補氣血,豈能易愈。古云:病在四末,不必治內,非通論也。
竇漢卿曰:足三陰經皆起於足,氣血阻滯不行,潰於指甲間,或鞋小不適,血氣阻遏不通,腐潰久則浸淫爛指,用蔥椒湯浸洗,快刀割去甲角,入肉處挹干,用白礬燒令沸定,為末敷之,濕則再敷,數易即散矣。
陳實功曰:甲疽因甲長侵肌,或修甲損傷良肉,或靴鞋窄小,俱能生之。其患胬肉裹上指甲,腫痛異常,當以白降丹化去胬肉,珍珠散收口。(《正宗》)
申鬥垣曰:嵌指即甲疽,非氣血不和而生,乃因靴鞋短窄或踢蹙,故甲內長瘀肉,時時流水,痛不可忍,百治不愈。庸醫誤認指疳,上藥罔效,須令修腳人修去肉甲,再上生肌散,自愈。(《啟玄》)
白話文:
王肯堂說:甲疽和嵌甲這種病,是因為足部的三條陰經都起始於腳趾,當氣血阻滯不通,鬱結在指甲之間,就可能形成甲疽。這病和經絡的流注有關,不只是肌肉的問題。病因可能是剪指甲時傷到皮膚,或是指甲長太長侵入肉裡,也可能是鞋子不合腳,使得氣血阻礙不通暢,腐爛潰瘍成為甲疽。時間久了會導致腳趾腐爛,甚至向上蔓延到小腿和膝蓋,但其他地方的瘡疱會自己好轉。因為病在肢體的末梢,所以不一定要治療內部的問題,只要塗藥敷藥,清潔消毒,去除污穢,然後穿合腳的鞋子就會痊癒。(《準繩》)
他又說:腳趾在人體最下面,氣血容易阻滯,藥力很難到達,身體虛弱的人,稍微有破損,就容易形成瘡瘍,而且很久都好不了,更何況嚴重的。如果不是大力補養氣血,怎麼可能容易痊癒?古人說:「病在肢體的末梢,不一定要治療內部的問題」,這不是普遍適用的說法。
竇漢卿說:足部的三條陰經都起始於腳部,當氣血阻滯不通,潰爛在指甲之間,或是因為鞋子太小不合腳,血氣阻礙不通暢,腐爛潰瘍時間久了會蔓延導致腳趾腐爛。可以用蔥椒湯浸泡清洗,用快刀割去指甲嵌進肉裡的角,把傷口吸乾,用燒沸後的白礬研成粉末敷在傷口上,濕了就再敷,多換幾次就會痊癒。
陳實功說:甲疽是因為指甲長太長侵入皮膚,或是修剪指甲時傷到好的皮膚,或是鞋子太窄小,這些都可能導致甲疽的發生。症狀是贅生的肉包覆在指甲上,腫痛非常厲害。應該用白降丹腐蝕掉贅生的肉,再用珍珠散讓傷口癒合。(《正宗》)
申鬥垣說:嵌甲就是甲疽,不是因為氣血不調和引起的,而是因為穿的靴子或鞋子太短太窄,或是腳趾被擠壓,導致指甲內長出瘀血的肉,經常流出液體,疼痛難忍,怎麼治療都好不了。庸醫誤以為是指疳,用藥也沒有效果。必須請修腳的人修剪去除嵌入肉裡的指甲和肉,然後再敷上生肌散,自然就會痊癒。(《啟玄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