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七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七 (1)

1. 卷十七

2. 咽喉部

凡一切咽喉癰疽、風痹、音啞,皆匯於此部中,以便撿閱參治。

白話文:

咽喉部所有癰疽、風痺、聲音嘶啞等疾病,都彙集在此,方便查閱和參考治療。

3. 咽痛門主論

陳實功曰:咽喉雖屬於肺,然所致各有不同,有虛火實火之分,緊喉慢喉之說。咽為心肺肝腎呼吸之門,飲食聲音出納之道,此關係一身,害人迅速。虛火色淡微腫,脈亦細微,小便清白,大便自利,此乃思慮過多,中氣不足,脾氣不能中護,虛火易於上炎,咽嗌乾燥,飲食妨礙,咳吐痰涎,呼吸不利,斑生苔蘚,累若蝦皮,有如茅草,當刺喉中。

又如硬物嗌於嚥下,嘔吐酸水,噦出甜涎,甚則舌上白胎,唇生礬色,聲音雌啞,喘急多痰。以上現證皆出於虛火,元氣不足中來,治此不可誤用寒涼,上午痛者屬氣虛,補中益氣湯加麥冬、五味、牛蒡、元參;午後痛者屬陰虛,四物湯加知母、桔梗、元參、黃柏;如服不效必加薑、附以為引導,即佐治之法也。

實火者醇酒辛烈,熱積於中,久則火動痰生,發為咽腫,甚則風痰上壅,咽門閉塞,少頃湯水不入,聲音不出,此為喉痹緊喉風是也。用藥不及,事先用針刺喉間發泄毒血,隨用桐油餞雞翎探吐稠痰,務使痰毒出盡,咽門得松,湯藥可入,語聲得出乃止。內服清咽利膈湯疏利餘毒,如牙關緊閉難入,必當先刺少商穴出血,其閉自開。

如針刺探吐無痰,聲如拽鋸,鼻掀痰喘,湯水不下,語聲不出者,真死候也,難治。(《正宗》)

又曰:虛火得者名慢喉風,實火得者名緊喉風。

經曰:凡喉閉不刺血,喉風不吐痰,喉癰不放膿,喉痹喉蛾不針烙,此皆非法。

岐天師曰:如虛火沸騰於咽喉口齒間,用寒涼之藥入口稍快,少頃又甚,又用寒涼,腹瀉肚痛而上熱益熾,欲用熱藥涼飲而病人不信,不肯輕治,乃用外治之法引之而愈。方用附子一個為末,米醋調成膏藥,貼在湧泉穴上,少頃火氣衰,又少頃而熱止,退變成冰涼世界,然後以六味地黃湯大劑與之,則火不再沸騰矣。蓋此火乃雷火也,見水則愈酷烈。

子不見雷霆之震,濃陰大雨之時,愈加震動,驚天轟地,更作威勢,一見太陽當空,則雨歇聲消,寂然不聞矣。又不見冬令之天地耶,嚴寒霜雪,冰凍郊原,雨雪霏霏,陰風慘厲,此天氣下行而地氣反上,蓋下熱則上自寒也。又不見夏日之天地乎,酷日炎蒸,蘊隆火熱,爍木焚林,燔湯沸水,天氣上升,地氣下降,此上熱而下寒也,人身虛火亦猶是也。

今既火騰於上,則下身冰冷,今以附子大熱之藥湧泉引之者,蓋湧泉雖是水穴,水中實有火氣存焉,火性炎上而穴中正寒,忽然得火,則水自沸溫,水溫則火自降,同氣相交,必歸於窟宅之中矣。火既歸於窟宅,又何至沸騰於天上哉。此咽喉口齒之火,忽然消除,有不知其然而然之妙,此引治之巧又當知之者,此即外施引火歸原之法也。(《秘錄》)

白話文:

咽痛門主論

陳實功說:咽喉雖然屬於肺,但致病原因各有不同,有虛火和實火之分,也有緊喉和慢喉之說。咽喉是心、肺、肝、腎呼吸的門戶,也是飲食和聲音出入的通道,關係到全身健康,一旦患病,病情發展迅速。虛火表現為咽喉顏色淡紅微腫,脈搏細微,小便清澈,大便通暢,這是由於思慮過度,中氣不足,脾胃功能失調,導致虛火上炎,引起咽喉乾燥,飲食受阻,咳嗽痰多,呼吸困難,舌苔薄白,如同蝦皮或茅草般附著在舌苔上。

又如感覺有硬物卡在咽喉,嘔吐酸水,吐出甜味唾液,嚴重者舌苔白厚,嘴唇發白,聲音嘶啞,呼吸急促,痰多。以上這些症狀都屬於虛火,由於元氣不足所致。治療虛火咽痛不可誤用寒涼藥物。上午疼痛屬於氣虛,可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、五味子、牛蒡子、玄參;下午疼痛屬於陰虛,可用四物湯加知母、桔梗、玄參、黃柏;如果藥效不佳,必須加入生薑、附子引導藥力,這是輔助治療的方法。

實火是由於飲酒過度或辛辣食物刺激,導致熱邪積聚於體內,時間久了,就會引起火熱之邪上攻,產生痰液,導致咽喉腫痛,嚴重者風痰上壅,咽喉閉塞,短時間內無法進食飲水,聲音嘶啞,這就是喉痹、緊喉風。如果用藥不及時,應先用針刺喉間,排出毒血,再用桐油蘸雞毛探出稠痰,務必使痰毒排盡,咽喉通暢,才能服用湯藥,恢復說話能力。內服清咽利膈湯以清除餘毒。如果牙關緊閉,難以服藥,必須先刺少商穴放血,使其自行張開。

如果針刺探吐後仍無痰,聲音嘶啞如同鋸木,鼻翼煽動,呼吸困難,無法進食飲水,聲音嘶啞,則是危重症狀,難以治療。(《正宗》)

又說:虛火引起的咽痛稱為慢喉風,實火引起的咽痛稱為緊喉風。

經書記載:凡是喉嚨閉塞的,必須放血;喉風必須吐痰;喉癰必須切開排膿;喉痹、喉蛾必須針灸或烙灼,否則都是錯誤的治療方法。

岐伯說:如果虛火在咽喉口齒間沸騰,服用寒涼藥物雖然一開始症狀有所緩解,但很快又會加重。再次服用寒涼藥物,反而會導致腹瀉、腹痛,上焦的熱邪更加旺盛。如果病人不信服熱藥和溫飲,不肯積極治療,可以用外治法引導治療。方法是用一個附子研磨成粉末,用米醋調成膏藥,貼在湧泉穴上。不久,火氣就會減弱,再過一會兒熱邪就會停止,轉變成冰涼的感覺。然後服用大劑量的六味地黃湯,這樣火邪就不會再沸騰了。因為這種火是雷火,遇水反而會更加猛烈。

你沒看見雷電交加,暴雨傾盆的時候,雷聲更加震耳欲聾嗎?一旦太陽出來,雨聲就會停止。你又沒看見冬天的天地,嚴寒霜雪,冰封大地,陰風慘厲,這是天氣下降而地氣上升,因為下焦熱則上焦自寒。你又沒看見夏天的天地,烈日炎炎,熱浪滾滾,焚燒樹木,煮沸熱水,這是天氣上升而地氣下降,上焦熱而下焦寒。人體的虛火也是如此。

現在火邪上炎,下身冰冷,用大熱的附子藥物貼在湧泉穴引導,是因為湧泉穴雖然是水穴,但穴位內也蘊藏著火氣。火性向上,而穴位本身是寒冷的,突然遇到火熱,水就會沸騰變溫,水溫則火自降,同氣相求,就會回到原來的地方。火邪歸位,又怎麼會在咽喉口齒間沸騰呢?這樣咽喉口齒的火邪就會突然消除,這其中的奧妙令人難以理解,這就是巧妙的引導治療方法,這也是外治引火歸元的方法。(《秘錄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