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二十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 (16)

1. 俠熒疽門主論

《鬼遺方》云:俠熒疽,腫起發肋及兩肩肘頭,二十日不穴死。九日可刺,發赤白相間,膿多可治,赤白全無者不治。又云:兩肋起疽名為發肋。初腫盛至數日不穴,攻即腫大如杯碗,高如鏊背,痛徹內腸絞刺,左邊患應右邊痛,右邊患應左邊痛,唯有此處多是內毒,卻入攻而死者多。人有斯患,急以針刺出膿血,則免內攻傷內矣。

《心法》曰:肋疽,即俠熒疽,生於肋條骨間,由肝火鬱怒結聚而成。初如梅李,漸大如碗,色紫焮痛,連及肩肘,患在左痛牽右肋,患在右痛牽左肋,二十一日得稠膿為順,屆期潰出清水者逆。

白話文:

俠熒疽門主論

《鬼遺方》記載:俠熒疽,腫脹從肋部蔓延到兩肩和肘部,二十天不潰破就會死亡。九天後可以針刺,如果腫脹處呈現赤白相間的顏色,膿液很多,就能治癒;如果完全沒有赤白相間的顏色,則無法治癒。又說:長在兩肋的疽,叫做發肋。初期腫脹,如果幾天不潰破,繼續發展就會腫得像碗一樣大,高聳如鏊背,疼痛深入腸子,像絞痛一樣,左側患病則右側疼痛,右側患病則左側疼痛。這種情況大多是內有毒素,如果強行治療,死亡率很高。如果有人得了這種病,要趕緊用針刺破排出膿血,就能避免內部感染加重。

《心法》記載:肋疽,就是俠熒疽,長在肋骨之間,是由肝火鬱結所致。初期像梅子李子般大小,逐漸腫大如碗,顏色紫紅,腫脹疼痛,蔓延到肩肘,左側患病會牽扯到右側肋部疼痛,右側患病會牽扯到左側肋部疼痛。二十一天內排出濃稠的膿液是正常的,如果到期只排出清水則是不好的徵兆。

2. 骨羨瘡門主論

申鬥垣曰:骨羨瘡,乃足太陽膀胱經多血少氣,生於神堂二穴,乃隔關、膈俞穴。初發作癢不可忍,如燎漿水疱,抓破內見骨,過十日遍身作癢,不可治也。(《啟玄》)。

白話文:

申鬥垣說:骨羨瘡,是足太陽膀胱經氣血失調,血多氣少造成的疾病,發生在神堂穴(即隔關穴、膈俞穴)附近。初期發作奇癢無比,像被熱水燙傷一樣起水泡,抓破後可以看到骨頭,十天後全身都會發癢,就難以治癒了。(出自《啟玄》)

3. 黃瓜癰門主論

申鬥垣曰:黃瓜癰,生脅前,長尺余,高起二寸。上頭小者謂之逆毒難治,下頭小者謂之順毒可治(《啟玄》)

白話文:

黃瓜癰長在脅肋前方,長約一尺,高約二寸。腫塊頂端較小者,稱為逆毒,難以治療;腫塊底部較小者,稱為順毒,可以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