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二十五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五 (14)

1. 臁瘡門主方

驗方

陳燭油(熬去渣,淨四兩),白蠟,黃蠟(各五錢)

共入鍋內熬數滾,入研細銅綠三錢,熬一滾,傾入瓷瓶內,退火氣,取陳油紙一塊,銀針多戳小孔,照瘡大小,將藥攤上,不可見火,再用戳孔油紙一塊,蓋上縫合聽用。先將花椒蔥煎湯洗瘡,絹片拭乾,貼上軟袱縛緊,一晝夜揭開,又洗拭淨,將膏翻貼,戒房事、發物。

又方

白蠟(五錢),真銀粉(二錢),冰片(五分),蘆甘石(一兩,火煅兩個時辰,黃白色,用黃連一錢煎水拌勻,曬乾。)

研細,用麻油調勻攤油紙上,照瘡大小煎成,以下米水洗瘡,拭乾貼上,一膏可貼三日。

又方

石決明(一個,煅),赤石脂(一錢,煅),蘆甘石(童便浸煅,一兩五錢),冰片(四分),麝香(二分)

研細,犍豬油調搽。

又方

茵陳(二兩),白鮮皮,蒼朮(各五錢)

煎湯洗。再用陳石灰,黃柏末各等分,研細篩於患上,包紮數日即愈。

又方,黃蠟化攤冬青葉上貼,縛定一伏時,換一葉,七日換七葉愈。

又方,溏雞屎敷之。

又方,黃蠟熔化,油紙攤成膏十二張,半日一換,換者以先貼者加於上,不待盡而愈矣。

又方,韭菜地上蚯蚓糞,干為末,入輕粉末,清油調搽。

白珏膏

銀粉,密陀僧,黃蠟(各二兩),乳香(去油),沒藥(去油),象皮,白蠟(各五錢),輕粉(四錢)

除黃白蠟不研,余俱另研細末聽用。以真桐油一斤,放鍋內熬滾去沫,油清入密陀僧末攪勻取起,入二蠟熔化攪勻,待油稍溫,方入乳、沒、象、輕末攪二百餘遍,以大棉紙攤上陰乾,隨瘡大小圓長煎貼。初貼時瘡中毒水流出,膏藥變黑,再換新者貼之。

又方,先用蠟豬油一兩,黃蠟六錢熔化,入研細鉛粉二兩,輕粉三錢攪勻,加冰片一分,任搽之。

又方,黃蠟八錢,香油一兩熬化,入銅青一錢,冷定敷之。

又方

天花粉(五錢),熟石膏(八錢)

研勻,麻油調搽。

又方,大片黃柏,用犍豬膽汁浸透曬乾,又浸又曬,如是七日,研細,仍用豬膽汁調搽,或乾摻。先以花椒湯洗,拭乾搽之,住癢止水。

又方

白蠟(八錢),黃蠟(五錢),川椒(二錢),銅青(三錢)

先將麻油四兩,同黃白蠟入銅杓內熔化,次下川椒、銅青末收之,以油紙作夾紙膏,用銀針戳眼數百孔,先以蔥椒湯洗淨貼之,日換三次,四五日自痊愈。

又方,冬青葉不拘多少,入香油內煎成膏,攤帛上貼之。

又方,甘蔗渣曬乾,炒極燥,為細末,桐油調敷,裹腳纏好,三日後方可開看,先用蔥椒湯洗。

夾紙膏

川黃連,黃柏(各二兩),大黃,黃丹(各一兩),牡蠣,鬱金(各五錢),沒藥(四錢),乳香(三錢),血竭(二錢五分),麝香(一錢五分),輕粉(三十貼)

白話文:

臁瘡門主方

以下是一些古代治療臁瘡的驗方:

**方一:**將陳年燭油(熬去雜質,淨重四兩)、白蠟、黃蠟(各五錢)一起熬煮數沸,加入研磨成細粉的銅綠三錢,再熬一沸,倒入瓷瓶中冷卻,待藥膏冷卻後,取一張陳舊油紙,用銀針扎許多小孔,根據瘡口大小,將藥膏攤在油紙上(避免藥膏接觸火),再用另一張同樣處理過的油紙蓋上,縫合固定使用。使用前先用花椒蔥煎水清洗瘡口,用絹布擦乾,貼上藥膏後用軟布包紮固定,一天一夜後揭開,再次清洗擦乾,再將藥膏翻面繼續貼敷。忌房事和食用發物。

**方二:**將白蠟(五錢)、真銀粉(二錢)、冰片(五分)、蘆甘石(一兩,用火煅燒兩個時辰至黃白色,再用黃連一錢煎水拌勻曬乾)研磨成細粉,用麻油調勻,攤在油紙上,根據瘡口大小剪裁。使用前用米水清洗瘡口,擦乾後貼上藥膏,一貼可持續三日。

**方三:**將煅燒過的石決明(一個)、煅燒過的赤石脂(一錢)、用童子尿浸泡後煅燒過的蘆甘石(一兩五錢)、冰片(四分)、麝香(二分)研磨成細粉,用豬油調勻塗抹。

**方四:**用茵陳(二兩)、白鮮皮、蒼朮(各五錢)煎水清洗瘡口。然後將陳石灰、黃柏粉末等量混合,研磨成細粉,篩在患處,包紮數日即可痊癒。

**方五:**將黃蠟熔化後攤在冬青葉上貼敷,固定一晝夜後更換一片冬青葉,如此七日,換七片冬青葉即可痊癒。

**方六:**用溏雞屎敷於患處。

**方七:**將黃蠟熔化,用油紙攤成膏藥十二張,每隔半日更換一次,每次更換時將之前的膏藥疊加在新的膏藥之上,不必等完全痊癒即可停止。

**方八:**將韭菜地上的蚯蚓糞曬乾研磨成粉末,加入輕粉,用清油調勻塗抹。

**白珏膏:**將銀粉、密陀僧、黃蠟(各二兩)、乳香(去油)、沒藥(去油)、象皮、白蠟(各五錢)、輕粉(四錢)混合,除黃白蠟外,其餘藥材需研磨成細粉。取真桐油一斤,放入鍋中熬煮至沸騰,去除浮沫,待油清澈後加入密陀僧粉末攪拌均勻,然後加入熔化的黃白蠟攪拌均勻。待油溫稍涼後,加入乳香、沒藥、象皮、輕粉,攪拌二百餘次,用大棉紙攤平陰乾,根據瘡口大小剪裁貼敷。初次貼敷時,瘡口可能會流出毒水,膏藥也會變黑,需要更換新的膏藥。

**方九:**將蠟豬油一兩、黃蠟六錢熔化,加入研磨成細粉的鉛粉二兩、輕粉三錢攪拌均勻,再加入冰片一分,隨意塗抹。

**方十:**將黃蠟八錢、香油一兩熬化,加入銅青一錢,冷卻後敷用。

**方十一:**將天花粉(五錢)、熟石膏(八錢)研磨均勻,用麻油調勻塗抹。

**方十二:**將大片黃柏用豬膽汁浸泡,曬乾,反覆浸泡曬乾七次,研磨成細粉,再用豬膽汁調勻塗抹或乾摻。使用前先用花椒水清洗患處,擦乾後塗抹,可止癢止水。

**方十三:**將白蠟(八錢)、黃蠟(五錢)、川椒(二錢)、銅青(三錢)與麻油四兩一起放入銅勺中熔化,再加入研磨成細粉的川椒、銅青末,用油紙做成夾層膏藥,用銀針扎出數百個小孔。使用前先用蔥椒水清洗患處,貼上膏藥,每日更換三次,四五天即可痊癒。

**方十四:**將冬青葉適量加入香油中煎成膏,攤在布上貼敷。

**方十五:**將甘蔗渣曬乾,炒至極度乾燥,研磨成細粉,用桐油調勻敷於患處,用布包紮好,三日後再打開查看,使用前先用蔥椒水清洗。

**夾紙膏:**川黃連、黃柏(各二兩)、大黃、黃丹(各一兩)、牡蠣、鬱金(各五錢)、沒藥(四錢)、乳香(三錢)、血竭(二錢五分)、麝香(一錢五分)、輕粉(三十貼)

請注意,以上僅為古代醫方,並非現代醫學治療方法,實際應用需謹慎,並請諮詢專業醫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