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七 (25)
卷十七 (25)
1. 單雙蛾門主論
後用煎劑名救喉湯:元參一兩,麥冬五錢,花粉三錢,甘草、山豆根、射干各一錢,水煎一服全愈。若雙蛾不必用刺法,用此方自效。(元參為君,足以瀉心腎君相火,佐以豆根、射干、花粉,祛邪消痰,則火自歸經,咽喉之關隘肅清矣。)
又曰:咽喉腫痛,日輕夜重,長成喉蛾,宛如陽證,但不甚疼,咽喉自覺有一線乾燥之至,飲水咽入稍快,至水入腹而又不安,吐痰如水甚多,將涎投入水中,即化為水,人以為喉痛生蛾,投瀉火之方,不特不驗,反增其重,亦有勺水不能入者,何也?蓋屬陰蛾也。陰蛾則日輕夜重,陽蛾則日重夜輕,此乃少陰腎火下無可藏之地,直上炎於喉也。
治法宜大補腎水,加入補火之味,引火歸源,下熱則上自寒矣。引火湯:熟地三兩,巴戟、天冬、麥冬各一兩,茯苓五錢,北五味二錢,水煎服。一劑火下喉腫全消,二劑全愈。(此方以熟地為君,大補腎水,麥冬、五味重滋肺金,金水相資,子母有滂沱之沛,水旺足以制火矣。
加入巴戟天之溫,又是補水之藥,則水火既濟,水趨下而火不得不隨之,又加茯苓前導,則水火同趨,共安腎宮,如琴瑟之和矣。何必用桂附大熱,引火歸源乎!然桂附為引火歸源之聖藥,胡棄而不用,不知此證因水之不足而火沸騰,今用大熱雖引火於一時,必耗水於日後,所以只用巴戟天引火而又補水,則腎無乾燥之虞,喉有清肅之益也。)
《醫論選要》曰:單蛾者,其形圓小如箸頭,生於咽喉關上,或左或右,雙蛾則兩邊俱生也。若生於關下為難治。
竇漢卿曰:左咽軟主吞嚥,右喉主出聲,咽門分兩路,其受病不同。(《全書》)
又曰:咽喉左畔虛陽上攻,其腫微紅者,名單乳蛾。若肺氣外證手足厥冷,痰涎自出,頭重目昏,急用虀菜酸汁加玄明粉灌之,旋去痰涎,吹藥,如厥重不省人事,氣欲絕者,急以吳茱萸研爛,醋調塗腳心。右畔虛陽上攻,其色微黃,其形若蠶繭,故謂之乳蛾,其證亦手足厥冷。
又曰:雙蛾風,此證有兩枚,在喉間兩邊如豆大,急將黃虀汁蜜少許,加玄明粉,漱出風痰,吹冰片散。
奎光曰:乳蛾有單有雙,有連珠,多因酒色鬱結而發,單輕雙重。初起一日痛,二日紅腫,三日有形如細白星,發寒熱者凶,四日勢定,治之四五日可愈。其證生於喉傍,一邊生者單蛾,左右生者雙蛾,二白星上下相連如纏袋者,連珠也。
又曰:治乳蛾先用碧丹(五),金丹一吹,次用金丹(二),碧丹(三)同吹出痰,兼用煎劑,左加犀角、黃連,右加赤芍、柴胡,連珠兼用之。大便秘加玄明粉、大黃。(吹藥丹方詳載咽喉門。)
《心法》曰:乳蛾由肺經積熱,受風凝結而成。生咽喉旁,狀如蠶蛾,有單有雙,雙者輕,單者重。生於關前者,形多易見,吹藥易到,手法易施,故易治;生於關後者,難見形色,吹藥不到,手法難施,故難治。
白話文:
單雙蛾門主論
後世可以用「救喉湯」這個煎劑來治療:用元參一兩、麥冬五錢、花粉三錢、甘草、山豆根、射干各一錢,用水煎好服用,就可以痊癒。如果是雙蛾,就不必使用刺法,用這個藥方就能見效。(其中元參是主要藥物,可以瀉心腎的虛火,再搭配豆根、射干、花粉,可以去除邪氣、化解痰液,這樣火氣自然回歸正常,咽喉的關口也就能夠清淨了。)
另外,有人說:咽喉腫痛,白天輕微,晚上加重,慢慢長成喉蛾,看起來像陽證,但是不會很痛,咽喉自己感覺有一點乾燥,喝水時吞嚥比較快,水進入肚子後又會感到不舒服,吐出的痰像水一樣很多,把痰放到水裡,馬上就化成水。人們以為這是喉嚨痛長出蛾子,就使用瀉火的藥方,結果不但沒有效果,反而更加嚴重,也有人甚至連一小口水都喝不下去,這是為什麼呢?這其實屬於陰蛾。陰蛾的症狀是白天輕微,晚上加重,而陽蛾的症狀是白天嚴重,晚上輕微。這是因為少陰腎火在下方沒有可以潛藏的地方,直接往上燃燒到喉嚨。
治療方法應該要大補腎水,加入一些補火的藥物,引導火氣回歸根源,下方熱氣下降,上方自然就會寒涼。可以用「引火湯」:熟地三兩、巴戟、天冬、麥冬各一兩、茯苓五錢、北五味二錢,用水煎好服用。服用一劑後,火氣下降,喉嚨腫脹完全消除,服用兩劑就可以痊癒。(這個藥方以熟地為主要藥物,大補腎水,麥冬、五味則加強滋養肺金,金水互相資助,母子之間有豐沛的滋養,水氣旺盛就能夠抑制火氣。加入巴戟天這種溫熱的藥,又是補水的藥,就能夠使水火達到平衡,水氣下行,火氣也自然跟隨下去,再加入茯苓來引導,就可以讓水火一起趨向,共同安穩在腎臟,就像琴瑟合鳴一樣。何必使用桂附這些大熱的藥來引火歸源呢?雖然桂附是引火歸源的良藥,為什麼不用呢?因為這個病是因為水不足而導致火氣旺盛,現在使用大熱的藥雖然可以暫時引火,但是日後必定會消耗水液,所以只用巴戟天來引導火氣並且補水,這樣腎臟就不會乾燥,喉嚨也能夠清爽。)
《醫論選要》說:單蛾的形狀圓小,像筷子頭一樣,長在咽喉關隘的上方,可能長在左邊或右邊,雙蛾則是在兩邊都長。如果長在關隘下方,就很難治療。
竇漢卿說:左邊的咽喉主要負責吞嚥,右邊的喉嚨主要負責發聲,咽喉分左右兩路,它們所受的病邪也不同。(《全書》)
還說:咽喉左邊因為虛陽向上攻擊,腫脹呈現微紅色,叫做「單乳蛾」。如果出現肺氣外洩的症狀,例如手腳冰冷、痰涎不斷流出、頭重頭暈,要趕緊用酸菜汁加上玄明粉來灌喉嚨,然後清除痰液,再吹藥。如果虛脫嚴重到失去意識,呼吸快要停止,要趕緊把吳茱萸磨碎,用醋調和塗在腳底。咽喉右邊因為虛陽向上攻擊,腫脹呈現微黃色,形狀像蠶繭,所以叫做「乳蛾」,它的症狀也是手腳冰冷。
還說:雙蛾風的症狀是喉嚨兩邊長出兩個像豆子大小的腫塊,要趕緊用黃酸菜汁加上一點蜂蜜和玄明粉來漱口,清除風痰,然後吹冰片散。
奎光說:乳蛾有單個的,也有雙個的,還有連珠狀的,大多是因為喝酒好色導致氣機鬱結而發病,單個的比較輕微,雙個的比較嚴重。剛開始發病時,第一天會疼痛,第二天會紅腫,第三天會出現像細小白星一樣的形狀,如果發冷發熱就很危險,第四天病情就會穩定下來,治療四五天就能痊癒。這種病是長在喉嚨旁邊,一邊長的是單蛾,兩邊長的是雙蛾,兩顆白星上下相連像纏繞在一起的袋子,就是連珠蛾。
還說:治療乳蛾要先用碧丹(五),金丹(一)吹喉嚨,然後用金丹(二),碧丹(三)一起吹,把痰排出,同時也要使用煎劑,左邊的乳蛾要加入犀角、黃連,右邊的乳蛾要加入赤芍、柴胡,連珠蛾則兩邊都要加。如果大便不通暢,要加入玄明粉、大黃。(吹藥的丹方詳細記載在咽喉門。)
《心法》說:乳蛾是因為肺經積熱,又受到風邪凝結而成。長在咽喉旁邊,形狀像蠶蛾,有單個的也有雙個的,雙個的比較輕微,單個的比較嚴重。長在關隘前面的,形狀比較容易看到,吹藥也比較容易吹到,手法也比較容易施行,所以比較容易治療;長在關隘後面的,形狀難以看見,吹藥難以吹到,手法也很難施行,所以比較難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