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二十七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七 (7)

1. 痼發門主論

陳實功曰:痼發乃天時不正之氣,感而發之,非毒內作也。此患多生手足掌心,或腰腿臀下伸縮之處,漫腫無頭,憎寒壯熱,四肢沉重,煩渴為甚。初起宜服萬靈丹發汗解表,如仍不消者,必欲作膿,均照癰疽已成治法。(《正宗》)

《心法》曰:此證疼如痛風,其色淡紅。

白話文:

陳實功說:痼發這種病,是因為氣候不正常的邪氣侵襲人體而發生的,並不是體內毒素引起的。這種病大多長在手掌心、腳掌心,或是腰部、腿部、臀部等可以伸展彎曲的地方,呈現一片腫脹,沒有膿頭,患者會感到怕冷、發高燒、四肢沉重、非常口渴。剛開始發病的時候,應該服用萬靈丹來發汗解表,如果腫脹仍然沒有消退,就表示要化膿了,這時候就按照治療已經化膿的癰疽的方法來治療。《正宗》這本書是這樣說的。

《心法》這本書說:這種病的疼痛就像痛風一樣,顏色是淡淡的紅色。

2. 臭田螺門主論

陳實功曰:臭田螺者,乃足陽明胃經,濕火攻注,多生足指腳丫,隨起白斑作爛,先癢後痛,破流臭水,形同螺靨,甚者腳面俱腫,惡寒發熱,先宜甘草湯洗淨,貼蟾酥餅,三日三換,後用珍珠散豬脊髓調搓膏蓋,腫處以真君妙貼散敷之。(《正宗》)

《心法》曰:臭田螺由胃經濕熱下注而生,腳丫破爛,其患甚小,其癢搓之不能住癢,必搓至皮爛流腥臭水覺痛時,其癢方止,次日依然作癢,經年不愈,極其纏綿。(《金鑑》)

白話文:

陳實功說:所謂的「臭田螺」,是足陽明胃經的濕熱往下侵襲所造成的。它大多長在腳趾縫,會先出現白色斑點然後潰爛,剛開始會癢,之後會變成疼痛,破掉後會流出臭水,樣子像田螺的殼上的斑點。嚴重的話整個腳背都會腫起來,還會發冷發熱。初期應該用甘草湯清洗乾淨,再貼上蟾酥餅,三天換一次。之後用珍珠散和豬脊髓調和成藥膏塗抹覆蓋,腫的地方則敷上真君妙貼散。

《醫宗金鑑》裡說:「臭田螺」是因為胃經濕熱往下流注而產生,腳趾縫潰爛,這種病雖然範圍不大,但是癢起來怎麼抓都止不住,一定要抓到皮膚破爛,流出腥臭的液體,感覺到疼痛的時候,癢才會停止。但隔天又會開始癢,經年累月都好不了,非常難纏。

3. 臭田螺門主方

驗方,甘草、薏苡仁煎湯洗之,用黃連膏潤之。

白話文:

這個驗方是說,用甘草和薏苡仁煎煮成湯藥來清洗患處,然後再塗抹黃連製成的藥膏來滋潤。

4. 青蛙毒門主論

申鬥垣曰:青蛙毒因著濕鞋潮襪,一時不覺,日久漸成此毒。狀如青蛙,紅赤者可治,紫黑者痛如刀刺,經年者難愈。必用乳香血竭膏貼之,內服活血祛風之劑。(《啟玄》)

白話文:

申鬥垣說:青蛙毒是因為穿著潮濕的鞋子、襪子,一時之間沒有察覺,日子久了就慢慢形成這種毒。它的外觀像青蛙的皮膚,呈現紅色的可以醫治,呈現紫黑色的則疼痛如同刀刺,病程長達一年的就難以治癒。必須要用乳香血竭膏來貼敷,內服活血化瘀、祛風的藥劑。

5. 腳丫毒門主論

申鬥垣曰:腳丫毒是足經受證,足背趺是足三陽經,足掌心丫是足三陰經受證,當分何經加引經藥以治之。(《啟玄》)

汪省之曰:伏鼠疽多生於手足指上丫間,在背外歷歷三五疽,如球在皮中,痛相應者,乃伏鼠疽。若不早治,毒氣攻心即死。(《理例》)

白話文:

申鬥垣說:腳丫的毒瘡是足部經絡的病症。腳背和腳踝是足部三條陽經所主管的部位,腳掌心和腳趾之間的丫縫則是足部三條陰經所主管的部位。應該區分是哪條經絡的病變,然後選用能引導藥效到達病處的藥物來治療。(出自《啟玄》)

汪省之說:伏鼠疽這種毒瘡大多長在手或腳的指頭或腳趾丫縫之間,在背部也會出現三五個明顯的毒瘡,就像皮下藏著一顆球一樣,並且會感到疼痛,這種就是伏鼠疽。如果不儘早治療,毒氣攻入心臟就會死亡。(出自《理例》)

6. 腳丫癢爛門主論

陳實功曰:婦人腳丫作癢,乃從三陽風濕下流,凝結不散,故先作癢而後生濕爛,又或足底彎曲之處癢濕亦然。(《正宗》)

申鬥垣曰:腳丫濕爛乃濕熱下注,或熱足下水,以致腳丫破爛。如平素濕熱盛者,聽其淌水,不須醫治,濕熱由此外泄,若驟用燥藥收干,反助濕熱內患也。(《啟玄》)

又曰:久雨淹水,跣足出入於中,腳丫濕爛成瘡,疼痛難行,先用礬湯洗拭,再以密陀僧煅赤,置地下去火毒,研極細末摻之,次日即能行走。

胡公弼曰:凡腳丫初起小泡,作癢潰爛,毒水流注之處,即作癢潰爛出水。此乃濕氣浸淫之證,以神應散治之。(《青囊》)

白話文:

陳實功說:婦女腳趾縫間發癢,是因為三陽經的風濕往下流注,凝結不散,所以先發癢然後產生濕爛。又或者腳底彎曲的地方發癢濕爛也是同樣的道理。

申鬥垣說:腳趾縫濕爛是因為濕熱往下注,或是腳部受熱後又踩水,導致腳趾縫破爛。如果平時濕熱旺盛的人,讓它流出水來,不用急著治療,這樣濕熱就能從這裡排出去。如果馬上用乾燥的藥來收乾,反而會幫助濕熱往身體裡面跑。

申鬥垣又說:如果長時間下雨淹水,光腳踩在水裡走動,導致腳趾縫濕爛成瘡,疼痛難以行走,先用明礬水洗拭,再用煅燒過的密陀僧,放在地上除去火毒,磨成極細的粉末塗在患處,隔天就能夠走路了。

胡公弼說:凡是腳趾縫剛開始長小水泡,發癢潰爛,毒水流到的地方,就會跟著發癢潰爛出水。這是因為濕氣侵入的症狀,可以用神應散來治療。

7. 腳丫癢爛門主方

枯礬散

石膏,輕粉,黃丹(各三錢),枯白礬(五錢)

研勻,溫湯洗淨搽藥,其癢即止。

又方(《濟生》)

五倍子(炒枯,一兩),松香,枯白礬,水銀,鉛(各五錢,同水銀煅死),雄黃(三錢)

上為細末。先用荔枝草煎湯洗過,將此藥摻之。

密陀僧散

密陀僧(一兩),石膏,枯白礬(各二錢),輕粉(一錢)

研細。桐油調搽,濕則乾摻。

又方,鵝掌皮焙研細末摻之。香油調敷亦良。

又方,松蘿茶葉焙研細末,摻之。

又方,稻草把燒煙燻之。

又方,臭樹花煎湯浸洗。

又方,九江礬紙揉軟夾腳丫內。

又方

草紙煤,石粉(即婦女勻面撲粉,各等分),和研細乾摻。

白話文:

腳丫癢爛的幾個主要治療方法

方法一:枯礬散

將石膏、輕粉、黃丹各取三錢,枯白礬取五錢,全部磨成細粉,用溫水將腳洗乾淨後,塗抹這些藥粉,搔癢就會停止。

方法二:(出自《濟生方》)

將炒枯的五倍子取一兩,松香、枯白礬、水銀、鉛(水銀和鉛一起燒製成灰)各取五錢,雄黃取三錢,全部磨成細末。先用荔枝草煮水清洗患處,再將這些藥粉塗抹在上面。

方法三:密陀僧散

將密陀僧取一兩,石膏、枯白礬各取二錢,輕粉取一錢,全部磨成細末。用桐油調和後塗抹患處,如果患處潮濕,則直接撒上藥粉。

方法四:

將鵝掌皮烘乾後磨成細末,直接撒在患處。用香油調和後塗抹也有效。

方法五:

將松蘿茶葉烘乾後磨成細末,直接撒在患處。

方法六:

用稻草把燒出的煙燻腳丫患處。

方法七:

用臭樹花煮水浸泡清洗患處。

方法八:

將九江礬紙揉軟後夾在腳丫內。

方法九:

將草紙燒成的灰和石粉(即婦女用來撲臉的粉),各取等量,混合磨成細末,直接撒在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