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六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六 (4)

1. 牙齒門主論

如疾風暴雷,焚灼草木,最速最烈,必用從治之法,熱藥冷飲,則火得其源而歸之矣。若投正治,妄用寒涼,益增其病。至若痛不可忍,牽引入腦,喜寒惡熱,脈洪數有力者,涼膈散倍加酒蒸大黃瀉之。

《夷門廣牘》曰:齒乃血之餘,耳乃腎之餘,頂乃髓之餘,爪乃筋之餘,語乃氣之餘。

《筆談》云:沈存中苦腰重,不能行。有將佐曰:此乃病齒數年,用苦參擦齒,其氣味入腎,傷腎所致也。後太常少卿舒昭亮,亦用苦參擦齒,歲久亦病腰痛,自後不用之,疾皆愈。此方書所不載者。

白話文:

牙齒門主論:

如果病勢像狂風暴雨、烈火焚燒草木一樣,來得又快又猛,一定要用「從治法」,也就是用熱藥搭配冷飲,讓火氣找到出路而消退。如果用正治法,亂用寒涼藥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如果牙痛到難以忍受,痛到牽連到頭部,喜歡冰涼、討厭熱,而且脈象呈現洪大有力,就用涼膈散再加倍酒蒸大黃來瀉熱。

《夷門廣牘》說:牙齒是血的剩餘,耳朵是腎的剩餘,頭頂是髓的剩餘,指甲是筋的剩餘,說話是氣的剩餘。

《筆談》記載:沈存中因為腰部沉重,無法行走。有位將佐說:這應該是您多年來用苦參擦牙,藥氣進入腎臟,傷害腎臟所導致。後來太常少卿舒昭亮,也用苦參擦牙,時間久了也得了腰痛,之後停用,病就好了。這件事是醫書上沒有記載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