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六 (1)
卷十六 (1)
1. 卷十六
2. 齦齒部
凡一切風火蟲牙、牙癰、牙疳、槽風,皆匯於此部中,以便檢閱參治。
白話文:
凡是所有因風熱、蟲牙、牙腫、牙疳、牙齦腫痛等牙齒疾病,都歸屬於此章節,方便查找和參考治療方法。
3. 牙齒望色辨證法
齒燥無津液者,是陽明熱極。齒如熱者,病難治。前板齒燥,兼脈虛者,是中暑。
白話文:
牙齒乾燥沒有唾液,是陽明經熱盛的表現。牙齒感覺發熱,則病情難以治療。前排牙齒乾燥,同時脈象虛弱,這是中暑的徵兆。
4. 牙關緊急門主論
經曰:陽明之脈,循頰車入齒縫,風寒中之,輕則戰慄鼓頷,重則口噤不開。
又曰:凡卒中昏倒,牙關緊急者,此中風痰也。
又曰:風入頷頰之間,則口喎而牙緊。
又曰:卒暴中風,牙關緊急,藥不得下,用通關散。(細辛、薄荷、豬牙皂、雄黃各二錢,研細。)每用少許,吹入鼻中,俟噴嚏後,然後進藥。如不嚏者,不治。牙關緊甚,前藥中加麝香少許,或用烏梅,或白梅去核,用藥擦牙。蓋酸先入筋,使牙關痠軟即開。亦木能剋土之義,因牙齦屬陽明胃土也。
又曰:骨槽風、頰車疽,風熱太甚,痰涎滯膈。風喜傷肝,復能燥物,是以筋燥勁迫而牙關拘緊,此實邪耳。
馮魯瞻曰:口噤者,足陽明之病,頰車穴主之。蓋陽明經絡挾口環唇,循頰車,而諸陽筋脈皆上於頭,三陽之筋並絡頷頰,夾於口,風寒乘虛而客其經,則筋攣急,牙關緊,而口噤。
白話文:
牙關緊急門主論
經書記載:陽明經脈循行經過面頰、頰車穴,進入牙齒縫隙。如果遭受風寒侵襲,輕則會發抖、腮幫子腫脹,重則嘴巴緊閉張不開。
另外記載:凡是突然中風昏倒,牙關緊閉的,這是中風痰阻所致。
又記載:風邪入侵頷下和面頰之間,就會嘴巴歪斜且牙關緊閉。
又記載:突然暴發的中風,牙關緊閉,藥物無法服用時,就使用通關散(細辛、薄荷、豬牙皂、雄黃各二錢,研磨成細粉)。每次取少量,吹入鼻中,待打噴嚏後,再服用藥物。如果沒有打噴嚏,就不要治療。牙關緊閉得很厲害,可以在前述藥物中加少許麝香,或用烏梅或白梅去核,磨成藥膏擦拭牙齒。因為酸味先入筋脈,讓牙關酸軟就能張開。這也是利用木克土的原理,因為牙齦屬於陽明胃土。
又記載:骨槽風、頰車疽,都是風熱過盛,痰涎阻塞於膈部所致。風邪喜歡傷害肝臟,又能乾燥耗傷津液,所以筋脈乾燥緊繃,導致牙關緊閉,這是實邪。
馮魯瞻說:嘴巴緊閉,是足陽明經的病症,頰車穴是主治穴位。因為陽明經脈環繞嘴巴和嘴唇,經過頰車穴,而全身陽經的筋脈都上行於頭部,三陽經的筋脈都交絡於頷下和面頰,夾於口部,風寒乘虛而侵入經脈,就會導致筋脈攣縮、牙關緊閉、嘴巴緊閉。
5. 牙關緊急門主方
中風牙關緊急,烏梅肉揩牙即開。
小兒牙關不開,天南星煨熟,乘熱紙裹,不要透氣。將紙剪芡實大一竅,透氣,塞於兒鼻孔中,牙關即開。
凡患喉齒,口不能張。
豬牙皂,青黛,北細辛,殭蠶(各一錢),山豆根,元參(各五分)
共研細末。吹男左女右鼻中即開。
白話文:
牙關緊閉急救法
中風導致牙關緊閉,可用烏梅肉摩擦牙齒,即可張開。
小孩牙關緊閉打不開,可用天南星烤熟後,趁熱用紙包好,注意不要讓它透氣。在紙上剪一個比芡實略大一點的洞,讓它透氣,然後塞入孩子的鼻孔中,牙關就能張開。
凡是喉嚨牙齒疼痛,嘴巴張不開的,可用豬牙皂、青黛、北細辛、殭蠶(各一錢)、山豆根、元參(各五分),研磨成細粉。然後吹入患者鼻孔中,男性吹左鼻孔,女性吹右鼻孔,即可張開。
6. 牙齒門主論
上四門牙屬心,(一云:上二門牙,下二門牙,屬心包絡;門牙旁左右上下四牙,屬肝;再左右上下四牙,屬胃;再左右上下四牙,屬脾;再左右上下四牙,屬肺;再左右上下之牙,皆屬腎。凡人齒多者貴。治病不論多少,以前數分治之多效。)下四門牙屬腎,上二側牙屬胃,下二側牙屬脾,上左盡牙屬膽,下左盡牙屬肝,上右盡牙屬肺,下右盡牙屬大腸。又有牙齦腫高軟者,此名牙癰。
內必有膿,當以針刺出膿自愈。如出血不止,用草紙冷水浸貼二三次,自止。(《正宗》)
風牙痛者,遇風發作,浮腫隨後生痛。
火牙痛者,齒根必牽扯腮顴,陣陣作痛,時發時止。
濕熱牙痛者,乃足陽明胃經。其患腮顴浮腫,甚則牽引太陽,疼連頰項,口中熱氣,大便結燥。
蟲牙痛者,因喜食甘香,濕熱化蟲,攻痛頻痛。
齲齒者,乃風熱相搏,忿怒勞頓,牙根腫痛。是手陽明、足太陽之脈,繫於齒名齲齒。(《錦囊》)
又曰:如牙痛不可忍,牽引入腦,喜寒惡熱,脈洪數有力者,涼膈散倍加酒蒸大黃瀉之。
又曰:如驟發大痛者,多屬龍火,如疾風暴雷,焚灼草木,最速最烈。必用從治之法,熱藥冷飲,則火得其源而歸之矣。
竇漢卿曰:牙邊生癰如豆大,此脾胃二經火也。宜用小刀點破之,搽以冰片散,再服清胃湯、甘桔湯,無不愈矣。
王海藏曰:牙齒等齲,臭穢不可近,數年不愈,當作陽明蓄血治。好飲酒者,多有此證。桃仁承氣湯為末蜜丸,服之甚效。
又曰:牙得清涼而痛甚者,為寒;口吸涼風而痛止者,為熱。
馮魯瞻曰:齒黑碎片名曰崩砂。久而穢甚,牙根俱落,名曰腐齦。若跌撲所傷者,或急疳所墜者,則久落難生矣。(《錦囊》)
陳遠公曰:牙齒疼甚不可忍,每至呼號,淚涕交出者,此臟腑火旺,上行齒牙作痛也。若不瀉火,何能取效之捷!然火有虛實,實火起於腑,虛火動於臟。而實火之中,有胃火、心包火。虛火之中,肝、脾、肺、腎諸經之火,當分經以別之。予有統治之法,用治牙仙丹:元參,生地各一兩,水煎服之。
如察知為心包火,加黃連五分,脾火加白朮一錢,肺火加黃芩一錢,肝火加丹皮一錢,腎火加熟地一兩。二劑火散,四劑全愈。(《冰鑑》按:火有虛實,何以一方均治?不知火之有餘,無非水之不足,我滋其陰,則陰陽之火無不相戢矣。況元參尤能瀉浮游之火,生地止無根之焰,又瀉中有補,故虛實咸宜。
此治之巧,而得其要者也。又能辨各經之火,加入各經之味,有不取效盡神乎。)
又曰:貪食肥甘,齒牙破損作痛,如行來行去者,乃蟲積也。夫齒乃骨,何以藏蟲乎?不知過食肥甘,則熱氣在胃,胃火上衝口齒,濕氣乘之,則濕氣相搏而不散,則生蟲於牙矣。初則只生一二蟲,久則蕃衍,於是蝕損牙齒,遂致墮落。一齒既朽,又蝕余齒,往往有終身之苦者。
白話文:
牙齒門主論
上排四顆門牙屬於心臟(也有說法是上排兩顆門牙和下排兩顆門牙屬心包絡);門牙旁邊左右上下各四顆牙齒屬肝臟;再往後左右上下各四顆牙齒屬胃;再往後左右上下各四顆牙齒屬脾臟;再往後左右上下各四顆牙齒屬肺臟;最裡面的牙齒都屬於腎臟。牙齒多的人命運較好。治療牙齒疾病,不論牙齒數量多少,都根據前面幾顆牙齒的歸屬來治療,療效較好。下排四顆門牙屬於腎臟,上排兩顆側牙屬胃,下排兩顆側牙屬脾,左上方最後一顆牙齒屬膽,左下方最後一顆牙齒屬肝,右上方最後一顆牙齒屬肺,右下方最後一顆牙齒屬大腸。牙齦腫脹、高聳柔軟的,叫做牙癰,裡面必定有膿,要用針刺排出膿液就會自愈。如果出血不止,用草紙浸冷水敷貼兩三次,就能止血。(出自《正宗》)
風牙痛是遇到風寒就會發作,牙齒腫脹之後疼痛。
火牙痛是牙根會牽連到腮幫子和顴骨,陣陣疼痛,時發時止。
濕熱牙痛屬於足陽明胃經。腮幫子和顴骨腫脹,嚴重時會牽連到太陽經,疼痛會延伸到頰部和頸項,口中感覺熱氣,大便乾燥。
蟲牙痛是因為喜歡吃甜香的食物,濕熱導致蟲子滋生,引起反覆疼痛。
齲齒是因為風熱交搏,或因憤怒勞累引起牙根腫痛。這是手陽明經和足太陽經的經脈與牙齒相關,這種病症叫做齲齒。(出自《錦囊》)
還說:如果牙痛難忍,疼痛牽連到腦部,怕冷不怕熱,脈搏洪大而有力,就要用涼膈散加倍劑量,再用酒蒸大黃瀉火。
還說:如果牙痛突然發作,劇烈疼痛,多半是屬於龍火(一種熾熱之氣),像疾風暴雷一樣,迅速而猛烈,必須用從治之法,熱藥冷飲,讓火氣順著它的來源退去。
竇漢卿說:牙齒邊緣長出像黃豆大小的癰腫,這是脾胃二經的火氣。應該用小刀點破它,塗上冰片散,再服用清胃湯和甘桔湯,一定會痊癒。
王海藏說:牙齒蛀壞,臭氣熏天,多年不愈的,應該當作陽明經蓄血來治療。嗜酒的人,多有這種情況。用桃仁承氣湯研成蜜丸服用,療效很好。
還說:牙齒遇涼痛加劇的是寒症;用涼風吹牙齒疼痛減輕的是熱症。
馮魯瞻說:牙齒變黑脫落成碎片叫做崩砂。時間久了,臭氣嚴重,牙根都掉了,叫做腐齦。如果是跌打損傷或急疳(一種兒童疾病)引起的,牙齒掉了就難以再長出來。(出自《錦囊》)
陳遠公說:牙齒疼痛難忍,痛得呼喊,流淚不止,這是臟腑火旺,火氣上衝到牙齒引起的疼痛。如果不瀉火,怎麼能快速見效呢!但是火氣有虛實之分,實火起於腑臟,虛火動於臟腑。實火中,有胃火、心包火;虛火中,肝、脾、肺、腎等經的火,應該根據不同的經脈來區分。我有個總治的方子,叫做牙仙丹:元參、生地各一兩,水煎服。
如果判斷是心包火,加黃連五分;脾火加白朮一錢;肺火加黃芩一錢;肝火加丹皮一錢;腎火加熟地一兩。服兩劑就能散火,四劑就能痊癒。(《冰鑑》按:火氣有虛實之分,為什麼一個方子就能治療?不知道火氣過盛,不過是水氣不足,我滋養陰氣,陰陽之火自然就會平息了。況且元參尤其能瀉除浮游的火氣,生地能止住無根之火,又有瀉中有補,所以虛實都能適用。
這是治療巧妙,又抓住要領的地方。又能辨別各經的火氣,加入各經的藥材,能不見效才怪呢!)
還說:貪吃肥甘厚味,牙齒破損疼痛,像蟲子爬來爬去一樣,這是蟲積。牙齒是骨頭,怎麼會有蟲子呢?不知道過度食用肥甘厚味,就會產生熱氣滯留在胃裡,胃火上衝到口齒,濕氣乘虛而入,濕熱交織在一起而不散,就會在牙齒裡生蟲。開始只生一兩條蟲,時間久了就會繁殖,於是蛀壞牙齒,導致脫落。一顆牙齒壞了,又蛀壞其他的牙齒,往往會終身受苦。